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实在让谢莹七窍生烟:“这便是尔之诚意?不但自己要活,还要成为长安城之救世主,为自身赢得赞誉?”
贺湛同样觉得七窍生烟,因为他发觉自己不是在和一个聪明人对话。
不过刚才他留意见无论谢莹,抑或粟田马养都时不时睨一眼右侧那面画屏,便猜度屏风之后,大约还坐着一个旁听者,他只能赌那位至少要比谢莹精明,这场谈话才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区区在下是否臣服有何意义,贵主应当考虑,如何让天下臣服。”贺湛道:“奇桑可汗既夺长安,为何没有立即向东追击,当是明白图霸华夏江山与争夺牧场不同,攻城掠地,需要耗废更多心思治理,否则疆场拼杀无异于付之东流,更兼,奇桑可汗于西疆征战,近十载以来接连收服回纥、高昌等部,可谓所向披靡,然而对于阳关之内,淮河南北,地势军备却知之不多,贺某不怕直言,韦太后弃守长安退逃金陵虽然不智,然而突厥联军未曾一举歼灭大周皇族,仅夺一座长安城,于其霸业也只是略进一步,并不能高枕无忧,反而陷入两难之境。”
他看见谢莹再度将目光睨向右侧画屏,心中越发笃信,侃侃而谈:“突厥联军,号称百万之众,既夺长安,何曾当真惧怕城中手无剑弩之百性暴乱?奇桑可汗采纳粟田马养之计,无非是想用杀戮屠城之霸术,震慑大周臣民,图谋不战而堕人勇武,使州官百姓,闻风丧胆,将来攻城掠地,再无阻碍!”
剖析得如此精确,谢莹不得不服:“贺澄台既知可汗计划,又为何谏止?”
“因为可汗之计实乃下策!”贺湛提高嗓门:“中原子民,以农耕为业,自然渴望天下太平,方能衣食无忧,而长安惨遭屠城,数十万户家破人亡,固然让人胆寒,然则百姓没有退路,为求生存,必然会背水一战,如此一来,韦太后虽说人心尽失,可相比异族之残暴,韦太后至少不会滥杀子民屠戮百姓,华夏之大,亿万子民,若团结一致,莫说突厥仅只号称百万,就算兵力十倍于此,又怎能敌过泱泱中华同仇敌忾?”
“这么说来,贺澄台还真是为突厥汗国深谋远虑了?”谢莹不无讥诮:“如此还不算臣服?”
这个蠢女人!
不仅贺湛备感无力,画屏之后的阿史那奇桑也紧蹙眉头。
“贵主,粟田马养献屠民之策,非但不利突厥,更会让长安百万民众无辜受戮,贺湛明知此祸,却坐视旁观,还算是社稷之臣、华夏儿郎?贵主如今既心向突厥,何不冷静剖析,中原战火连连,大周与突厥鱼死网破,究竟是谁坐收渔翁之利,是谁欢欣鼓舞?韦太后执政,虽偏向东瀛,对新罗多有压制疏远,却一直不曾答应损毁白江村协约,助益东瀛再度取道新罗海域入我中华,为何?是因短见如韦氏,亦心知肚明,东瀛战败距今,已逾百年,其国君屡屡遣使访华,习教化、引农具、兴商贸、修军备、富国强兵,扩张之心不死,若新罗被其亡国,必为我中华之患!”
对于贺湛这话,谢莹不得不深思了。
她再是不熟历史,也知道千年之后,日本人参与发动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乱,小小岛夷,险些侵占整个东亚,这仿佛,并不是危言耸听?
粟田马养既不在场,谢莹便不再与贺湛兜兜转转,她从韦太后曾经的宝座上起身,缓缓步下这间偏殿内,靠着西牅设置的紫檀卷草雕足四方踏台,她华丽的裙裾长长拖曳在身后,她的目光似乎无意间晃过北侧那张仙山孔雀群栖画屏,她记得这幅画正是出自晋王妃的手笔,为韦太后当年珍爱非常,然而忙于奔命时,却被丢弃在蓬莱殿,她忽然洞谙韦太后似乎从不具备欣赏画作的能力,世人都赞晋王妃丹青超凡,故而佯装珍爱罢了。
好比玲珑台中设置那方由上千粒大小不等七彩宝石镶嵌的金足屏架,以及与之配套的紫髓象首宝座、七彩嵌宝挟轼,如此笨重的器具,韦太后溃逃时却不忘打包带走,又为何没有疏忽呢?
因为在她看来,宝石金银,的确要比什么名家笔墨贵重多了。
谢莹又举目望向门外,深阔的檐庑下去,一排石楠花色蒸艳,与宫人绯色襦裙呼应衬和,她记得那些年,自己与晋王妃许多回也如这些宫人般,候令于偏殿之外,檐庑之下。
而今,她终于成为这座宫殿的主人,韦太后已经是过去式,当年在此候令的两个女孩,也就快展开最终的决战了。
但谢莹没有忘记自己那些断续的梦境。
柳十一娘不应是她的对手,无非一个匍匐在她膝下摇尾乞怜的丧家犬,她不知道变数产生的因由,她甚至暗暗怀疑,柳十一娘与她有相同的经历,肉体被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占据,所以在这个时空,柳十一娘具备了改变命运的能力,但显然,柳氏选择的不是阿史那奇桑,所以晋王贺烨没有败死于战场,他活了下来,成为突厥汗国的绊脚石,成为阿史那奇桑与她,绝对不能忽视的隐患与威胁。
谢莹微微侧面,看向仍然正襟危座的贺湛,这个人从来没有出现在她的梦境里,所以她不知在原本的轨迹中,贺湛是否会成为晋王贺烨的助力,如果这个人没有与贺烨一齐死于亡国之前,那么当贺周社稷分崩瓦解时,他是否会见风使舵,就好比如今一样,为了苟延残喘,不惜屈从于刘氏,虽然他口口声声是为了华夏子民,却也委婉献媚突厥汗国并非没有可能一统天下,他到底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助贺烨夫妇争取时机。
“贺澄台,你真正效忠者,究竟是谁?”谢莹就这么简单明了的质问。
“君国。”贺湛毫不犹豫,掷地金声。
“我再给你一个机会,若再虚伪,定斩不饶。”
“君国。”仍是这两字。
谢莹冷笑出声:“你从来未曾效忠过太后韦氏,早存谋逆之心,此时却仍敢欺瞒!”
“臣效忠之君国,的确并非韦氏,而为王道仁德之君,庇护臣民之国。”贺湛仍然平静,并无谎话被揭穿的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