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便把徐修能正欲出口的驳斥堵塞回去,郁闷得他真想拂袖而去。
不过徐修能到底不是楞头青,很快隐忍下来,忽而也是一笑:“想必晋王妃已然将北疆形势修书告知,贺舍人相比徐某,当然更加了解战况,既是如此,便不应故弄玄虚,何不向相公仔细说明,也方便相国决断,当太后诏见殿议时回应谏复。”
这么明显的陷井,当然不至于让贺湛一脚踩进去,韦元平却一点没意识到,竟然又再颔首:“正是正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相国请恕,并非下官故弄玄虚,晋王妃虽与下官情同手足,涉及军政重要,又怎会私下勾通?北疆如今是什么情势,下官所知,实在与徐舍人别无二致,只不过认为,武威侯既然用实实在在之功绩证明能够力克潘辽联军,大有希望收复幽燕,甚至营州!那么武威侯暂缓之计,便是出于情势之利,不说为此一谏被污心怀逆意必定会让将士忠勇寒心,敢问徐舍人,若依你之见,仓促进逼幽州,导致前功尽弃,那么徐舍人能否承担误国之责?”
这话彻底提醒了韦元平——岂不正是如此?他做何要与元得志捆绑一处,元得志中伤武威侯,那是因为与姚潜之间的私谊,想借此机会荐举姚潜再掌北疆部分兵权,争夺看似唾手可得的功劳,然而谁也不能担保,立即收复幽州便一定会获胜,万一失利,他岂不会引火烧身?
姚潜又不是听奉于他,得重与否与他有何干联?!
韦元平既然醍醐灌顶,再也不愿听徐修能据理力争,摆摆手打发了他出去,却拉着贺湛密商:“那么殿议之时,我该如何回应太后问询?”
“或者可以建议,派遣使者往太原勘明情势,听听毛府尹、薛少尹等太原府官员意见。”
贺湛这是在教韦元平打太极。
韦元平这回倒是聪明起来:“太后理当会征询晋王妃之见,毕竟晋朔得以安保,武威侯固然功不可没,也离不开晋王妃鼎力支持,至于武威侯是否怀有逆意,晋王妃当然也比元、姚诸人更有发话权。”
{}无弹窗谢莹耳闻太后对高玉祥那番交待,极不甘心又如十一娘所愿,更不甘心的是十一娘明明已远离三年,太后对她的信重却依然不减,不仅逼令贺烨禁绝婢生子为长,甚至对于任氏不孕极有可能是被柳十一暗算之事也不闻不问,护短护得这样明显,说明根本就未曾怀疑过晋王夫妻二人才是一早暗通款曲。
谢莹那时谋图晋王妃之位,固然更多出于功利,然而又的确心折于晋王烨的冷竣矝傲,这时回想那时晋王的温情脉脉极大可能是与她逢场作戏,诱她深陷其中以至于露出破绽触怒太后,彻底失去竞争机会不说,还险些因而尽失太后信任逼入绝境,就算好不容易挽回,有惊无险渡过劫难,如今一旦质疑那夫妻二人别怀居心,竟然成了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妒恨之辞!
自恃见识比这些愚昧无知的古人更多的她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又如何能不愤慨?
然而每当想到这个可能,不由自主又会想到贺烨甚至不是愚狂无知,城府坚忍相当了得,谢莹由不得又会暗暗遗憾。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晋王烨,迟早一日,你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莫及!
正在这时,一个宫人入内,禀报道谢相国奉诏来见,太后却因面前还有一摊子关于陵寝修建的首要大事等待批复,故交待先让谢相在偏殿略候,谢莹想到这几日让太后犹豫不决的另一桩事故,连忙巧笑嫣然:“莹儿已经许久未见大父,望姨祖母允可趁此空闲,往大父跟前问安。”
自是得了允准,谢莹便施施然告退,太后此间处理政务阅看奏报的暖阁,距离起居寝殿更近,相隔诏见外臣的偏殿却有不短步程,谢莹再是如何得宠,还没到在篷莱殿里亦能乘坐肩與的地步,再兼她心里着急,没有耐性绕那连接各处的游廊,可选择了近路,就免不得踩在未及消融的积雪上,需得步步留心,倒是庆幸起这个在她曾经时空上并不存在的朝代,还好没有逼迫女子缠脚的陋习,那看起来落后笨拙的木屐,防滑功能的确不错,只要适应了,尚能运步如飞又不至于滑倒。
这时的蓬莱殿经过翻新,非但再无裴皇后薨逝锁闭多年的萧索凄凉,更比从前还要美轮美奂,甚至于在正殿之后的花苑里,还僻出两百步见方的面积,地上铺设烟暖,四壁用白琉璃建筑花房,纵然是寒冬季节,那些废尽心思从河山各处移植的芳草珍葩在上百花匠的精心培育下,兀自争奇斗艳,这原本出于谢莹的建议,甚得韦太后意愿,为此还大大褒赏她的别出心裁。
然而谢莹此刻路经源于她创意的玲珑台,却没有闲情逸致观赏百花争艳的美景,目不斜视只顾赶路,因为她必须赶在韦太后面见谢饶平这个便宜祖父之前,说服谢大相国助她一臂之力,挫损晋王夫妇以及武威侯的奸计。
因而当终于赶到那间挂着晏广为匾的偏殿,礼拜告座,谢莹不顾祖父又要端着尊长的架子谆谆教诲长篇大论的必需过场,大是失礼的抢先询问:“大父可知,姨祖母今日诏见大父,是为武威侯上谏暂缓收复幽燕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