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见莹阳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484 字 11个月前

莹阳恍然大悟:“李由在乃柴取同门师兄,伊伊是想通过他……”

“一来阻止阿史那奇桑屠城,再者游说突厥军进攻潼关!”

“攻潼关?”莹阳错谔。

“我未知武关守将是谁,但韦太后愿意留他截阻追兵,势必姚潜亲信,姚潜窝囊无能,亲信又怎堪重任?倘若突厥军决意经武关追击韦后,一旦突破关隘,无疑更多百姓遭殃,只有将其吸引来潼关,方有可能为殿下、燕国公部击溃。”十一娘道:“当然,这需要得到殿下领兵回援确切信息之后方能施为。”

莹阳并不擅长战事部署,但她相信十一娘不会草率行事,犯难道:“可李由在身处长安,尚且不知安危,如今无法与他联络。”

“儿笃信,十四郎不会坐以待毙,会竭尽全力与突厥人周旋,阿史那奇桑也不可能一直禁严长安,毕竟韦太后已然东逃,他攻取长安,并不代表大周灭国,而东征之前,他一定会防备燕国公部自北部回援,说不定会主动与招降抑或攻夺潼关,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报有希望作好准备,只要长安解禁,我会想方设法潜入,所以,希望阿姑修书一封,说服李先生辅助配合我与十四郎行事。”

莹阳真人当然不会拒绝,立即让沉钩预备笔墨。

待书写完毕,却又苦笑:“有十四郎在长安,未必需要我这封手书,难道李由在还不信任他?伊伊用意,无非还是宽慰我,让我不再自愧无能罢了。”

用心被阿姑拆穿,十一娘却面不改色:“阿姑这可是多想了,阿姑怎会毫无助益?待将来,殿下征复长安,仍需阿姑出面,代表豫王一系,呼吁宗室齐心,大周再不需要韦太后指手划脚,大周需要乃是殿下登极宝座,歼除突厥、震服蛮狄、复兴盛世!”

十一娘以为祖母韦太夫人正在洛阳城,当然是先往家宅拜会。

在明宗之前,因三门峡一带天险限制,造成水路艰难、运输不便,君帝常迁东都洛阳“就食”,这也导致了朝官贵族常常往返于两都之间,后来明宗帝时虽开凿新河及漕渠,沟通长安与洛阳之间的水路,君帝朝臣不用动辄迁往洛阳,不少世望富贾在洛阳却都留有宅居,如京兆柳,在洛阳这处别苑甚至不小于长安主居,也同样座落于要闹市坊。

十一娘是乔装出行,并未向阍者知会身份,伪造了京兆薛子弟的名帖递入,被迎入偏厅坐候一阵,眼见年方十五、六岁的少年前来见客,眉目依稀有“小表弟”柳彦当年风采,听他知报姓名排行,确定就是侄儿,十一娘才坦白身份,柳斌当年不过六岁孩童,哪里还记得十一姑的相貌,怔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忙将姑母迎入后宅。

薛惠及白姬听禀晋王妃来了洛阳,忙不迭赶来相见,十一娘这才知道祖母与父母留在了长安。

白姬之子柳彮已经十八,只因为均宜之故,还未尝试应举,这回在嫡母萧氏一再坚持之下,与白姬避难来了洛阳,他与柳斌都未婚配,故而后宅事务全由薛惠、白姬主持,提起留在长安的亲友,两人都是忧虑难安,白姬更是泪如雨下:“阿家、夫主、主母均在长安,妾身本也不愿远走他乡,主母却坚持让妾身随来洛阳,刚安置妥当,便听闻长安沦陷,想尽办法也不能打问城中情形,妾身忧虑难安,只能求神祷佛,但望家人平安。”

听十一娘问起柳瑾,白姬强颜欢笑道:“这孩子也算有造化,经主母择婚,夫婿虽为庶支子弟,好歹也是大姓嫡出,远嫁广陵,旧岁时听报,继长子之后,又添一子,如今与夫婿也算琴瑟和谐,又不受战乱殃害。”

又拉紧了十一娘的手,连连问道:“王妃怎么来了洛阳?难不成太原也发生动乱?怎么又不见殿下与大郎?”

关于晋王府中隐情,白姬至今仍然瞒在鼓里。

薛惠却隐隐知道一些事由,代王妃安抚了白姬几句,当私处时,才听十一娘大致说到事态,薛惠咬牙道:“叔父不愤太后弃守长安,挂冠请辞,即便太后不加逼令,叔父也不会离开长安一步,可恨太后惶惶若丧家之犬,尚且不忘与大母之间仇隙,逼令大母留守长安,用心狠毒实在让人齿冷。”

十一娘却能理解韦太夫人的心情,叹道:“即便太后不闻不问,大母也不会避难洛阳,阿父与阿姑皆在长安,大母当然不忍与子女骨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