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高玉祥睨得太后的神情,立即感知太后已然极度不悦,便冲韦相国“秋波频频”,奈何往常还算机警甚懂得察颜观色的韦相国,这日实在是太过慷慨激昂了,竟然完全没有领会高总管的提醒,自顾口若悬河,以至于韦太后不由分说打断韦相国的抒发,询问道:“两位看法如何?”
问的虽是“两位”,元得志自然不会抢先发言,但再度出乎韦太后意料的是,往日很能体察她“为难之处”的第一心腹谢饶平,今日竟然也道逆耳之言。
“佗斤可汉自突厥复国,实则并无兵犯之恶意,与我大周和谈协约确怀诚挚,而储君奇桑却怀欲望,相信广阳之祸,应乃奇桑之行,奇桑自恃勇武,素得军心,屡屡违抗君父令旨,佗斤可汉必然也对奇桑心存不满,倘若我国遣使问责,恩威兼施,佗斤可汉为两国谊交,应不至于包庇奇桑。”
谢饶平虽说不似韦元平那般慷慨激昂,却显然赞成追究突厥违约的意见,并他的发言,要比韦元平那套假大空更有说服力。
韦元平虽说没有治国治政的才能,头脑情智却不算低弱,自然听得出谢相国这话的厉害之处,此时暗叫一声“糟糕”——原来贺湛也教给他了这套说辞,奈何早前戏演得过了头,废话说得长了些,关键处却不及道破,没想到竟被谢饶平抢了风头,韦元平连连腹诽“老儿好奸滑”。
只他又睨见太后的神色并没有多少好转,不由微微挑动着眉头,转而得意起来。
接下来谢饶平言之有物的剖析,再也不能对韦元平造成任何危机感了。
这位中书令甚至借着衣袖的遮盖,将一只食指轻敲膝上,饶有兴味地应和着谢饶平语气的顿挫,一边听道——
“五部以突厥、吐蕃为首,二部之间,却颇有些貌合神离,大存利益之争,突厥储君奇桑这回公然违约,若因而交战,吐蕃利益能不受损?我国若向突厥施压,吐蕃亦不会袖手旁观,多方压力之下,佗斤即便心存顾虑,亦不会姑息奇桑自作主张引发乱况。”
这日午后,十一娘正欲趁着空闲小憩,待下昼时再与陆离、尹绅面见,将广阳危急以来许多事情知晓通会,人才刚刚歪在榻上,尚未阖目,阿禄便又入内知禀,却是眼看将至新岁,凌虚真人却从邙山赶来,又并未先遣随从先往报会,十一娘得讯时,凌虚真人已经是进了正门。
十一娘连忙又令婢女梳装,穿着好见客的大衣裳,脚不沾地迎出后宅去。
这回凌虚真人更加轻车简行,只带了一个僮仆,应是一路骑行,纵然仙风道骨,竟显风尘仆仆,那僮仆更是连喘气都不及匀净,呼吸急重,当跟着江怀下去安置时,走路的姿态看着竟有些趄趔,一副疲劳之态,十一娘情知这位师公不为红尘琐事烦心,见来得如此着急,心中一沉,待摒退闲杂,迫不及待问道:“可是有紧急骤变,师公方才如此焦急。”
“莫担心,莫担心。”凌虚伸手往下摁了几摁,自己却长长吸一口气:“我在山上,忽觉有异,卜了一卦,断知晋朔有重大变故将生,可能导致祸乱危情,这才急赶而至,丫头放心,莹阳安好,澄台这小子也毫发无损,不是两人遭遇危急。”
十一娘把手摁在胸口,吁道:“广阳虽一度忧急,多亏还算应对得宜,现下危难已解,师公大不必忧虑了。”
却见一贯超凡脱俗的凌虚师公双靥忽然腾起两片可疑的红云,竟然很有几分羞惭的模样,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咄咄怪事,将十一娘都看得呆怔住了,师公大约也觉得自己的情态大异于常,端起架子来咳嗽两声:“广阳忧急与我何干,福祸皆系命数,怎至于扰我修行?”
十一娘再度紧张起来:“安东军已然大败,眼下只等着武威侯平定保定,此役便算大周取胜,还会发生什么变故?师公可曾卜算明白?”
凌虚又是重重两咳,更将十一娘瞪了几瞪,又将那一把美髯抚了七八下,垂眸说道:“我并未能卜算出详细。”
十一娘像是被核桃噎住了一般,脖子一直:“这世上竟有连师公都难以卜算之事?”
这下连凌虚都像被噎住了,脖子也是一直,半响才没好气说道:“事关卜者本人,卦象难免莫测,丫头你竟连这等浅显道理都不懂得,枉你喊了我这么多年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