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私话魏衡安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794 字 2024-04-22

“正是。”袁氏笑道:“嫂嫂原是有意让六娘配个大族旁支嫡子,六娘往常乖顺,却又极有主意一人儿,倒更加倾向寒门子弟,不过一定要有志于科举应试者,倒不在意家境清贫,妾身嫂嫂一想,难得六娘不贪图虚荣,愿意与将来夫婿自食其力,心里也赞同,没想到,这一动意险些让六娘所嫁非人。”

十一娘听“险些”二字,便明白并没有造成恶果了,仍问道:“这是怎么说?”

“还不是十五弟胡闹,向嫂嫂引荐了个寒门士子,赞其才华人品都无可挑剔,不过因为时运不济,虽下了两回考场,却未能金榜题名,眼下正在太原游学,是江陵人士,姓魏,表字衡安,嫂嫂恃机见过一面,瞧这魏衡安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心里倒也满意,可又一打听,竟知此人来往交近者,尽为豪贵子弟,鲜少寒门士子,心里便觉不踏实起来,再一细察,吃一大惊!”

孟九嫂没有明说,其实她那堂嫂是察知魏衡安与毛维长孙来往频繁,心中才生疑虑,不过这倒不是吃一大惊的原因。

“这魏衡安,当日显然意识到嫂嫂是有意结亲,坦言未曾婚配,打算着先得出身再虑姻缘,这话倒也不假。”

十一娘心中便有些讷罕了,想不明白“吃一大惊”的因由,论来,莫说寒门士子,即便是名门子弟,也有许多打算先考取功名,再虑婚事,毕竟摆脱了白身,更有望娶得良配,魏衡安既然没有逛语欺瞒,仿佛这种程度的功利,并不至于伤及品行。

又听孟九嫂说道:“这位魏郎君,闹过一出笑话,有回他受一家子弟相邀,饮谈玩乐,主家有个小妹,因着贪玩,逼着婢女盛装打扮,在花苑里行走一圈儿,正巧那主家被长辈唤了过去,只剩魏衡安在亭台上,他看见那婢女,误以为是主家闺秀,竟然迎上前去搭讪,卖弄才华,诗赞讨好女子,请他那位也是个纨绔,见引起误会,并不解释,玩笑道要将‘妹妹’许嫁,魏衡安立即答应下来,事后才知竟然是个婢女,偏他明知受到愚弄,竟不恼怒,照常与那纨绔来往。”

十一娘便明白过来:“什么先得出身再虑姻缘,无非是看不上寒门女子,企图攀交权贵,这魏衡安品行若可,万万不会如此轻浮,在人家中作客呢,便引诱主人家眷,只说他但凡还一点骨气,明知对方愚弄他取笑,也不会依然讨好奉承。”

“可不是这道理?嫂嫂吓出一身冷汗来,庆幸自己还算谨慎,否则若真将六娘许嫁,可算是坑苦了六娘,却也彻底明白了,并非所有寒门士子都上进忠厚,不乏品行败坏奸诈之徒,却又不愿强迫六娘,故而便想着……贺舍人倒是与不少士子交好,未知王妃能否请托一声贺舍人,看看有无合适之人。”孟九嫂绕了一个大圈,终于是说出了目的。

{}无弹窗征兵令一下,十一娘格外注重服令者家眷疾苦,这可不是仅仅下发补恤就能了事,如倪家这样的情况虽是个别,然而官府下发补恤,无非也只能堪堪保证饱暖而已,甚至有些军属,家中人口众多,却无田产,抑或老人多病,小儿疾弱,又或者屋宅残破无钱修缮,虽不好吃懒做却苦无傍身之技,诸如等等,困难往往不少。

又或者有那些刁民,明明家境相对丰足,却贪得无厌,哭穷哭得地动山摇,往往行贿坊主,白占官家救济贫苦这笔便宜,甚至有些将家中婢女认作养女,送入霓珍衣坊,逼令“养女”将每月工钱上交这样的事居然也会发生。

而诸如这些细支末节,莫说十一娘不可能全都过问操心,便连陆离、阮岭等人因着手头公务繁重,也是难以顾及,当然可以分派给各坊主、里正等基层吏员,然而官场积弊不是短期之内形成,自然也无望立时就能根治清明,那些吏员也有许多受官宦影响,往往玩忽职守,哪管得民生疾苦?

所以当孟九嫂自请“职令”,十一娘便想到将这些琐杂托付给这些颇怀志向的世族之妇,让她们深入到市坊之中,尤其是与军属家眷多多接触,当然这些贵妇们也没长着三头六臂,不可能一一走访,但世家养有不少仆妪,也可充作人手。

十一娘深深以为,只有当大多数贫苦百姓都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太原府才能真正欣欣向荣。

如倪母家中一事,她便对孟九嫂的处置十分认同:“虽说一时之间,不可能让倪二郎彻底脱胎换骨,不过上头没了倪母纵容,又兼邓氏听上去也并不是怯弱之人,相信对他总会有所约束,更不要说,当他一入官窑做工,难道还能继续游手好闲下去?自己体会到劳作之辛苦,且看还舍不舍得将血汗钱掷去赌场,肥了他人腰包。”

于是举杯,恭敬诸位女眷:“这段时日,多亏得大家齐心协力奔波辛苦,察实不少奸滑之徒利用善政贪占便宜,更大功劳,是使得不少贫苦百姓摆脱困境,大利于安定民心振兴太原,我却也没有什么实实在在谢礼,只有‘感激’二字,薄酒相酬。”

众人都是谦逊一番,饮了酒,只听孟九嫂又说道:“不是妾身等人厌烦琐细有心推讳,只王妃将体察民情之事将由我等妇人,并非长久之计。”

十一娘大以为然,其实心中已有打算,这时却不说:“孟九嫂有何高见?”

“妾身以为,这原是坊官、里正等职责,奈何眼下这一批吏员,却不能恪尽职守,故而接下来,或可让民众推举德高望重者,经考核后,任为吏员,取代那些玩忽职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