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大宴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917 字 2024-04-22

陈氏甚至有种一点不想下车的感觉。

可既然已经到了晋王府的门前,打道回去当然不现实。

陈氏硬着头皮下车,换了晋王府的坐與,甚长一段路程,她都觉得羞愧难当,直到……

竟然发现抵达宴厅时,走在前头的人竟然是祝济与刘氏!

陈郡君视这二人为死仇,所以分外眼红,但以她的修养,当然不会立即拔刀相向,她只是冷冷注视着,脑子却在紧锣密鼓的推敲:太原祝上回公然缺席,这回怎么就赴请了?不对,如果太原祝改变主张,应当是嫡宗出席,而不会只有祝济这个小辈,难道是祝济为了感激晋王妃“放过”才私自行动?

眼中更见冷意,违逆家族自作主张,小子真是狂妄!

陈郡君完全忘了她自己,何尝不是违背宗族意愿而不知悔改?

甄夫人见到祝济夫妇时,心中却另是一番想法。

太原祝眼下官职最高者,为三房家主祝思白,官至门下省散骑常侍,又是他的儿子祝汤,而立之年,任职弘文馆学士,仿佛有望升迁入中枢居实权之职,故而近段时间,太原祝行事分外警慎,尤其是对待党争。

上回晋王妃只是以筹谢善举名义宴请几家世族女眷,太原祝不愿多事,故托辞不赴,可这回是以晋王殿下名义正式宴请太原豪贵,太原祝若是不想结怨,必定不会再托辞,然而又顾忌着毛维党在朝堂使绊,所以宗族老辈没有赴请,想是特意遣了祝济出席,也是因为之前那起事故,委婉向晋王府示意,太原祝领情。

如此便是表明,太原祝虽然不愿公然向晋王府示诚,但也没有抵制新政的意图。

虽说陈氏长媳出身太原祝,不过是嫡系分支,太原祝不可能因为柳青城这么一个女婿,便与晋阳陈共同进退。

甄夫人当然也留意见她那娣妇眼中的厉色,心中不无讥讽。

祝济固然也非大宗子,并只有两任官的经历,看似不关要紧,然则到底是嫡系嫡支,太原祝怎会为了一个出嫁女的夫系外家,而不惜顾自家“羽毛”?

三娣妇也太过高看她们陈氏女的影响了!

{}无弹窗眼看着晋王妃连连告捷,心中郁怒愤恨不已的除了毛维,还有一个陈郡君。

祝二娘那婢女豁出性命代为伸冤,结果却只落了个“咎由自取”的评断,不要说为二娘主持公道,晋王妃简直就是不闻不问,这无疑激怒了陈氏,一来是因计划落空而懊恼,二来也格外气恼王妃竟然对二娘的悲惨遭遇无动于衷,更不曾为二娘的贞烈所震憾。

当然更重要的是此计落空,祝济夫妇不能受到谴责,晋阳陈更是不能借机获利。

好在她早有安排,并得儿子柳青城回信,知悉另一计划顺利。

不是柳青城有意欺瞒生母,当时他的确依令行事,在长安散布流言败坏王妃声誉,得逞后立即书告家中,以便母亲行事,不曾想后来罪行败露,又被贺烨威胁,黯然离京,并不敢告知家族。

所以陈氏只道计划得逞,却不知已有变故。

柳青城虽然被韦元平加以责斥并处贬黜,但这事在贺湛有意控制下,并没有四散张扬。

当然,蜀王和元得志不可能毫不知情,但此二人,在此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那么光彩,故而都没有书告毛维,实在是蜀王也没想到毛维还有后着,他根本不将晋阳陈这等小角色放在眼里,连郭居安都没有通知一声。

所以毛维竟然也不知柳青城已经因为中伤王妃而被治罪。

就连太原柳,柳仁与甄夫人都且瞒在鼓中,不过他们的长子柳青厥却突然被调职京中,虽说不算什么要重职位,并且刚刚是吏部下了任命,还没有交接清明,但柳仁已经觉得格外惊喜了。

“今日赴宴,王妃应会委婉提及新政之事,若是只当女眷饮谈时点出,夫人一定要附和。”柳仁今日也打算一同赴宴,却仍不忘叮嘱甄夫人一声。

显然,太原柳也已经决定向晋王府示诚了。

这倒不是全因柳青厥得到提拔,实在最近一段时间,发生这么多的事故,皆以晋王府胜出告终,柳仁哪能看不出毛维注定势败,要是再暧昧下去,难保不会被晋王妃划为毛维党,也的确到了该当表明立场的时候。

甄夫人自然满心情愿,却不得不提醒自家夫主:“三娣妇执迷不悟,前些时候还不忘挑动那几房反对支持新政,今日她也要跟去赴宴,只怕又是心怀叵测。”

柳仁冷笑道:“她要自取其辱,也该当尝尝厉害,放心,王妃若连几个妇人都应付不了,也不能整治得太原欣欣向荣了。”

对于陈氏这段时间的上蹿下跳,柳仁已经甚大不满,虽然暗中给予了几回警告,没想到陈氏依然如故,柳仁对这位娣妇,感观已经大不如前,也是有心借这次机会,干脆施予打压。

甄夫人长长松了口气,直到这时,她才能确信占据胜算,想必今日之后,陈氏对太原柳的影响便会彻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