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南阳王府的家事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954 字 2024-04-22

在十一娘眼中,杨氏无疑只是鼠耗,贺清与九娘却为玉瓶,杨氏会落得什么下场十一娘并不关心,总不能眼看这鼠耗毁了玉瓶。

于是便凑近九娘的耳边,将韦缃那回道破的隐秘低声告诉了九娘。

“我说呢,原来根源在这儿!”九娘虽然瞪大了眼,神色里却并无恼怒,甚至带着些笑谑:“我家净明温柔体贴,也难怪会得芳心无数,只不过世情便是如此,又有多少女子有那幸运,都能嫁予意中之人?惋惜归惋惜,可就因为姻缘不合心意,便如此怨怒积胸,将来更加不会美满,要说也是太后乱点鸳鸯谱,明知杨氏倾慕者为净明,却偏偏将她配给大郎,成了净明侄媳。”

十一娘也大以为然,要不是韦海池乱点鸳鸯谱,杨氏固然会灰心沮丧,日子长了却未必还会耿耿于怀,将来嫁予别家,说不定还能与夫郎琴琵和谐,然而偏偏也嫁入南阳王府,眼瞅着贺清与九娘情投意合,又怎能不生怨天尤人?她这心结不消,与贺佶之间只怕会更加疏远,然而世情就是如此,贺佶与妻子不和,将来大可移情姬妾,杨氏身为宗室妇,无论如何也不敢公然交会情郎,随着时移日长,心中怨恨只怕有增无减。

便叮嘱九娘:“杨氏心胸本就狭隘,将来越发扭曲,难保不会做出什么恶事,九姐莫不与姐夫商议着,寻处别苑清静住着,还是能避则避为妥。”

“净明也在谋划着干脆出去游学,好带着我也见见世面。”九娘说着便喜笑颜开:“又听你说了这事,我也不再犹豫了,待这回风波过去,便向翁姑禀明这事。”

贺清不是长子,在他上头,原本还有好几个兄长,都已经娶妻生子,翁姑面前不差贺清与九娘侍奉,又兼在大周,宗室也好贵族也罢,子弟打着游学的幌子趁着年轻四处游玩原本也是常见的事,九娘从前迟疑,只是因为一旦离京便不能常见家人了,她还是新嫁,纵然在夫家并未受到任何刁难,心里难免还记挂着娘家亲人,故而不舍远游。

但她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性子,撇开亲情羁绊,倒也十分向往游山玩水无拘无束的生活,再兼知道了杨氏的心结,九娘是个软心肠,也觉得长期刺激杨氏有些不人道,于是“痛下决断”,暂时避开一阵对谁都有好处不是?

{}无弹窗还是在太后从九成宫动身之前,便已经叮嘱十一娘,格外体贴地给予了她宽裕的休假:“离宫闹出这么大一场风波,消息只怕早就传回了京城,莹阳还不知怎么担忧你与澄台,算来自从来了九成宫,一晃就是百余日,你与澄台都不在上清观,莹阳也难免挂念,回京之后,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澄台怕是有段日子不得清闲,要暂居宫内值守,我允你一段长假,你也方便留在上清观陪伴莹阳。”

太后倒没提起韦太夫人,一来是以为太夫人根本不会挂心十一娘的安危,再者这回离宫避厄,太后特意诏请太夫人与韦夫人姐妹俩随驾,虽说不是每日出入禁内,也是隔三差五便会见上一面,不比得莹阳是留在京中,甚长一段时日不曾见十一娘。

其实太后起初也有意让南阳王妃与莹阳随驾,奈何南阳王妃自称年迈,受不得远行之苦,因此便留在了长安城中,只让世子夫妇随驾离京,莹阳原本不耐烦奉承太后,又兼母亲留在了京都,干脆也婉拒了太后的邀请。

故而十一娘自回长安,直接便往上清观,却没想到柳九娘也在观中,姐妹两个许多日子不曾见面,一时之间都觉得格外惊喜。

这日莹阳真人正在午睡,十一娘便没急着打扰,与九娘坐在水榭里谈笑。

“汝阳王勾结周昌叛逆那事传回京中,祖母与姑母都担心得很,好在世父与十四郎相继遣人回京报了平安,两位长辈这才松了口气,我却是已经在上清观中住了有一段日子,也是祖母念着你与十四郎都不在姑母身边,担心姑母日常寂寞。”

九娘已经与贺清成婚,这时是作妇人打扮了,但言行举止却与闺阁时并无多大改变,还是那样活泼爱笑,明明经历了一季苦夏,身上非但没有清减,仿佛还丰满了少许,气色更加显得红润了,仔细看她的眉梢眼角,不难察觉增添了一些风韵柔情,十一娘便知她婚后日子过得安乐,但想起那个跋扈嚣张的杨十五娘,十一娘就少不得要扫兴了。

问道:“杨氏可曾寻九姐晦气?”

南阳王府两桩婚事就隔着十余日,虽说杨氏是嫁的世子长孙,论辈份来说要比九娘矮上一头,但贺清的父亲不袭爵位,如今身上也只担着散阶,若论在家中的影响,自然是不如长房,杨十五娘又自以为父亲杨怀义为太后信臣,她原就对九娘心怀恨意,只怕不会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