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倘若再与东瀛交战……”
“不会交战。”十一娘这才打断争执:“冯侍郎难道没有觉察,东瀛使团内部存在分歧,青木副使显然并不赞同粟田主使之刚愎态度,粟田是权臣,青木却是宠臣,冯侍郎以为是权臣更能代表东瀛君主意志,还是宠臣更能代表?本宫敢断定,白江口之战,虽为东瀛告捷,但他们并无实力犯我大周,东瀛国君之意,也决非逼迫大周退让。”
冯继峥还想反驳,无奈的是,他竟发觉不少党从对于这件事务,竟然也保持缄默,显然更加赞同皇后的主张。
他也只能弊屈不语。
十一娘事后对王淮准、宇文盛以及薛谦等重臣言及看法:“对于冯继峥,圣上与我,起初并无彻底弃用之意,总是考虑,毕竟官场积弊,并非一日之寒,故而愿意给予机会改正,只如今看来,冯继峥的确并非社稷之臣。”
她也无意斩尽杀绝,但已经表明意念,冯继峥是不可能长久留任中枢了,他的仕途,已经算是到头。
私心可以有,但必须具备才干,而十一娘已经看清冯继峥无才无德,所以不容他继续尸位素餐。
王淮准等等,与皇后看法一致。
新的时代来临,必定革除旧的腐朽,政事堂以及三省要职,需要让真正的能臣担当,没有人质疑皇后冷落冯继峥,是出于权位之争,也没有人再质疑皇后意图弄权,打压异己。
而更让群臣心服口服的是,五日限期未到,粟田健勇已经服软,先是“称病”,将议商大权交给了副使青木字雅,而青木态度十分谦恭,一再表示,日本天皇确怀与大周修好的诚意,希望能够继续维持邦交,而关于粟田马养等人的“自作主张”种种罪行,天皇也愿意正式致歉赔罪,并答应大周开出补偿条件。
十一娘不动声色地听着粟原健勇开出的一、二、三大条件。
“本国使臣源之长官,目前仍被贵国扣押牢狱,某以为,这严重损毁两国邦交,皇后殿下应当立即将源之长官释放,并友送源之长官随使团归国。”
“另,为示贵国违背邦交谊礼之愧,应给予我国赔偿,贡呈金银珍玩及铜铁矿产,对于两国商贸,亦应实行特例,免除我国商船征税,实行优先采买给足之惠。”
“再者,为向各国宣示贵我邦交,皇后殿下必须立即申斥新罗使臣,逐其归国。”
这还真是狮子大开口!
贺湛、陶葆仪等等官员,面上已现怒意,就连燕王秦明,也已经将眉锋蹙成冷厉之气,甚至包括了至今仍然站在冯继峥党营的某些朝臣,听闻东瀛使臣的这番厥词,都是怒火中烧——很明显,因为这回白江口战役,东瀛这个弹丸岛国已然鼓吻奋爪,认为他们的水军强大到足以称霸天下的地步,这哪里是维系邦交的态度?大周若答应了这三个条件,与向东瀛俯首称臣何异?
冯继峥却心平气和,垂着眼睑,打算洗耳恭听皇后如何讨价还价,在他看来,只要能够保留几分颜面,皇后应当会向东瀛示好,如果换作废太后,是会这么做的,柳皇后总不能比废太后还不如,为了所谓尊严,就敢再兴战事,而且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事。
然而却听一声冷笑。
“粟田正使似乎对本宫这场宴见,有所误解?”
冯继峥的脊梁一下子紧张得绷直,忍不住注视皇后。
脸面上确实是在冷笑着,而眼睛里深藏的锋芒,也一下子有若长剑出鞘,连冯继峥目睹,都觉几分心惊!
这样的皇后,甚至比那日知悉贺湛到大理寺“出首”,突然召开殿议时更加凶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