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皇后亦陷囹圄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407 字 2024-04-22

潜邸时的酒醉事故,证明那时,齐嫔对贺烨绝无爱慕,反而怀有疏远之意,她若真未改心意,此时神色必定会显惊怔,然而十一娘却看见齐嫔先是面颊飞红,这才伸手去打柔洁:“仗着有殿下撑腰,竟敢拿我打趣,看我不罚你。”

十一娘心中已然洞明,笑看着齐嫔与柔洁当真打闹起来,好一阵才留意见婷而忧愁的目视,她伸过手去,没说话,轻轻一握而已。

连她都觉得贺烨虽为帝王,仍然值得许配终生,又怎会讷罕齐嫔会改变看法,从敬而远之,到这时的倾心爱慕呢?

要说来,贺烨才是齐昭仪,真真正正的救命恩人呢。

十一娘曾经听过一句话,颇为赞同,那便是“不记仇者,必然寡恩”,那么反过来说,知恩图报者,也极易会对恩人产生情愫。

贺烨不是生来便理当能为帝君者,但他如今成为帝君,说明更具智敢才识。

身居高位,又如此勇智,怎不获人倾心?

十一娘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才从开始便从未想过争取帝王的一心一意。

贺烨也是幸运的,因为,世上还有这么多人,是赤诚相待于他。

所以就算没有我的专心,亦当不值终生遗憾。

帝后与君臣,贺烨,我们是这样的关系就好。

阿禄直到辞宫,还在思考皇后看似戏谑那句交心,甚至于唉声叹道:“殿下若不是皇后,就太好了。”

把身边婢女先是吓了一惊,又不无困惑:“娘子这话怎么说?奴婢以为娘子一直对殿下忠心耿耿,怎会忽发惊人之语,竟……”希望皇后之位被旁人取代?!

阿禄忧愁地看向婢女,再复唉声叹气:“你不懂,你不能体会,你的确应当不懂,你又怎能体会?就连我,其实也无法真正体会,只是依稀察觉,殿下才是最最身不由己之人,殿下若非皇后,大约能活得比天下人都要恣意,于殿下而言,皇后之位,也许囚牢而已。”

所以她多少安慰都只能如哽在喉,甚至羞愧自己竟然认为能够给予皇后安慰,她现今已经远离宫廷了,对于皇后接下来的计划,谏言都算僭越,但阿禄虽说对如今的生活并无不满,仍然时常怀念陪伴皇后的时光,尤其此刻更甚!她忽然想起碧奴,觉得自己应该拜会,或许这世上,也只有碧奴能够理解她这时复杂的心情了。

阿禄已经解脱,但柔洁仍要尽职尽责,仲秋事件发生后,她觉得有些话,是必须劝谏出口了。

“声飞是旧宫人,极有可能听令于太后,殿下既然已在怀疑这又是太后离间之计,对于齐昭仪……奴婢认为,殿下当然不会治罪齐昭仪,可亦再不能为昭仪一厢情愿,再次触怒圣上了!”

柔洁没说出口的话是——倘若给予端婕妤机会,还算能获利益,可衡阳侯已经过世,齐昭仪家族已无顶梁之柱,皇后就算想要争取衡阳侯旧部的人心,善待齐昭仪已能达到目的,又何必在明知太后奸计的情况下,为了齐昭仪自己都无法宣之于口的情意,甘冒触怒圣上的风险?

十一娘明白柔洁的言下之意,她原本不愿将心意直述,因为这样似乎有自榜贤良的嫌疑,可她今后需要柔洁的助侍,又认为倘若不诉实话,难以让柔洁明白她的想法,说不定也会如仲秋一般,行为自作主张之事。

“柔洁看来,齐昭仪与端婕妤,于而我言亲疏如何?”

“齐昭仪毕竟有潜邸之时,十载情谊,殿下视昭仪,当比端婕妤更加亲厚。”

“正是,我既能体谅婕妤情意,若对阿齐全然不顾,岂非凉薄无情?又若阿齐真对圣上暗慕不宣,为我之故,甘受郁苦折磨,我知而不顾,岂不辜负阿齐知交之情。我行事,虽重利益,还没到只顾利益这等地步,再者,阿齐与陆婕妤一样,均为圣上良佐,圣上既已接受陆婕妤,我又怎么忍心单看阿齐孤老宫廷?这一件事,虽说乃太后离间之计,但我不能漠视阿齐悲喜,我希望……至少希望她能获得契机。”

多年相处,十一娘肯定齐昭仪不是贪求虚荣的人,如果她真对贺烨动情,与嘉程一样,怀抱必然是一颗赤诚之心,若获宠幸,当然更会死心踏地效忠贺烨,那么将来,不管情势如何变迁,贺烨身边,至少还有这两个女子,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