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急着赶回来坐阵,也是为了及时安抚人心。
果不其然,未过几日,铭州将被屠城一事便传扬开来,立即便有民众拥来晋王府,得到王妃会商量武威侯援救之后,人心方才安定,十一娘当然还是要装装样子,修书一封让阮岭送去广阳。
又说秦霁,见王妃在殿下生辰次日即回王府,格外狐疑,她根本不信“柳媵人患疾,殿下无心享乐”那套说辞,却是在得知铭州这桩突发事故后,方才恍然大悟:就说殿下怎么甘心放柳妃独自回府,必定是早一步得到了广阳急报,才让柳氏佯病,打发王妃以便脱身,殿下此时必定已经赶往广阳,但愿这回事故,也能顺顺利利得以解决。
又庆幸:多得这回事故,阻止了殿下与柳妃之间情意更增,我也得紧锣密鼓布署挑拨之计,将殿下对柳妃的迷恋及时扼制。
十一娘根本没有意识到针对她与陆离的阴谋已然展开,一边忙着将铭州事变上报朝廷,向太后解释不能置之不顾的理由,一边忙碌着安置善后事宜,一边又在猜度,铭州百姓遭遇这场险祸,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便又请了裴三哥来见,结合一些线报,大致才有判定。
“应不会是潘博。”裴子建抒发见解:“铭州现为他这安东王属领,而潘博莫说并非暴戾,甚至极重人心所向,否则从拥兵自重以来,也不会屡行善政,就算夺取河北道,也与平民秋毫无犯,一旦屠城,他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树立宽和仁德、顺应天命民意形象可就毁之一旦,我猜,北辽王下此决意,潘博也是叫苦不迭。”
陆离也表示赞同:“可眼下潘博却万万不敢与北辽王反目,亦只能无可奈何恭应。”
十一娘冷笑道:“我现在大约明白殿下一知这噩耗,为何毫不犹豫便决定解救人质,想那潘博一介逆党,都能注重民生,大周皇室若真不顾治下百姓生死,这江山,还不如拱手送给潘博更好……铭州虽然陷落,百姓又何尝愿意?都是因为朝廷无能,姚潜窝囊,可姚潜如今仍然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铭州百姓却要承担所有恶果。”
北辽王的真实用意虽然并非屠城,但倘若武威侯当真无动于衷,他的屠刀,也必然不会饶过那数千无辜。
“那么向北辽王建议此计者,是否萧后党?”陆离提出一个可能。
{}无弹窗一卷画轴,缓缓摊开,入目先是一片蓑草萧瑟,半掩江河奔流。随着牙轴轻移,渐露白日西沉,远岸峰峦暗伏,一骑乌骓,双蹄高举,马上男子引箭拉弓,飞矢正向残阳。
那是远离长安那天,贺烨奔驰渭河之畔,鸣矢逐日的情境。
而这一幅画,艰难之处在于只凭背影,描摩出贺烨身姿气度,至少要让他自己一眼分明,不会生出“画中何人”的疑问。
十一娘这时站在一侧,略歪着脸,度量已将画卷全然展开的那人,刚见他唇角勾起,便迎上那斜斜一抹笑视:“王妃莫不是在考较我?我若连自己都认不得,岂不辜负这妙笔丹青?”
又小心地把画卷收起,丝绦挽系时,少见认真,做完这些,才起立踱至王妃面前,手臂一揽,长背略弯,下巴搁在颈窝里:“我很欢喜,可惜这年生辰,不能与王妃共渡,你等着我。”
轻轻在鬓角落下一吻,转身便往外走,刚伸腿迈槛,又收了回来。
“难得来一回别苑,你多留几日更好,别只顾着正事,不在这七、八天。没我在这打扰,王妃更是省心,该应受用几日山郊清静,汤泉温浴。”
虽有贺烨这话,十一娘又哪里能够安心受用清静呢?留在别苑,实不比晋阳城中更加及时收到广阳消息,再者铭州数千百姓若得解救,安置善后又是一堆事务,这些事情必须由她主持,兼着说不定另有隐忧,总之留在别苑也是心神不宁,所以贺烨生辰次日,十一娘也便赶回了晋王府。
还不及将这事告知陆离等人,任、谢二媵便结伴来了玉管居,十一娘也只好耐着性子与二人寒喧,没几句话,任氏便问道:“殿下昨日生辰刚过,王妃今日怎么便独自归来了?”
谢氏直到这时才晓得昨日是晋王生辰,不过她倒也有任何忧愤,不过认真留意王妃的回应。
“六姐才去别苑次日,病情又有反复,殿下也没多少心思庆贺生辰,也就是昨晚受了酒敬而已,一个外客没请,我寻思着留在那里也没多大作用,反而扰得六姐不清静,再者眼看新岁将至,六姐这一场病也不知多少时日才会好转,府里大大小小这多事务,自然不能全劳秦孺人操持,也便回来了。”
这番话既为贺烨生辰没有大宴宾客掩饰,也算埋下伏笔,十一娘并不确定铭州之事多久才能解决,万一耽搁了新岁,免得众人疑惑,她还得解释一番。
应酬完这两位媵人,王妃才去溯洄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