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时只恨不能把肥硕的身体埋入泥地,固然是大气不敢吭,感观却比寻常更加敏锐,以致于清楚地感应到密布脊背的寒栗,一颗颗正在炸裂,前所未有的恐惧笼罩着他,毛维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什么叫做将入幽冥、生死一线。
寂静之中,忽而一声嗤笑。
毛维只觉有若五雷轰顶。
紧跟着他就被一双手掌从地上提起,他看到一双冷眼,以及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面容,他牙关乱颤,自己也不知道有没将“尔等何人”的话质问出口,忽觉脖子后钝痛袭来,两眼一黑便失去意识。
不知过了多久,毛维渐觉寒凉刺骨,他极不情愿从一场酣睡中醒来,意识却不受他控制,睁眼那一霎那,毛维完全不知何时何境,恍恍惚惚只觉像是宿醉之后醒来,头痛欲裂、喉咙干涩,他想要喝问,却无法发出声音,他想要挣扎,顿时感觉腰上赘肉,被锋锐的冷刃轻轻一刺。
“不要乱动,否则撞死在我刀尖上,可就看不到接下来一场好戏了!”
直到这时,毛维的意识才瞬时清明,他想起了毛趋死不瞑目的模样,又再渐渐看清月色薄透间,不远处似有一座青瓦白墙的宅院,再定睛一看,原来自己仍旧身处丛林,背靠着一株甚是粗大的树杆,旁边黑衣人,面无表情斜乜着他,分明没有绑缚他的手足,他却全身疲乏不能动弹。
这些刺客竟然没有将他杀死?
毛维只觉一阵惊喜,凭他的经验,很有可能饶幸生还。
可这阵乍惊乍喜尚未平息,又有一黑衣人潜来,低语一声:“对方来了。”
“很好,毛大尹,好戏终于开演。”
毛维又觉身子一轻,竟被那刺客负在背上,夜色之下,丛林之间,那刺客飞纵跳跃竟无半点艰难,甚至用绳套抛钩树杈,负他离地两丈坐于杈上,亦轻松如常。
毛维心中震惊,又还未待他平静下来,却耳闻目睹了一场让他睚眦欲裂、毕生难忘的“好戏”。
此人的确来自蜀王府。
不是郭居安,却携有蜀王令信,毛维核对无误,疑心顿释,焦急询问:“据我得讯,晋王妃密折弹劾,元得志竟也落井下石,殿下可有办法为我开释劾责?”
来人紧蹙眉头,唉声叹气:“随着圣上年岁渐增,太后对殿下之疑忌愈更严重,殿下若为大尹开释,无疑是火上浇油,殿下思来想去,再无良策,唯有暂助大尹一家脱身藏匿,保得性命安全。”
这当然不符和毛维的愿望:“若我逃匿,岂非更加百口莫辩?”
“晋王妃这回列举罪证确凿,太后已对毛大尹动疑,再兼连元得志也附议大尹确有谋逆意图,恕在下直言,大尹此番确是凶多吉少,再也不能心存饶幸,有句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尹若不痛下决断,待得太后遣使扣拿大尹归案,届时只怕满门罹难,再无生机了!”
毛维直到此刻方才真真正正意识到灭顶之灾已迫在眉睫,虽太原还未到回暖之季,额头上不由渗出密汗涔涔,想到自己苦心经营一生,到头来却落得个罪匿收场,如何心甘?虽说性命攸关,却一时难下决断,只瘫坐榻上,目透空茫,心中大是懊悔,然而竟不知应该从哪一确切事件开始懊悔,他甚至不知自己是从哪一步就出错。
来人见毛维呆怔失语,半日不肯答应,也是心中焦急。
原来蜀王虽知毛维不足为患,可为谨慎之故,到底不肯让这么个活口落在太后手中,故设计杀人灭口,然而仅杀毛维一人当然还不算安全,至少相随毛维职守晋阳城的家眷子孙,都要一并灭口,才能真正湮灭罪证,不给韦太后丝毫机会将蜀王牵涉此桩罪案之中,虽有志能便担当刺客,然而经过广阳事故,蜀王对东瀛间人的能力大失信任,为了让杀人灭口的计划顺利施展,当然是要赶在朝廷逮拿毛维归案前,先下手为强。
毛维虽然危在旦夕,此时毕竟仍为太原尹,志能便若冲入其府邸放火杀人,怎能不惊动城中军卫?要是被晋王妃再逮获活口,可谓得不偿失,所以蜀王的计划只能是先将毛维一家讹诈出城,这才方便一网打尽。
来人为完成使命,自然要竭尽全力游说:“大尹其实大可不必灰心,只要圣上亲政,殿下难道还会让大尹继续隐姓埋名不成?届时完全可以为大尹洗清冤屈,大尹还怕不能官复原职?”
这话顿时让陷入绝望的毛维眼中一亮,终于才有了几分生气。
可不如是?只要天子顺利亲政,蜀王大获全胜,他当然就不需要继续藏匿下去,尚有荣华富贵可期,哪里至于灰心绝望?
当下便有决断,只转念一想,又大是焦急:“老夫与晋阳城中家眷固然可脱身,尚有数子在外地任职,倘若朝廷治罪,他们又当如何?”
毛维几个嫡子均已成年,分别各州历职,并未随他同来晋阳,他可以一走了之,儿子们毕竟也是振兴家族的希望,总不能尽数折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