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仆妇连忙去准备,甚至都不需要碧奴去张罗了。
红炉焙酒,小食佐味,立时便有了话旧的兴致。
“王妃似乎自从前便偏爱流照亭,就算发生了那起事故,多少小娘子都避忌这里,王妃却从不介怀。”碧奴道。
她尚还记得当年回京未久,围绕王妃的一场阴谋正是在流照亭展开,亲仁坊的荧玉小娘子便是死在此处,虽说后来水落石出,始作俑者正是柳荧玉的嫡亲祖父,无关旁人,然而到底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夭亡,府里小娘子们大多心存畏惧,莫说来此玩耍,可谓讳莫如深,王妃却像反而贪图这里比别处更加清静一般,时常来此或是绘画或是看书,这习惯竟连如今都还保留着。
十一娘一边将烫好的阿婆清饮下一盏,一边向碧奴说明:“我偏爱此处,不仅是清静而已,这里既有流水山石,又有一截红墙,西苑那边栽着一片桂树,香气会浮郁过来,更妙则是渠闸那里有落差,这里又是人迹罕至,清晰可闻落水之声,可谓声、香、色,亭、石、水俱全,煞富情境,极恰凝思。”
至于柳荧玉,纵然亡灵含冤,确也不是为她所害,她心中磊落,又何惧怨灵纠缠。
碧奴当然也不会仔细提起那桩让人不愉的陈年旧事,又笑:“听王妃这么一说,果然便有画境,只可惜今日艾绿不在,婢子这点酒量,可是不能陪王妃开怀畅饮了。”
十一娘倚着凭几,指头虚虚数点:“阿碧这话就不磊落了,小艾虽风风火火,酒量却远远不敌你,偏她还无自觉,一心相信你果然量浅,回回都放过你,反被你灌得酩酊大醉,在晋阳王府,她因为酒醉惹出多少笑话?”
“婢子记得最清楚,有回阿禄过生辰,艾绿却最先饮大了,拿着把弩弓说是要去猎只兔子来佐酒,众人见她甚至不记得携带羽箭,也不怕她闹出乱子来,由得她去,哪知她竟然跳上廊桥瓦顶,枕着弓睡着了,竟然还鼾声大作,结果被殿下当作刺客给逮拿住,气得没把她直接丢下莲池去醒酒。”说起艾绿的糗事,碧奴不禁呵呵笑了出声,又好奇道:“也不知这丫头最近忙忙碌碌有无进展,好些天不见她人影,她也不记着来向王妃通报一声。”
艾绿走失了谢莹、伊力两个俘虏,大觉惭愧,但其实这事根本怪不着她,夺城那夜,她也没忍住手痒加入了暴动的行列,与曲丰儿攀比着谁斩首更多,这两员小将十分生猛,但大功告成之后,艾绿却来不及沾沾自喜,便听闻谢莹逃脱的消息,于是立志要把这逃犯搜察出来,开始是不信谢莹能够逃出禁苑,与曲丰儿几乎没把禁苑翻个底朝天,可惜一无所获,最近又忙着在市坊间搜察。
碧奴这时说起此事,亦觉诧异:“不是说禁苑防范森严,那伊力与长平公主不过两人而已,真能走脱?”
“寻常当然不易,不过当晚夺城,四处哄乱,禁苑与宫城都没留有多少卫士看防,单是谢氏固然无计可施,有伊力从旁相助,走脱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十一娘道:“长安城这么大,多达百座市坊,又难保谢莹没有狡兔三窟,小艾这回只怕没法亡羊补牢了,不过如今是宇文盛与薛六兄主事,宽容得她再行使一回暗探职能也罢,这事我们就不要过问了。”
“王妃可曾想好如何安置小艾?”碧奴问:“丫头转眼也已经快到二十了,今后在长安,有这么多御史士官盯着,她是女子,多少不能如晋阳之时那般恣意了。”
在晋阳的时候,艾绿时常借着王府亲卫的名义做为掩示,出入市坊暗探间细,并不亦乐乎,王妃又肯纵着她,可谓无拘无束,但将来在长安,天子脚下,艾绿当然不可能借着禁军的名头再行暗探之事,且听王妃刚才言下之意,也不会再让艾绿为所欲为了。
“我看着,她与曲丰儿相处不错,莫如阿碧去探探曲母口风。”十一娘的确也在发愁如何安置艾绿,干脆便与碧奴商量起来。
共治二年九月十八,据《周史》所载乃极其重要一个篇节。
正是在这一日,阿史那奇桑确实体会到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这一日于他而言,成为余生噩梦,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会一蹶不振。
在他率领下,五部盟军数十万人马,沿着渭河冲向“近在咫尺”的大周先锋军,奇桑毫不怀疑他会将贺烨斩于刀下抑或活捉俘获,事后他无数次回想,竟都不知自己怎么就陷入重围,精锐部队的确正遇两万人马,然而后续战阵却被拦路冲乱,铁勒部被逼入渭河,几乎全军覆没,压后的大食、天竺二部见势不妙,望风溃逃,杀神一样的贺烨率军,竟从后包抄,逼退吐蕃部,晋军俨然有若布下天罗地网,让他深陷其中。
不用通过所谓的宝器,他便能够清晰看见自己的对手,骑着一匹通体有若黑缎的乌骓马,手持长刀,正好面向金乌,眉峰处隐约透亮,昂首睥睨着他,似有笑意若隐若现。
细细回想来,阿史那奇桑确定自己当时并不觉得惧怕。
无论如何,他终于还是与对手正面交锋了!
然而刀锋相迎,他只觉虎口剧痛,几乎不能稳持兵器,那一刹那才知晋王烨的勇猛绝伦,的确不是部将言过其实。
但他并没丧失斗志,两匹战马擦身而过,奇桑立即开弓引箭,同时看到的是,贺烨的箭尖也回转指向。
两支鸣镝几乎应声而出,但觉胸口剧震,奇桑方才惊觉贺烨竟是双箭齐发。
一支震断他的鸣镝,一支正中他的胸口!
虽说有铁甲护身,箭尖并未伤及要害,但那力道竟然将奇桑震下马鞍!
背对着金乌,奇桑才看见贺烨眼中阴寒有若幽冥的冷意,像那明耀夺目的天兵天将,转身之间变为幽冥地府的勾魂使者。
那一刻,他几乎以为一切就将结束了。
好在他身边还有寸步不离的突厥亲卫,对他忠心耿耿的交托昆,舍弃自己的战马,将突厥汗王用力托上鞍踏。
“撤退,撤退!速护汗王突围!”奇桑听见交托昆在发号施令,他想回头看一眼这亲卫,但迎面一箭让他不得不低伏下身,几近狼狈的躲闪,才避开这致命一击。
阿史那奇桑的有生之年,再也没见过交托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