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弑君之计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3418 字 2024-04-22

可眼下事情有了不少变改,谢莹并不确定那人还有没有机会联络突厥人,她不能心怀饶幸,所以必须主动出击,但她如今自身难保,行动难获自由,也只有利用韦太后及任瑶光等人的野心,达到拉拢那人部署暗杀计划的目的。

对于谢莹的嘱令,伊力当然言听计从,他并不关心谢莹是如何得知那人乃反败为胜的关键,便立即安排实施,动用仅存的暗人几番辗转联络任氏,将谢莹的书信转交。

又说韦太后,在得谢莹提醒之后,对那人的来历也暗中摸察了一番,确定的是此人有一姐姐,德宗朝时因采选令入宫,饶幸侍御,却因触怒小崔后被治罪,惨死在掖庭狱中,这人与姐姐本是相依为命,因为此一仇怨,的确可能不利贺烨,但这人即便因为功勋,极受姜导器重,却并不能取信贺烨担任天子左右亲卫,想利用这人谋害贺烨谈何容易?

谢莹又不可能将她来自千年之后以及诸多梦境如实相告,故而韦太后不得不顾虑倘若事败,或者那人眼见贺烨已为一国之君,为自身富贵平安,出卖她作为晋升的资本,如果真贸然行事导致贺烨猜疑,于她的处境而言当然是雪上加霜,更甚至于彻底一败涂地。

风险太大,所以韦太后尚且没有联络那人,更不说将所谓的突厥剧毒转交。

在她看来,与其用这种不知来路的毒药,还不如用公羊氏之奇毒,至少公羊氏提供的毒药经过了实际检验——贺洱之死,确然能够瞒天过海,尚药局诸多医官包括隋逢帱在内,都无法察证贺洱的真正死因,只好用猝亡二字记档。

虽说韦太后一度将隋逢帱看作心腹,但毒杀君帝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若有办法遮掩,当然还是要忌防旁人知察,让韦太后大感庆幸的是,多得她小心谨慎,否则就隋逢帱趋利避害的奸诈性情,此时说不定已经将她出卖,贺烨手中有了人证,便有了把柄将她斩尽杀绝——不管贺洱这天子是否傀儡,又就算她贵为临朝听政的太后,只要被坐实弑君大罪,等着她的也必定是身败名裂的结果,再无东山复起之时。

所以韦太后再次收到谢莹的提醒与摧促之后,仍然没有痛下决断依计而行,只不过对那人更添重视而已,她思虑再三,还是交待任瑶光,让其转告任知故,接触姚潜——虽说因为高玉祥的背叛,内察卫已经被贺烨、十一娘摧毁,但正如高玉祥所料,韦太后确然还留下了一些班底,这一部份亲信连高玉祥都一无所知,是掌握在姚潜手中。

姚潜曾经执掌禁军,有些耳目早被安插在禁军内部,利用来先行接触谢莹一再提起的暗人,尚且能够做到掩人耳目,但这样的接触当然要小心翼翼,就算经过试探,那人答应暗杀贺烨,也不会知道背后是谁在指使,韦太后自然也没急着交托毒药这一暗杀利器,因为她仍在等待。

或许事态发展,根本不需要孤注一掷。

两年之前,谢莹自从禁苑逃脱,丧家之犬般向任瑶光求救,她料到已经堪破她来历的十一娘决不会轻易放过她这一大威胁,蒙混出城必需冒着巨大风险,她不敢冒险,所以只好听从任瑶光安排,一直隐匿在任瑶光通过许多手段,匿名赁置这处道政坊的两进宅院,不仅不敢出门晃荡,甚至只能扮为仆妇窝居在陋室之中,而当任瑶光入宫之后,两人之间的联络也必须更加隐晦,回回都要经过好几道掩人耳目的程序,饶幸的是,直到如今,谢莹的行藏尚未暴露。

但近五百日窝居隐藏,从未受过如此限制的谢莹大觉憋闷,偏近半年以来,她好像染上了昏睡的病症,常常整日不能清醒,而睡梦之中,“记忆”逐渐复苏,却又支离破碎不能连贯,每当睡醒,谢莹都是大汗淋漓有如重病一场,往往会持续好些日子头晕目眩,让她大受折磨。

仅仅只是不足两年,谢莹似乎苍老了许多,不仅眼睛逐渐浑浊,就连满头青丝,掺杂些许银白不说,甚至掉发的症状,也逐渐严重。

主人的变化,让伊力焦急不已,他此时便再一次劝说:“贵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已经过了年余,贺烨与柳氏必定不防贵主仍在长安,咱们还有一些人手,莫如豁出去,乔装出城,我等誓死力助贵主出关,送贵主往胜州与汗王团聚。”

谢莹无力地摆一摆手:“就算咱们能出长安,出关哪能这般容易?眼下大周与突厥交战,关防必定严谨。”

她还有更深层的理由不想告诉伊力,在她的梦境里,事情根本不会像现今这般发展,阿史那奇桑称帝,她为贵妃,实际却比皇后更加受宠,奇桑建立国号称元,与她的那个时空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的朝代雷同,而奇桑坐稳帝位之后,将汉民尽皆划为贱等,任命突厥人为基层官员,称甲主,甲主可随心索取女子及财产,针对汉民,完全不受律法限制。

而在突厥人统治下的汉民,限制极多,如不许狩猎、不许习武、禁止持有兵器、禁止集会拜神、禁止经商、禁止夜间行路……

汉人娶妻,首夜必经甲主“验准”,这也导致汉家妇婚后所生长子,往往为了维护血统纯正,活活摔淹致死。

在奇桑一朝,虽后宫汉女无数,但封为妃位者唯谢莹一人,但即便是她,也未获允可孕育子嗣。

谢莹的梦境里,她之所以得此优容,是因她手刃贺烨,一度获得韦太后信任,后来眼见韦太后东逃,又是她串通伊力居中联系,暗杀韦太后,最终助奇桑不废吹灰之力覆灭华夏之治,坐拥天下。

而后,她以元朝未经百年便灭国的“史实”,提醒奇桑以绝对的酷政压制汉民,戒防汉民反抗,她的诸多提谏,受到了突厥贵族的拥护,所以她才能享获殊荣。

谢莹的“前生”,其实根本不熟历史,她并不了解在她的那个时空,蒙古人建立的强大帝国之所以未经百年便被推翻,重要原因就是以暴政治国,但就算她知道弊根,为了赢得突厥贵族支持在后宫站稳脚跟,也会毫不犹豫如此建议,千万人的安危荣辱根本不算什么,突厥王朝是百年而亡还是长盛不衰也与她无关,她只重自己的荣华富贵,她在这个时代是孤独的,家人不是家人亲友不算亲友,没有比她自己更重要的人,她为何要替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打算,牺牲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