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早已将生死看破之人,不再奢望延年益寿,她在意的是与谁共渡余生,贺烨现今于她而言,就是最最重要的人,她几乎无法想象这回出征,万一贺烨不能安返,她应当怎么独自坚持这漫长的岁月。
一枚丹药,作用太有限了。
就像当初,她没有办法用这枚丹药,改变陆离病重难愈的命运。
不过让贺烨随身携带这半枚丹药,她能够更加安心一些。
“我虽无神功护体,但有天命眷顾,所以只要圣上能平安归来,不愁长相厮守,圣上一定要记得,我与迟儿都需要你,社稷不亡,臣民并不在意谁为主君,可我只有圣上一个夫君,迟儿也只有圣上一个父亲,你若万一失闪,此处将不成家园。”
她亲眼监督之下,贺烨将锦囊所盛,半枚丹药贴身放入胸怀,再将拳头直抵胸口。
那时窗外天光未明,一室灯火璀璨。
他再一次向她许诺:“我会回家,你与迟儿在,贺烨不舍魂梦阴阳,两相隔绝。”
此刻通化门上,目送那飒爽英姿已渐远于征途,十一娘仍旧维持微笑,她相信帝王一诺,也相信他的情深挚切,更相信其实已经十载并肩的男子,他的志向是以能力作为基石。
迟儿也已登上通化门,十一娘听这稚弱的孩子喟叹:“迟儿真希望能随阿耶征战漠上,杀敌卫国。”
十一娘转身,轻抚个头已经到她耳畔的儿子,却尚还稚嫩的面颊:“迟儿你要记住,你之志向,不应是继续厮杀,你阿耶御驾亲征,期望乃是天下长久太平,烽火兵刀,只能造成离乱之苦,为君者,固然不能姑息侵犯,不能疏误战备,然,真正英杰,并非以征战称雄,而应立志让子民,远离厮杀,就像阿母与迟儿,此刻会担忧你阿耶安危,多少家眷妻小,如今同样悬心亲人生死,迟儿将来,不应再让万千子民,受此征乱忧患。”
眼见儿子陷入深思,十一娘拉着他的手,一步步离开城楼,贺烨已经启程,直面他的对手,而长安城中,大明宫里,也有她必须直面的仇敌。
战号已响,韦海池,我们之间的决斗,才算真正展开了!
突厥素以游牧为习,又虽说武宗朝时大征蛮夷,版图扩张至西疆,诸羁靡府州,归大周统治后,也曾实行开荒耕田,然关外气候恶劣,产出更无保障,再经明宗之后,朝廷陆续对各大羁靡藩镇再失节制,如回鹘等族,又再成为西疆府州的实际统治者,部份移民不堪外族政权奴役,逐渐逃亡抑或回迁,再度造成大面积耕地荒废。
阿史那奇桑虽有雄霸中原的野心,一度也曾尝试发展农耕,但连年征战,尤其是近些年来,屡尝败局,他逼不得已,只能强征农夫入伍,眼看便到寒冬,储备口粮不足,为了保存军队的战斗力,也只能劫掠大周统辖的关镇。
贺烨既立征灭之志,自然不会消极防守,御驾亲征不会等待严寒渡过,春回大地之时,他要主动出击,争取彻底击溃失守胜州,仓皇撤回西州的敌人的军心。
只拼战荒漠,一贯以骑兵勇猛著称的突厥人其实占据了经验上的优势,更何况阿史那奇桑的战神之名也决非虚夸,否则胜州一役,燕国部也不会折损这么多的领将与士卒。
战事胜负难料,可这一战无论对于贺烨,还是对于阿史那奇桑,对于大周以及突厥,都是关系兴衰存亡的决斗。
好在是经过一年改制,空空如也的国库到底还是有所充给,大军出征至少不会因为粮草问题而延迟耽搁,也不需要沿途征粮,在突厥之前,朝廷便先将自己的子民农户洗劫一空。
复兴三年秋,重阳节后,这一年的秋闱未曾开考,天子亲征大军却已整装待发,通化门外,年纪尚幼的储君亲自为他的父皇送行,贺烨没有给予更多的训嘱,他一身甲胄,重重拍了一拍儿子尚还有些稚薄的肩头,眉飞直入军盔,唇角却不见往常锋利:“阿耶要去杀敌,迟儿已是小小男子汉,知道你肩上责任否?”
“儿子会保护好长安子民,保护好阿母,等候阿耶大胜班师。”
“好!”贺烨大笑,抬眸看向通化门的城楼。
十一娘此时正在门楼之上,她虽来送行,却限于如此场境,再不适合儿女情长的话别,如此遥远的距离,她再难看清贺烨的神色,但她感应到一双目光,果毅又温情,热烈更澄澈,相识之初,以及甚长岁月,其实她都看不透那双深晦渊暗的眼睛,一度误解因为在诡谲困境步步艰辛的男子,必是一副冷硬无情的铁石心肠,她不相信他仍保留着明澈与真挚,可此时此刻,她分明能够由心而发的,回应最最真实的笑容。
不是第一次分别,可回忆之中,这回仿佛是她第一次,如此正式地送他远征。
他不再需要伪装面貌,借覆青铜,大周这员最为骁勇的主将,不是曾经让北辽闻风丧胆的秦八郎,是天子贺烨,是她的丈夫,十一娘也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因为是这个男人的妻子,是一直与他并肩作战的伴侣,引以为傲。
她微笑着目送身着明光铠的贺烨,在战鼓雷动号角长啸时,踏鞍上马,风舞战旗,也让他鸦黑长披猎猎掀扬,十一娘知道这个出征的男人,不会再回头留恋。
万千战士,与天子一样,同于此刻挥别父老妻小,他们心中纵然有万千牵绊,却也只能摁捺依依不舍,此去征途,唯有勇往无前才有重逢之时,他们深藏不舍,却不能留连迟疑,军人就该如此坚毅与果决,她是贺烨的妻子,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皇后,此时此刻,她为拥有这样的丈夫以及子民,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