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湛与婉萝的幼女,小名唤作藻儿。
婉萝自是欣喜不已,立即便去张罗行装,贺湛看她忙忙碌碌,终是暗暗长叹。
他亏欠妻子,也确实良多,这些年虽然未纳姬妾,但性情使然,仍然难免处处留情,与婉萝之间,又虽相敬如宾,当中一直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直至如今,一切机密已经不能成为借口了,但他仍然无法与妻子真正交心。
许是因为当初择中婉萝,并非出于爱慕之情,而是因为,他需要这样一位妻子。
但贺湛却能感觉到婉萝对他的情意,但他确难以回报相等分量之挚诚。
就像……他的确不愿让婉萝随行邙山,可察觉她的失落之后,只能违心改口。
年轻之时,以随兴风流为乐,其实根本便没想过为姻缘所限,这时贺湛颇有几分懊悔,当初也许真不该为了大局,牵连婉萝这么一个贤良单纯的女子,他明知她期待着什么,但偏偏无法给予。
这是我的错。
贺湛暗叹:那么,余生便尽力补偿吧,至少我不会让你感觉到,我只是怜悯与愧疚。
但欣喜雀跃的婉萝却没有想到,邙山之旅竟无法成行。
十一娘下令贺湛停职,这便是答复韦太后——我决不妥协!
而韦海池当然也不会单纯寄望皇后按照她的意愿行事,她的反击也不会仅限让贺湛遭到罢黜而已。
很快,大理寺卿严慎便又“察获”重要案情——贺湛竟与突厥人早有串通,通过柴取之妻刘氏,游说柴取献城求荣,后来诸如施暴屠民等等罪恶,皆为贺湛游说刘氏,谏言阿史那奇桑才酿惨祸,贺湛目的,便是为了引发民愤,质疑太后执政误国!
此乃罪大恶极,严慎跪求皇后批捕贺湛,严加审讯!
十一娘的坚持,已经激怒太后,这是决定要将贺湛置于死地了!
长安殿中,韦海池莞尔带笑:“柳氏为达目的势不罢休,那么,且看你有没有这等狠决之心,用贺湛人头祭旗!”
袁夫人心事重重回家,遣仆从数回打听,好容易得知杜渐知总算归来,直闯外宅书房,也不顾夫主正与子侄议事,喝令晚辈们回避,方才将今日宫中经历细述,又补充自己的见解。
“妾身无意干预政事,然今日经历,却也醒悟韦太后是欲利用妾身,准确说是欲利用夫主向皇后施压!辞宫途中,潘夫人邀妾身共乘,又再游说,声称太后担忧不无道理,皇后就算改革法制,手段也太急躁了些,且大有可能真正目的,是排除异己意欲弄权,否则对于贺侍郎为何区别众人,纵然这多弹劾,也迟迟不肯将其免职察办。”
袁夫人深吸一口气:“我等后宅妇人,因浅薄短见,原本不该议论政局,潘夫人今日言行,怕是授意于冯侍郎,夫主忽怪妾身猜疑,或许夫主真该听从陶侍郎提警,对冯侍郎用心,多加提防,否则……妾身实在担忧夫主被人利用,行为有损社稷之事。”
“那么皇后可曾答应太后嘱谕?”对于冯继峥的忠奸,杜渐知仍然避而不谈。
“皇后未置可否,只答应三思后行。”
杜渐知颔首道:“冯公早料断皇后不会轻易妥协,皇后目的,无非排除异己,为达欲望,根本不会在意党徒荣辱。”
见丈夫仍然执迷不悟,袁夫人大感焦急:“可若皇后答应妥协,冯侍郎又会质疑皇后因私废公了!连妾身都看得分明,夫主怎能不明,太后用此手段,无论皇后如何抉择,都会引发物议?!”
“冯公于我有救命之恩,夫人怎能如此揣度恩公用心?”话虽如此,杜渐知的信心却也已经动摇了。
知夫莫若妻,袁夫人叹道:“夫主竟也只言私情,足见心中早有动摇。”
杜渐知大觉疲惫,挥一挥手:“皇后究竟有无擅国之心,还待看如何处置贺澄台,罢了,夫人苦心,老夫感念铭记,也请夫人莫要太过担忧,老夫还不至于冥顽不化,因私废公,愧负我杜姓一门,先祖忠义教谕。”
——
十一娘的确为难,因为她心知肚明,虽说言官罗列之罪多为夸大不实,但贺湛的确收受了贿赂。
那时贺湛为了取信韦海池,必须走权术之途,不可能独清于浊流,虽一直小心规避祸国殃民,但如他人主动行贿,贺湛不可能拒绝。
但贺湛从无举荐奸歹,他所收贿赂,一部份“孝敬”给韦元平,绝大多数都用于接济贫苦,但这两条理由,都不能用来为贺湛辩护。
贺湛原本不求声誉,只求心安,他行为善事不可能留下证据,就连那些受到接济的贫苦,其实也不知原来功归贺湛,此时用来辩护,无法让朝堂信服。
就更不提转手孝敬给韦元平的钱财了。
但这不是贺湛的错,责任其实在于十一娘,因为若非贺湛相助于她,又何至于攀附韦党,走“权奸”捷径?
十一娘当然不愿让贺湛蒙受毁谤,然而她如今面临的抉择只有两个,而保全贺湛,就要废止新法,这非但不利江山社稷,更加不利于裴郑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