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稍稍出乎贺淇意料的是,太后竟然略过贺烨不提,直接宣称了贺衍遗令,只不过……居然未及拟诏当众宣告就病重而崩,哈,这更加荒谬了……韦氏好歹也曾独掌政务,哪能不知帝位继承之重不能仅凭空口之说,这时连伪造遗诏的手段都舍弃不用了?
等等,早前那一场大火实在蹊跷,说不定当中出了什么变故,以至于太后措手不及,眼下才会孤注一掷?
眼看着南阳王只顾嘘唏,似乎并未察觉韦氏阴谋,贺淇难免心急如焚。
是了,南阳王之前还在骊山别苑,应当不知匿书事件,自己又因为事发仓促不及散布此讯,早前也没明告众人匿书之事,只是挑唆质疑而已,亦难怪叔公这时因为事发突然而未察省蹊跷!
贺淇立即给予了跽坐近前的世父安平郡公一个眼神。
安平公为洛王庶长子,故而只得了一个虚封,因为历来不受重用,也没有多少野心,但只不过极其好色,故而妻妾成群,侍婢所生庶子就有十七、八个,一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偏偏嗣洛王当年也不擅长振兴家业,却好在嗣洛王逝后,汝阳王虽然废尽心思也没能争取得大权实位,至少对于财银增长还颇有手段,又因贺淇一贯“乐善好施”,安平公等叔伯辈都受了宗家不少接济,故而对贺淇这个晚辈十分敬服,安平公再不成器,如今也算久经世事了,这时接受到“财主”的示意,联想到之前侄子的诸多“劝警”,至少还能反应过来汝阳王有何意图。
安平公虽然愚昧短见,却并非胆小怕事的人,更何况这时也意识到倘若侄子能够继位,多少益处简直显然易见,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眼看权益当前,安平公的满腔热血怎不澎湃?于是立即会意行事,昂然起身,食指朝向太后:“韦氏,你竟敢图谋不轨大逆不道弑君矫诏!分明是你放火焚杀晋王,意图篡政,圣上早已驾崩,两日之前就街知巷闻,眼下你摆明就是兔死狐悲惺惺作态……你这恶妇,我贺姓宗室岂能容你颠倒黑白?!”
说完就要拔剑,但因为心情过于澎湃,以至于拔剑之时一个不小心割伤了自己的手指,突然的疼痛让“兽血沸腾”又全神戒备的安平公瞬时之间心神大乱……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安平公做出了一件……荒唐滑稽让人哭笑不得、呆若木鸡、呃,就连太后都忍不住……刚死了儿子的娘都忍不住要喷笑的事件来!
{}无弹窗要说贺淇在两日前暗探得知东、西二市匿书事件时,就算连系到义川王一家三口被神秘诏见的事,其实也不能肯定贺烨当真已然遇害,但是到入宫之后,眼下瞧见包括叔父义川郡王以及不过尚有公侯之爵的宗室齐聚一堂,唯有第一继位人贺烨不知所踪,义川王叔又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紧跟着又发生禁内走火事件,诸多蹊跷指向一点——正如匿书所称,天子驾崩、晋王遇害、韦氏篡政!
至于匿书为何人所投,这个隐藏在幕后之人又有什么企图,关于这两点疑惑贺淇并非没有想到,只不过他并没有过于在意,因为日渐积重的贪欲野心早已埋没了自知之明,贺淇坚信两年前那神秘术士卜断,就算没有发生匿书事件他也不会接受贺洱这个襁褓小儿占据九五尊位的结果,眼下既然有了借口推翻韦氏专权拨乱反正,在贺淇看来简直就是有若神助,这难道不是正应了天命所归之卜?
瞻前顾后者必定难成大事,贺淇压根不会考虑他也许会被人利用替人挡箭这一可能。
众人齐集东配殿,几乎抬眸即见西北向之冲天火光,也依稀可闻宫人呼喊奔走的慌乱,但谁也不会相信内宫那一把火会烧来紫宸殿,会导致他们这些宗室王宫一并葬身火海,因此虽然有人借机哗疑,但其实是愤而不惶,尤其是当内宦宣告太后笃临正殿传诏诸位入见时,东配殿中的喧闹顿时平息,倾刻沉寂。
贺淇斜睨着眼,瞧见默坐多时的叔父义川率先起身,却向叔公南阳王恭身示意,这看似礼敬实则暗示“主权”的姿态无疑让贺淇大为讥鄙,唇角便越发堆积了阴冷嘲谑。
这位叔父多年以来只知贪图享乐醉心于音律舞马,一贯胸无大志,奈何因为生得一副好皮相,将小韦氏勾引得手,这时居然被他轻轻松松就拣着诺大便宜,眼看着就要成为新君生父,当然会对韦太后那妇人俯首贴耳卑躬屈膝,以为从今后便能安心为那“太上皇”,从此尊荣无上富贵无敌,简直就是宗室败类贺姓之耻,若让这等小人得志,他贺淇岂不是对不住天命所归、贵不可言的吉人天相?
而正殿之前,这时因为太后宣诏,已是铁甲环立利戈如林,其中便有柳彦,他候立于殿门西侧,紧握铁矛的手掌已然满布汗意,直到此时,他仍然期望着能有千分之一的时机掳掠太后在手力挽狂澜,可沮丧的现实是以他这时区区队正的军阶,甚至没有资格踏入殿内直视太后,更不说贴身警卫。
好在他总算是见到了十一娘,与含象殿诸宫人及女官一般候立在殿外,虽然不知为何目带湿红仿佛才刚哭过的模样,但看上去仍旧沉着冷静,甚至于十分敏锐地察觉到相隔十余步外的他,暗暗给予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目示。
事态显然仍在掌握,还没有恶劣至满盘皆输的境况。
悬悬数日的心终于略略回落,柳彦僵直了背脊,继续执行他这时应当履行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