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投书的作用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981 字 11个月前

二少尹擦汗:“明公,这应是有不轨之人散布谣言企图作乱,明公还应立即上报韦相!”

韦大相国到底位高权重肩负大任,虽然昨晚也在开怀畅饮,这时却已经梳洗更衣准备入宫了,刚刚才上马,就被妻兄堵住了道,童子安的魂魄这时仍未归窍,于是开口便是一句:“妹婿,天子驾崩,你可晓得?”

韦元平差点被这句话吓得摔下马背,好容易才问清了事由,若不是看着童子安比他年长,简直恨不得提脚就踹:“此乃逆谋罪行,有心散布谣言意欲生乱而已,天子若真……我焉能不知?!”

当即交待童子安追察投书者:“谨记要密审,切莫声张,你若办不好,交托属官与宇文盛处治。”

虽然韦元平也算做出了及时应对,可因为投书甚多涉及甚广,大周百姓又没那么忌讳朝政,关于天子崩、韦氏篡的谣言还是免不了传扬开来,尤其是一直野心勃勃的汝阳王贺淇,他在京兆府与不少贵族府地都已安插内线,传书之事立即被他察知。

天子倘若驾崩,并无子嗣继位,晋王贺烨作为先帝嫡子理应“兄终弟及”,但倘若贺烨已然遇害……难怪韦太后昨日要诏叔父义川王入宫,甚至还将小堂弟贺洱接入禁内,韦氏这是要……果然是要篡权呀!

汝阳王立即热血沸腾——

韦太后若立贺洱,必然是会借口其为皇室近支,但自己才是洛王嫡长孙,哪里轮得上那襁褓小儿?不行,不能让韦氏得逞,我贺周江山岂容妇人祸乱?我才应是贵不可言天命所归!

汝阳王立即行动起来,他要去找宗人令,叔公南阳郡王出面主持大局拨乱反正!

{}无弹窗每一个清晨,长安城都是在声声击鼓中彻底舒醒,随着大明宫内钟鼓楼上第一声撞击,至承天门钟楼,至东、西二市,一百一十座市坊鼓楼次第响应,各处坊门大开,宵禁解除,宣告崭新的一日就此拉开序幕,而晨鼓响时,往往天色尚未大亮,尤其是在阴冷冬季,被钟鼓声惊醒的百姓恍恍惚惚睁眼,窗外依然是一片黯淡。

只是对于东、西二市的铺主掌柜而言,早已经梳洗着装,虽然明知客人们不会这么赶早前往集市采购,他们却需要在宵禁解除时就赶往铺子里张罗忙碌,洒扫店堂清点货物,等着城门大开趁早入城的行商车队运抵货物,抑或是自家库存从城郊送达,总之必需赶在午时前将一切打点停当,如此当午后客商云集的繁忙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耽搁生意。

东、西二市自前朝时起便是京都商铺集中之地,二市不设民宅,下昼闭市后也不许商户宿留,因而不少铺主掌柜都将居宅置于西市周边四坊,以便日日清晨及时赶往开张。

温掌柜今年已经满了四十,他原本也是官家之后,奈何祖父被肃宗帝治罪,家门从此落魄,温掌柜早年也曾有重振家业的雄心,一度打算取明经入仕,蹉跎十载却毫无收获,最后志气消磨一尽,终于向现实低头,受聘于东市一绸缎铺担任掌柜,转眼也已经过了十年。

相比铺子设在西市的同行,温掌柜从位于怀德坊的居宅前往东市就显得极不方便了,还必须得绕一截路穿越朱雀大道的通禁,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东城诸坊为贵族官宦聚居地,哪容他一介商贾雇工占据哪怕一间陋居?

好在大周并不禁平民乘马,温掌柜的东家也是大方人,为了方便温掌柜日常起居,专门给他配了一匹坐骑,温掌柜骑着马悠哉游哉穿街过坊,似乎也能找到些微朝官赶早上朝的感觉,聊以自慰,他倒也并不厌烦这样的生活。

励新六年腊月二十八,温掌柜照常骑着马儿不急不忙抵达东市,在更加靠近自家绸缎铺的西侧门踏鞍下马,因为眼看着一路入内将有不少熟人,所谓和气生财,免不得相互举揖招呼寒喧,他若大剌剌地骑在马上就显得太不礼貌了些,有失官家之后的德行。

温掌柜颇知经史,很有几分温尔儒雅的文士风度,他却又从不摆官家之后的架子,甚是平易近人不说,惯常又怜老悯弱乐于助人,故而在邻里间风评甚好,也是有些威望的人物,一路过来与他客套者比比皆是,唯有与对门卓掌柜那老头子,因为都是开着绸缎铺,属于竞争对手,所以很有些话不投机,两人寻常要么互不搭理,要么相互调谑,但红脸吵闹之事却也从未有过。这日温掌柜一路寒喧着终于到达自家商铺,见几个雇员已经候在门前,他先是称赞了雇员们勤快准时之后,挥手下令移门开张,自己一手负于腰后,一手轻拈短须,咪着眼去瞅天边几片隐隐透出朝晖的浮云,趁这闲睱琢磨着切合意境的诗句,却忽然感觉到似乎有人正在慌张的窥视,温掌柜敏锐的目光一转,就与老对头卓掌柜来了个四目相接。

老小子,不知又在琢磨什么阴谋诡计。

温掌柜冷哼一声,转过身给了贼头贼脑的卓掌柜一个背脊,待雇员们将几扇大门尽数敞开后,他才施施然迈入殿堂。

“掌柜,快看这是什么?怎么看着像是血书呀,小子只识得天子、王、不几字。”一个十三、四岁的小杂工率先发现地上的纸卷,展开瞧了半响也不明就里,干脆递给了寻常便好为人师的温掌柜为他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