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损声誉,那是别无选择时的无奈之计,朱子玉相信义军已经不成威胁的情况下,韦太后不会自伤声誉。
要胁诸贵族子弟促成受降,其实是朱子玉为了掩护宇文盛的计划,他何尝不知如此一来,韦太后就更不会放过他这个怀恩王,已被皇室承认的废太子铭遗孤?
他已经下定决心杀身成仁,至于天下苍生的将来,贺周社稷的兴亡,那已经不是他有能力担当的重任了,好在还有晋王妃,已经成为怀恩王的贺珝,再度通过西妩,将密信转交宇文盛——
从此再无急公会,愿君力助晋王妃!
“晋王妃?”璇玑蹙起尖尖的眉头,无法把她印象中那个虽说沉稳大度、平易近人的贵女,与“斩除奸后、匡复治世”八字联系,她的心里对怀恩王这句有若遗言的交待格外不解:“晋王妃固然能将太原治理得繁荣昌盛,可她毕竟是效忠于韦海池,甚至没有韦海池对她一直以来鼎力支持,小小妇人,有什么能耐推行新政?晋王妃怎么会背叛韦海池,怀恩王又是为何坚信晋王妃能够完成急公会未尽之业?”
宇文盛没有办法给璇玑答案。
因为知道贺珝曾经与晋王妃当面谈判的那些卫士,全都已被秘密处决,这些人中,虽说多数亦为朱祥隆心腹,可他们罪不该死,然而贺珝为了保护晋王妃,不得不在铲除朱祥隆之前,将那些卫士斩草除根,这是他有生之年,行为最最亏心之事,可他没有另外的选择。
而贺珝其余心腹,虽说知道主公曾往太原,因未同行,并不知主公与晋王妃面见,他们甚至不知萧渐入曾与晋王妃有旧,他们知道的“事实”是,会首朱祥隆与突厥细作串通,途中伏击怀恩王,莒先生、萧旗令不幸战死,诸卫士因被朱祥隆瞒在鼓里,拼死护怀恩王逃脱,可得知怀恩王饶幸生还,朱祥隆又再授意卫士暗杀怀恩王,这次被怀恩王识破,故而才及时通知他们,围剿叛逆,设计剿杀朱祥隆及其党羽。
所以就连被怀恩王嘱咐重任的宇文盛,其实也不知晋王妃在受降事件中的作用,他现在也不需要考虑这些,他需要筹划的是,如何竭尽全力保住怀恩王的性命。
西妩仍在长安,三十岁的年龄,她已经不能在作为韦瑞的宠姬了,不过靠着风韵犹存,慧心巧口,竟争取得韦郎君作为背后倚靠,在平康坊自立门户,西妩家既有才思敏捷的周文君,又有色艺双绝的小蔡姬,更不提背后东家韦瑞造势,近五载以来,已经算是北里名气最大的妓家之一,与叩玉家齐头并进。
关于岭南事变,正是西妩告知璇玑,那时急公会匪首朱祥隆才刚刚殒命,彻底掌控义军大权的朱子玉自然不会急于求成,他务必要达成韦太后受降,方能保证旗下士勇的性命,而想要做成此事,一来需要宇文盛的帮助,同时,亦不能让宇文盛暴露早便暗助急公会的事实。
璇玑得知事故,忧愤不已,对于朱子玉忽然改变心意自断臂膀降服于韦太后的决断无法理解,三言两语向宇文盛说明,忍不住抱怨连连:“义军虽丢了衡州,可郎君已经如愿谋得京兆尹一职,眼下姚潜领五十万禁军离京,长安警卫空虚,倘若郎君起事,胜算总有五成,岭南王究竟何故与朱会首自相残杀,并向韦太后降服,自先会首以来,数十载苦心经营,岂不毁于一旦?”
关于璇玑的疑问宇文盛无法解答,他只能先去见岭南派遣的暗使,那是岭南王的心腹要员,原本便与宇文盛相识,故而对于岭南王的诸多想法毫无隐瞒。
回家之后,宇文盛连连慨叹:“万万不料朱祥隆竟然急于求成而致丧心病狂,他违背急公会教义,为权欲残害无辜,以至于让子玉万万不能容忍,而今突厥五部大军逼近,幽燕、云州也将再起战事,子玉为保华夏不沦亡于蛮夷铁骑,亦为十万正义之师,誓死维护急公会教义,青史丹书之上,不被评为乱臣贼子,方才作此决断,若非如此,子玉也非我从前所识磊落君子,誓死效忠之人。”
“难道就这么便宜韦太后?”璇玑不甘,咬紧牙面色铁青,她不明白为什么忠正的君子总会为了德义二字粉身粹骨,而像韦太后这样的无耻之徒往往会因为他人的高风亮节荣华富贵,她的父祖家人正是因为忠义而死,难道又要眼看着丈夫与朱子玉重蹈覆辄?
“长安城之警卫虽不如从前,然则十万宫卫仍被窦辅安掌握,我纵然起事,仅靠京都卫士亦不能立即攻破宫门,双方一旦陷入僵持,姚潜闻讯,怎不回军救援?长安大乱,甘州军心不稳,这便是给予蛮夷破城机会,祸起萧墙,蛮夷得利,这不是子玉初衷,亦非我之初衷,璇玑,国难当前,如今不是计较私仇之时。”
“夫郎,妾身可以不计私仇,但妾身怎能不计夫郎安危?岭南王若然屈降入京,曾与夫郎交好之事便再也隐瞒不住,韦氏那奸诈毒妇,纵然受降,暂时宽赦岭南王,今后也必定会反面无情,届时夫郎岂能不被连坐?”璇玑紧紧抓住宇文盛的手臂,泪眼看去,男人那已然让她铭心刻骨的眉目面貌,长年忧劳不知何时已经夹杂银丝的发鬓,都让她痛心不已,这朝夕相处的十余载,裴六娘成为璇玑,这个男人是她唯一的依靠与救赎,她可以带着遗憾去死,但她希望她的夫君能够平安的活着,这一刻她甚至希望宇文盛从未卷进她的仇怨中,虽然如果不是因为复仇与志向,他们两人不可能认识不可能厮守,但璇玑此刻就是这么希望着,为这人世间,她唯一深爱在意的人,如果你能平安,我何惧身陷炼狱。
“这是子玉之抉择,亦为我之抉择,纵然因而丧生,亦为我之宿命。”宇文盛用另一只手,轻轻安抚璇玑:“好在大郎早已被我借口求学游历送出长安,璇玑,你与阿万……”
“我要与夫郎共生死。”璇玑毫不犹豫。
宇文盛似乎想要劝阻,但看着女子坚决的眉眼,终是一叹:“也罢,此时亦还并未到绝境,子玉遣暗使入长安,也正是为我安全考虑,若小心应对,我并不至于暴露,再者眼下情势,岭南义军告降,纵然是太后党亦会力主受降平息内乱一致对外,突厥未败,子玉应当安全,那我便更不会面临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