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儿年幼时只喜诗词歌赋而不爱经史子集,到了如今,更将许多心思用在玩乐逸事上头,如此也不算不好,只是今后可休要再妄议国政了,仔细惹人笑话。”太后点着谢莹的额头,带笑打趣。
于是谢莹便沾沾自喜起来,虽然没有成功绊倒十一娘,好在看太后的神色,似乎更加满意她的“玩物丧志”?只要自己能为晋王妃,何必急于一时与柳十一分个高低成败呢,纵然她心机用尽,顶多被太后任命授职,成为本朝眼下唯一女儿身的官员,短暂的与众不同风光显赫罢了,仿佛印象中,那上官婉儿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更何况柳十一?将来在自己辅佐下,晋王成了九五之尊,柳十一还不是只有匍匐跪拜的份,到时任由自己折辱,她又能如何?
十一娘自是不知谢莹这番想法,她已经回到上清观,终于可以与贺湛畅所欲言,两人将各自几日行动都说了一遍,贺湛胸有成竹:“五千无辜必定获救了,太后除非甘当暴戾无道之恶名,否则别无选择。”
“别说二州刺史与何绍祖,即便搭上毛维,只要损及得失利益,太后都会毫不犹豫舍弃。”十一娘表示赞同,其实她不是没想到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甚至要是她来布局,毛维休想全身而退,但既然她决定营救无辜,那么便不会眼看温峤等丧命,可要兵不血刃,唯有暂且放过毛维等人。
不利用弱势无辜争图权势,这在十一娘看来,是她仅存的良知。
“温峤六人丧生,邵博容只怕会追悔莫及,为防博容一时冲动又再鲁莽行事,十四郎可得好生宽抚。”十一娘之所以在这节骨眼上再回上清观,其实主要是为了这一桩心事。
贺湛却很是懊恼:“那头犟驴,若不是他自以为是,温峤等哪里至于丧生?五姐,我是真不愿与邵九多废言辞,这事还是交给绚之去办吧。”
十一娘静静看向贺湛:“十四郎,直到如今,太后仍然疑你所图是为借机扳倒毛维,而非为了公道良知,都是因我之故,才让你攀搭权贵谋求仕途,连太后都深信你并非忠良,又怎论旁余?可我知道你不是贪慕虚荣之流,亦懂得你心中抱负,十四郎,我亏欠你良多……邵博容耿朴直率,虽不适合如今仕途,但有一日天下承平官制得肃,他耿耿风骨必为百官表率,若那时,他能为你正名,也许你才不会诽谤缠身。”
贺湛怔住,旋即苦笑:“所以,五姐才屡屡阻我与邵九争执,你扮了恶人,却让我在邵九面前做尽好人?”
“你本来就是好人。”十一娘莞尔:“至于我,闺阁女流,所作所为确然是为一己私仇,又何需在意是非功过人言议论,你们都得善果,我也能略微宽心,不会因此负疚难释。”
贺湛看着面前云淡风清的女子,终是灿然一笑:“澄台领情,只是五姐……今日徐修能竟然谏言毛维纵然罢相,正好可授晋阳刺史,我怎么觉得,这必然是你在后布陷呀?”
十一娘莫测高深一笑:“我只不过提醒徐舍人,毛维纵然罢相,亦非无起复之机,他果然就想到了太后另一桩烦难,毛维若治晋阳,对晋王可谓大益。”
{}无弹窗眼看着贺湛与徐修能一同告退,十一娘终于起身,打算让阿禄入禀求见,谢莹这才收回飞去晋王府的一颗芳心,忙不迭地跟在十一娘身后,早前几大相国出来时,祖父谢饶平破天荒地叮嘱了她几句,称太后心绪不佳,要她这几日切莫多嘴,小心谨慎为上,于是谢莹便笃断汝阳王的一系列行径导致太后怒火焚顶,是无论如何也不甘于受人威胁而妥协退让的,柳十一娘在这节骨眼上求见,必定仍然想要说服太后明察揖盗案,她当然要跟上前去落井下石,这一回务必要让柳十一也受到迁怒。
这日春阳明媚,斜斜照入议事厅内堂一角,而几扇雕窗前,锦帘垂幕尽皆挽束,内堂沐浴在这片明亮的光华里,一点不见沉郁,只是谢莹抬眼一瞧,书案后画屏前,太后的神色可不晴和,那描画精细的眉心蹙挤着,怎么看也有一股肃厉之气。
谢莹的心便越发安稳了,她这回也算精乖,没有急着说话,而是静静跽坐一旁,就等着十一娘碰壁。
哪知却听十一娘说道:“明日又值旬假,还请太后允儿辞宫往上清观。”
竟是为了这么一桩小事?谢莹大是不甘,有心挤兑两句,可瞄着太后阴森严肃的脸,到底不敢多嘴。
“一连两回旬假,你都是往上清观,莫不是莹阳身子有些不好?”太后看似心不在焉地问道一句。
“真人安好,只是最近常往南阳王府,观中诸务多少有些疏怠,十一既逢旬假,正好帮顾一些琐杂。”十一娘自是不会顺着太后的试探,平白无故诅咒莹阳真人身染疾恙。
太后方才莞尔:“是我没想到,南阳王府眼看有两桩喜事需要筹办,莹阳自是要回去帮衬着。”
两桩喜事,一为贺清就要迎娶柳九娘,另一件便是南阳王曾长孙与杨十五娘的婚事了。
太后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打开窗户说亮话:“早前澄台谏言,仍是赞同明察什邡、江洪二州两件大案,而事态发展至此,我想听听伊伊有何看法。”
正觉失望不已的谢莹立即来了精神,炯炯有神地盯着十一娘,嘴巴里藏满了明枪暗箭,就等着机会一齐射发。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十一娘当然不会再说违心之辞:“汝阳王之阴谋,无非是想设计太后包庇信臣尽失人心,太后当能想到万无一失应对之策,只要维持公正下令明审严察,即能挫败汝阳王奸计。”
谢莹连忙“开枪”:“十一姐这话可不妥当,温峤等六人分明是受汝阳王蛊惑,就算几人只是棋子而非大奸大恶,可姨祖母若然因为这无凭无据之指控便将毛相、何郎中等治罪,世人也会议论姨祖母为图自保而自断臂助,岂不成了让奸恶得意,忠良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