“一开始就没有考虑香江市的演员吗?他们中间应该有不少功夫演员啊!”
“这里面也有政治的考量,既然是我出资,那么最好男主角是大陆的。”胡海希毫不讳言,“作为补偿,女主角就可以从香江市的演员中选,但是还是一点,要又好又便宜,不对,性价比高。”
所有人都被“便宜”这个词噎住了。
“当然了,我毫不讳言,自己人最好。”胡海希摊开了手说道。
“你从香江市本地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子。”
“啊,那是导演要求一定要西方面孔,我们不愿意直接用好莱坞的女明星,因为不划算,所以我们在当地海选了一个混血儿,这也算是香港演员了。”胡海希说道,“然后是日本制片方提供了日本女演员的选择名单。你们看,其实就是这样,所有的选择的出发点和理由都是很充足的。我不愿意我的剧组被好莱坞或者是香江市的各种潜规则所控制,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将电影做好。毕竟我们的电影实际上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稳固的位置。我们应该更多地把心思放在作品本身上,而不是作品利益的分割上。”
“当然,我也不能说我是一个完全冷酷无情的人。你们可以问问邹总,这部戏里面许多配角和龙套,我们都用了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因为我们和邹总是合作伙伴的缘故。”胡海希拍了拍邹东平的肩膀,邹东平则报以傻笑,他不能说胡海希用毕业生也是因为毕业生便宜。
其实透过胡海希所说的东西,看穿他的本质还是容易的。
刻薄地说他是日本资本和美国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掮客,正如工业资本向中国转移工业一样,在娱乐业过于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也在下降。作为顶级的明星只是一小撮,生活艰难的中下层是多数,不过好莱坞有全球市场和最大的国内市场,还看不出来衰落的趋势,日本娱乐市场激烈的竞争正如大家所见的那样。
作为娱乐业还不够发达的中国,这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有着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娱乐市场上与世界市场还是相对隔离的。对于无国界的资本家(绝非低档次的好莱坞的资本家)来说,如果能够证明向这里投钱就能够收获回报,并且回报远远超过向好莱坞投钱,他们绝对不惮于重新扶植一个远东的好莱坞。当然,也许一开始资本家们还没有想得这么远,仅仅是出于试验性质的投资,但是当一切的发展、资本的流动不可阻挡的时候,资本家绝对会借势而为。
除非有更强大的外部力量对资本进行改造。
这并非没有先例,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自发自觉的改造发生过不止一次。资本主义会用社会主义的手段为自己续命——这绝非胡说八道。
不过今晚,我们暂时不用想这么玄妙的理论问题。姑且认为胡海希的自说自话是炫耀他完全凭借个人的能力在好莱坞的体系上打了一个孔,他打开了一个新渠道,此前没有人从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发行商手上获得如此有利的条件,他本人的重要性因为这个渠道的重要性而提升,所有的中国影视圈资本家和导演们,都为胡海希拥有这样一个渠道而希望能够结识他,和他合作。在此之前,中国最大牌的导演和演员,在欧美地区合作的发行商从来没有提供过如此优厚的条件,因为他们的作品通常都是被买断的。
虽然说迪斯尼的发行能力在七大中算是比较弱的,但是那毕竟是迪斯尼不是吗?
毕竟中国的娱乐圈还没有和世界上最浮华的娱乐圈接轨,大陆的娱乐圈还处在自认土气的自卑之中。所以也不是没有人对胡海希冷嘲热讽,他没有选取任何一个已经在好莱坞取得了一席之地的华语演员,仅仅弄来了一个导演,这就好像中国足球破天荒地使用外国教练一样,所以他也有可能赔得裤子都没有了。
但是这种酸话什么用呢?人家并非娱乐圈起家的人物。在餐桌上的所有的人都有如此深刻的感触,因为胡海希的话题没有停留在娱乐圈,他涉及的项目范围如此之广,对国内他大谈娱乐产业上下游一体化进程,认为网络小说产业催生着电影电视圈最多的ip来源,他认为视频网站比电视台更值钱,起到的作用比电视台更大,他承认游戏产业是一个大的风口,但是他还没有在这方面布局——但是这还不晚。
在国际上,胡总认为日本的国内投资已经是一潭死水,日本的资本必须流出来才行,香江市是一个很好的资本中转通道,但是它未来的用处大概也就局限于此了。
总之,胡海希让在座的娱乐圈人士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即便胡海希对于娱乐产业乐观的认识是他们所不能理解并暗地里有些嘲笑的,但是在表面上,所有的人都为胡海希所说的话震撼,因为他们明显感觉到双方不在一个层面上。
现在胡海希居高临下地把所有娱乐圈人士看作是自己的打工仔,或者是潜在的打工仔,实现自己想法的工具。而在一年前,娱乐圈的绝大部分人还视胡海希是一个有钱没处花的凯子。
白云苍狗,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