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十一娘似要争论,贺烨摆摆手:“今日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之决断。”
“那么妾身,只有洗耳恭听了。”十一娘垂眸,也将酒盏放下。
“你一直不提这件事,应当明白我会陷入两难之中,我也想说服自己,因为我曾亲眼目睹,裴后逝去,阿兄多么悲痛欲绝,多么悔之不及,或许阿兄在天之灵,也想还裴郑二族清白,我答应重审此案,阿兄亦能瞑目,可是……这无非冠冕堂皇之辞,逝者心愿,生人怎能妄断?阿兄临终之前,并未叮嘱,诉说他有这件心愿,所以我无法说服自己,这么做,会让兄长瞑目。”
是啊,贺衍就算临终之前,也的确不想将他的生母置于死地,他早已抉择,所以裴郑二族,才会冤死刑场,所以裴渥丹才会被毒杀在深宫。
“伊伊,我想问你,是否这件事,你无论如何都不愿放弃?”贺烨又问。
十一娘有刹那间的犹豫,但她突然想豪赌一场。
“是。”
“大婚之时,那约法三章有失公允,我不会认同,可是伊伊,我记得我曾经答应过你,只要你想为之事,我都会满足,那不是主臣之诺,是我做为你夫君,决定与你白首携老时,给予你之承诺,如果我毁约,就再也没有资格,与你长相厮守。”
所以呢?
十一娘猛地抬眸,这时她是当真满怀期许。
“贺烨不能失去柳在湄,所以,只能负愧于兄长了。”
男子低头,宫灯的光火并不能照进他沉静的眼底,十一娘只能看清,他一贯锋锐的唇角,这时似带着无法言喻的落寞:“不要这么感激我,伊伊,我这么抉择,并不是想赢得你感恩戴德,我只不过还怀着一丝希望,我想当你无论如何都要行为之事告一段落,我们之间,能够真正开始,你不用再利用我,奉承我,当你抛开一切负担,开始真正接受我,相信我。我是君主,我确怀抱负,有些取舍,也确怀功利,但是你除外,你永远在一切功利之外,你对我而言,是无法取代不能或缺,这世间,在我贺烨心目中,重于江山社稷者,你非唯一,但却是最最重要那一个。”
他并非掷地有声,语气反而越更低哑,他躲开目光,不知看向何处,是明月还是花枝,但他的手掌,却轻轻覆于她的面颊:“我早已沉沦,你还未曾开始,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时,一度灰心,但我知道,我无论如何也不舍放手,伊伊,对于这件事,我必须自私,我不管你喜怒哀愁,也必须把你留下来,你不喜欢宫廷,你之向往,也不是名利权位,但我没办法放你远去山水之间,我想等你,无论多久,我都想等你。”
等你有一天,当真被我打动。
温暖忽然从面颊离开,贺烨亲手斟满空盏,仰首饮尽,他不愿再步步紧逼,因为已经决定耐心等待,那么就要给十一娘更多的空间,该说的话已经说了,这时他需要离场。
“重审裴郑逆案,我既答应你,必不负承诺,但还不是此时,相信伊伊也能理解。”
十一娘当然理解,于是怔怔颔首,她经此一番大起大落,心头当真百感交集,多年宿愿达成,肩头已卸重负,这样的感觉却极不真实,让她几疑这只是一场好梦,她甚至没听见贺烨接下来那句话,直到留意见对面坐榻已空,她突然如从梦中惊醒。
贺烨没空与韦太后争吵,更没心情听此妇人装模作样哭诉那套母慈子孝,利用兄长与他的手足之情,继续作为反败为胜的筹码,他在长安殿一众各怀居心的人,目瞪口呆地注视下,陪着皇后扬长而去,直到殿门外,十一娘道出那句“恭送圣上”的话,他瞄了一眼皇后预备在此的肩舆,微微挑起眉梢:“早前皇后那番夫妻情深之言,可是为了泄愤?”
“我确然不愤韦太后毁谤六兄,然对敌仇,又不屑辩白,但却未料到太后意欲再度离间,后有所意识,想到圣上今早一诺,我信圣上是发自内心,又实不耐烦再应付韦太后自以为是杂耍手段,故而确然是想利用圣上,彻底了断。”十一娘直视贺烨那双带着笑意,却无法勘透喜怒的眼睛:“圣上可会怪罪?”
“我作何要怪罪?你利用得很好,可是皇后,却不能用完便扔,未知今晚邀约,算不算数?”
“圣上与六兄,除了君臣,亦有挚友之情,故今晚我与阿姑,备设琴酒,焚香祭奠故人,乃真诚相邀。”
“确当如此。”贺烨伸手,一掠女子的发鬓:“今晚虽说非赴丧仪,不同正式祭拜,却乃知己之悼,我想,不如再请三郎,尹绅、邵广几位。”
“也好。”十一娘颔首道。
“只独独不请阮岭,我怕他知道后又会抱怨。”贺烨知道十一娘对阮岭有些不待见,可想到因为绚之过世,自家那个悲痛欲绝连假也不告转身便去哭唁的外甥,实在有些不忍这场虽非正式,但更具意义的祭奠,把阮岭排除在外。
“他对六兄,确怀真挚之情。”十一娘微微摇头:“我并不是厌鄙他,只是身为舅母,对晚辈理当更加严厉。”
贺烨又一挑眉,先握着十一娘的手,将她引上肩舆:“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先回紫宸殿处办政务,争取下昼时早些与皇后会合,亲手准备今晚酒祭。”
他示意仆从抬随凤舆先行,直到目送十一娘的身影到这条甬路的转角。
他知道十一娘心怀目的,今日说的话并不一定都能当真,他们之间,他早已动了真情,而她也许一直停留在功利所需的立场,但贺烨不介意十一娘用取悦他的方式达到需求,谁让他做得不够好,并不足以打动她那颗芳心?正如绚之所言,母仪天下者,往往深陷艰辛,因为帝王的取舍更加难测,有如重审裴郑逆案这个要求,于他而言,决断便并不容易。
虽然说,是非黑白,其实清楚分明,贺烨相信陆离与十一娘,在这件事上,没有冤枉太后。
而十一娘也没有再逼迫贺烨决断,贺烨既给她新岁这个期限,她愿意等待到那时。
世间岁月,从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生死停驻,转眼便到岁末,市坊间开始张灯结彩,有那些殷实人户,孩子们已经穿着新衣,深宫里也已经开始准备庆贺新春,四处可见穿着红裙的宫女忙碌的身影,就连蓬莱殿里,梁上也挂好彩幡,檐下又添了宫灯。
十一娘祭奠陆离的方式,不限于俗礼,她也不愿意让自己起居之处,变得死气沉沉,经此离别,她仿佛更深一步参透了生死大限,她更加相信在天有灵,那些故去的亲友,一定仍在注视陪伴,她的悲喜与苦乐,仍会牵动他们的心怀。
她会倍加努力的生活,她想让故人亡魂,得到真正的安慰。
也要更恣意,正如有时难免悲痛,她会借酒浇愁,而不会再隐忍眼泪。
哭过之后,就会更加轻松一些,而更加轻松后,又会倍添勇敢。
这日她听说贺烨去了元陵,那是埋葬仁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