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瞥了李康年一眼,神色倨傲,还微不可查的轻哼了一声。
李康年离得近,自然听到了他不屑轻哼,李康年神情未改,心中却是忍不住腹议良多。
这宁远实在好生厚颜,如今京城谁不知道侯夫人携私生子出逃,他居然还有脸当着众人的面,为自己的外室子求情!
在座的并不是李康年一人有此想法。
此刻殿中之人,几乎个个看宁远的眼神都有些怪异,只不过因为宁远的身份,不敢过于明显。
想必今日过后,他们私下的谈资离不开宁远了。
齐文帝皱着眉头,似乎有些不悦,他大手一挥,道:“罢了,此事莫要再提,都起来吧!”
“皇上 ̄”宁远再度出声。
“宁爱卿还有何事?”齐文帝暗自深吸了一口气。
宁远立即回道:“此次本侯仓促回京,只为祭奠亡母,如今祭拜过后,心愿已了,不免牵挂边城安危,请皇上恩准本侯早日回到边城。”
宁远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倒是不差,他回京直到今日,从未给夏氏上过一炷香,如今竟然说是特地为祭拜夏氏而回,当真是可笑至极。
只不过,他想早些回到边关,齐文帝倒是不想阻止。
今年宁远之所以能回京,全因去年齐文帝应承过他,这次宁远去到边城,再想回京就不知会是何时了。
齐文帝想着,宁远早些走也好,起码眼不见心不烦。
“宁爱卿一心记挂边城,赤诚之心堪称众将表率,既然如此,朕就允了。”
说到此处,齐文帝想到了什么,脸上又浮现出笑意,他看着宁远问道:“不知雷大将军如今可还安好?”
昔日宁老侯爷培育的将领之中,赵峰和何勇只能算是较为出彩,而最为强悍的还另有其人,且不止一人。
除却宁老侯爷的女婿贺良,另外还有三人。
贺良早年自愿投奔渤海,其中还有两人则被齐文帝调离边城,驻守大齐其余的防线。而留在边城的,则是最为勇猛的一位大将军,也就是齐文帝此时问起的雷大将军。
雷大将军在边城的地位,仅次与宁远,因为宁远的身份,对宁远颇为忠心。
雷大将军一心守着边城,是以多年未曾回京,齐文帝此时想起他,便问出了方才之话。
听到齐文帝的问话,宁远神情不明,他语气寻常的回道:“雷大将军一如既往,刚毅正直,受边城百姓爱戴!”
齐文帝听言,没有再多问,便让宁远回去坐了。
而宁薇和齐玄宸听到宁远之话时,却是默契的对视了一眼,神情有些复杂……
齐文帝有意让宁昌隆收皇长孙为弟子。
若是旁人定是立即应下了,可宁昌隆却是不同,听到齐文帝所言,他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宁昌隆不想与皇家走得过从亲近,伴君如伴虎,宁昌兴已经避无可避,他若是还与皇家走近,日后有何灾劫,宁家就再无后路了。
就算不理会这一点,宁昌隆本身对收弟子的要求也是颇为严苛的。
天资,心性,品行,一样都不能少。
宁昌隆斟酌了片刻,抬头对齐文帝说道:“回皇上话,若遇可造之材,敝人的确会考虑收徒。”
齐文帝听言,没有意外的挑了挑眉。
这宁昌隆果然还如当年一样,即便在他面前,也丝毫不愿退让。
当年宁昌隆高中状元,齐文帝欲给他封官。
岂料,宁昌隆竟然当着许多人的面,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齐文帝的美意,还道他参加科考,只为清楚自己的实力,未曾有过做官的念头。
齐文帝当时呆愣了许久才回过神来。
一国之君被人当众拒绝,齐文帝自然倍感颜面无光,只是看在宁昌隆是宁老侯爷之子的份上,不曾追究他的罪责。
齐文帝如今再次想起前事,不但未曾动怒,脸上反而浮现出笑意。
仔细想来,宁昌隆的这份性情,可不就是当初宁老侯爷固执之时么!
“多年未见,你还是这副性子,当真是十年如一日啊!”
齐文帝感叹道:“朕的这个长孙,天资心性不差,闲时你校考他一番,收是不收你自行决定,可否?”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宁昌隆自然没有理由再推迟。
他性子虽执拗,却也不是不知变通之人,遂拱手应道:“敝人遵从皇上旨意。”
原本一直低着头的皇长孙,听到宁昌隆应下,这才抬起来头,小心翼翼的看了宁昌隆一眼,眼中雀跃之色十分明显。
这位宁夫子,他也是近些日子才听府中夫子说起的,据说别看他外表严肃,实在教学颇为随性,善于因材施教,从而在白鹿书院众位夫子中脱颖而出。
皇长孙心怀儒慕,暗下决心,一定要拜宁夫子为师。
说完皇长孙之事,齐文帝终于将目光移回了宁薇和齐玄宸身上。
宁薇察觉到他的视线,清楚接下来他肯定是要替赐婚一事了。
前世今生,她与齐玄宸的婚事皆由齐文帝所赐,只是面对赐婚的心情却是大为不同。
前世她极度不情愿,甚至一度婉拒这桩婚事,无奈齐文帝打定了主意,执意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