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再一次被套路的谢莹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791 字 2024-04-22

太后思忖良久,颔首说道:“仅是武威侯谏报,我尚不觉用间可行,不过……”

这才将十一娘的密奏交给谢饶平过目:“晋王妃也认为潘、辽之间已生嫌隙,否则北辽朝廷不会急着往河北道派遣官员,接手治政,甚至晋王妃还提出,可利用北辽佃作,激化北辽王储之争。”

十一娘的这封密奏,当然提也没提暂缓收复幽州——武威侯是手握兵权的一方将领,当然不可能与十一娘商量之后才将谏奏上呈太后,太后又还没有批复,更没有向十一娘征询,这就是说,十一娘理当不知武威侯有暂缓一谏才是。

所以她的谏报主要是针对如何离间耶律氏与萧氏,激化北辽内乱。

虽说十一娘没有承认已经向营州、北辽派遣细作,但她因为身在太原,又担任着治政之重,那么少不得察获几个潘辽的佃作,比如明空法师以及那两个真正的背叛者,于是十一娘从这些佃作口中,得知北辽王储之争这等并不算隐密的事,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深得北辽王宠幸那位舒妃为周人,甚至还是潘博这个逆贼举荐,如今已为北辽王生下了子嗣,是北辽王最小一个儿子,又因北辽王忌惮后族,竟然起意立舒妃之子为储,三年前晋王妃捕获那个明空法师,实际上是北辽萧子弟,大王子忠实拥趸,这几年以来,虽然元得志废尽唇舌,竟然也无法从其口中套问出北辽一丝半点机密,不过晋王妃判断,尽管明空坚决不肯背叛故国,但若得知北辽萧已被耶律宏忌惮,萧后母子已然岌岌可危,未必不肯听从建议,游说大王子答应签订盟约。”

太后显然十分赞许晋王妃这个离间的计划:“潘博已为舒妃助势,相当不利于萧后母子,倘若北辽不再助其兵力,我大周将其剿灭便是轻而易举,无论对于北辽萧,抑或大周而言均为有利,相信明空必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

但是晋王妃的计划当然不是真正要与北辽大王子结盟,助其登上王位!

{}无弹窗谢莹同样经过一番与徐修能别无二致的侃侃而谈,却见在她看来十分优柔寡断的祖父大人果然又轻蹙眉头犹豫不定,心急之下,也顾不得会不会触犯泄露禁秘的律条了,压低了声音提醒:“大父应当明白,姨祖母暂时容忍晋王是因情势所需,迟早一日,会对晋王动手,潘博早一日被铲除,营州早一日被收复,姨祖母便能早一日雪恨当年小崔后夺储之怨,然而幽燕尚且不复,何谈收复营州?武威侯延怠战势,必然不合姨祖母意愿。”

她甚至进一步剖析韦太后心态:“纵然启用武威侯,也只是情势所迫,姨祖母何曾真正信任过秦氏一门?毕竟武威侯曾为徐国公举荐,姨祖母对他可是素怀忌备!再有一点,晋王妃治政太原,短短三载大见成效,北疆军需单凭晋朔便能给足,然而如今户部却连支付陵建都捉襟见肘,要是北疆早日告捷,太原府赋税重新上交国库,亦能大缓财政之危。”

“更加重要是,姨祖母虽然执掌政权,却需要营州之利进一步奠定威望,让那些正统保守派系彻底没有借口反对姨祖母以太后之名摄政,圣上已经十岁,距离亲政之龄并不遥远了!”

男子二十而冠,方算成年,可对于君帝而言,并不是年过二十方能亲政,如武宗当年,仅十五便已亲政,以蜀王为首的正统派,当然不会等到贺洱年满二十才提议太后交权让天子亲政。

这话似乎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终于让谢饶平有所反应。

不过他仍然不置可否,一本正经地教诲谢莹:“今日你一番言行,大不妥当,日后务必戒绝!”

谢莹倒没有觉得懊恼,她自认为十分了解这位便宜祖父口不对心的套路,十分自信已然是游说成功,故而倒也看似心悦诚服地聆听了教诲,并不待太后驾临晏广殿,便知情识趣地告退,这才有了心情往玲珑台赏花,自得不已——

不管晋王烨是真窝囊还是假愚顽,要是武威侯这回因为延怠战势之罪受罚,被干脆剥夺军权,只要太后再度启用姚潜,对晋王一系而言无疑重创,就算晋王夫妻有那夺位之心,手里只有晋王府那数百亲兵,也不可能反转太后执政的天下,等着他们的,必须是一条为人鱼肉的绝路,或许还会就此将晋王逼反,然而就算武威侯的确臣服贺烨,哪里能够抵抗得了百万禁军讨伐?

柳十一再怎么能耐,她还能撒豆成兵不成?

然而让谢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谢饶平跟本没有将她的建议听进耳里,当太后果然开口询问是否允谏武威侯奏请时,谢饶平毫不犹豫便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