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柳青岚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3590 字 2024-04-22

深陷囹圄的人,是不会有希望的,所以公主才会一直沉沦在绝望与诽怨之中。

但青岚并没作不自量力的尝试,她知道用说教的方式如果便能轻易点醒公主,皇后又何至于那般头疼无计可施?

她采取的是更加婉转的方式,有意无意间在诗文里隐藏劝慰,她知道公主的诗文虽说清丽伤感,但更加欣赏的还是明快俊逸的意境,青岚认为诗作的风格,往往表达的是现实的心境,但欣赏而不能达到的格调,又往往才寄托着真挚热烈的期望,她认为同安公主并不愿意长久苦郁,公主比任何人都迫切期望着慷慨激昂地抒发情感。

青岚注意到同安会越来越久地,手持她的诗文怔怔不语,那些隐晦的注视,也参杂着越来越复杂的情感,大不同于起初的厌鄙与疏远,像一个小心翼翼的人,犹豫着是否应当交浅言深。

这样的感应,越发让青岚对公主心生同情,因为只有当害怕失去时,才会如此畏惧敞开心扉。

而一个美满幸福的人,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怎会如此多疑踌躇?

“阿岚,这碟茶点太过甜腻,不合你口味,尝尝这味桂花糕吧?”

一回,同安阻止了青岚正欲品尝牡丹酥,自然而然向她推荐另外一碟茶点。

然而公主自己却愣住了,仿佛突然目睹了什么让她吃惊的情景,当青岚从谏如流拈起桂花糕时,她几乎忍不住又要阻止。

似乎,桂花糕里投放了剧毒,在那一刻公主却突然不忍心毒害青岚。

但当然没有。

同安只是吃惊着,不知何时起,她仿佛真将青岚的喜好铭记心中了。

青岚从未说过自己不喜甜腻,可同安却莫名其妙便有察觉。

青岚最近很忙碌。

因为她增加了一个小拥趸。

不是旁人,正是徐国公的曾孙女崔隋珠——归鸿奉夫家祖父之令,备礼登门提请婚事,萧氏与白姬也并非没有见过崔慕阮,皆喜慕阮落落大方、爽朗能干,只鉴于慕阮之母江氏并无联姻之意,萧氏方才有些踌躇,但徐国公却主动示诚,太夫人以及柳均宜对这桩姻缘也甚是积极,萧氏、白姬更觉雀跃。

就算从政治联姻的立场出发,天子对京兆崔极其看重,两族结为姻好,利益也是一目了然。

崔、柳两家来往便日渐频繁,更不说青岚之母薛惠,与隋珠之母归鸿乃堂姐妹的关系,青岚原本便与隋珠有些交往,只是因为京兆崔多年以来韬光养晦,走动得并不频繁,如今两家既要亲上加亲,她们便更不需要避讳了。

又说柳彦这个父亲,虽是长年在外征战,对于子女的教导并不能够亲力亲为,除母亲之外,青岚多受太夫人、萧氏教导,但太夫人与萧氏都不是墨守成规的性情,从来不以沉静寡言为标准拘束家中女儿,青岚在家人亲友面前,性情颇为跳脱,与隋珠十分相投,两人随着交往越多,便越是投契。

但青岚颇有几分像十一娘,棋下得不好,天生画艺精绝,诗文得萧氏与母亲指教,也很有优长之处,尤其喜欢音韵,对经史也颇有涉猎,偏偏隋珠在四艺之中,特以棋弈见长,琴书尚可,唯独对于画艺毫无天赋,后天努力也难以弥补所短。

两个少女一商量,自嘲若互补优劣,也算四艺俱优,联号为“双全”,也无非只供闺阁之中意趣罢了。

隋珠想要一面画屏,但逛遍东、西二市都不如意,女儿家的意趣又不想烦劳家中父兄,正好请求青岚绘作,所以青岚这段时日以来忙忙碌碌几乎闭门不出,就是为了满足隋珠所求。

这日好不容易,才完成第一遍上色,让峰峦染青,正打算执笔回复隋珠的催促,听说七姑母来见,青岚自然连忙迎接——她虽为京兆柳宗孙嫡长女,自出生始便得长辈疼宠,但家教使然,从来不敢刁蛮任性冲撞尊长,所以就算明白七姑母与贵为皇后的十一姑母不睦,她也从不会冒犯。

只是心中暗暗诧异,不知从来便不怎么搭理她的七姑母此行来意。

听完七姑母言不由衷地一番客套寒喧,终于说起原来是同安公主自从乔迁宴时,听她当众所弹那首琴乐,对她才华甚是青睐,故而有意亲近的说辞后,青岚总算明白了七姑母的心思,但她并不拆穿。

思索良久,才对长辈们提起。

一见叔祖母因为七姑母的诡计大是羞恼,青岚婉言相劝:“叔祖母息怒,七姑母应当也是出于好意,贵主素来喜欢诗文音韵,偏巧儿亦擅长,若能得贵主青睐,确乃儿之幸运。”

萧氏便更觉羞恼了:“若换作旁人,我必不疑其他,但你七姑母……岚儿不用为她遮掩,她连琛儿都能不顾,算计起旁人来更加不会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