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取舍背后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874 字 2024-04-22

十一娘心下震惊,太后分明已经怀疑元得志在后推波助澜,却仍然毫不犹豫地要将谢妃推出挡死,甚至不待窦辅安察出结果,这当然不是因为谢妃为诽议案的主谋,天子今日的话说得明明白白,他不打算追究真相,只要谢、元其中之一受死,即可平息这桩诽议案!

看来自己预感果然没错,不讲亲疏,单论轻重,元得志在太后心头地位不仅超过了毛维,甚至更胜谢饶平!难怪元得志能从区区小吏一忽而至地方长官,未过数载甚至有望政事堂拜相!

这绝不是仅仅因为元得志为毛维党羽如此单纯。

元得志一定曾立大功,那么,又是什么呢?

十一娘垂眸时,目光顿时冷沉。

不知太后与谢饶平说了什么,十一娘人在廊檐下,只见谢饶平离开议政室时虽然面如冷铁却并无怨谤,如她事前所料,凭着这位对太后的耿耿忠心,是不会因为一个咎由自取的侄女便与太后离心,但是否会对始作俑者元氏兄弟心怀怨恨?虽然谢妃对谢饶平而言只是家族中一个不足轻重的存在,可毕竟这回是被人欺侮到了跟前,相当于被元得志重重一掌打脸,论来也算奇辱一件,而夹在元得志与谢饶平当中的毛维,又会是副什么态度?

忠心耿耿的谢大相国,看来,你多半要成为孤臣了,孤臣之路可不是常人敢走,好好保重,千万不要还没等我手刃死仇为族人报仇雪恨时,你便已经倒在自己人剑下成为另一枚可悲的弃子!

十一娘用一种近乎哀悼的目光暗暗目送谢饶平坚定不移的步伐,唇角微微一笑。

谢氏到底贵为淑妃,相信太后不会绝情至将她明正典刑先废后杀,京兆谢一族的脸面还需要保留,若谢饶平这时势败,对太后可没有任何好处,而贺衍的坚持,大概也只限谢氏之死泄愤,连兵符都能毫不犹豫交于人手的懦弱之辈,是不会想到可趁这回时机彻底断敌一臂的,因为那样无异于与太后公然反目,依贺衍之愚孝,他做不到这个地步。

十一娘望向不远处的议政室,收敛笑容缓步靠近,她要主动请命,黄泉路上,相送故人一程。

{}无弹窗恩服与试探,太后这番双管齐下还真所谓家常便饭,简直让十一娘习以为常了。

眼下情势,换作旁人就算心有不甘,也该顺水推舟地表示既往不咎,如此才算对太后示诚示忠,可十一娘却偏不这么以为,对于这回身陷暴室,她至始至终都在表现惊惶不安,甚至一度还因“噩梦连连”而畏惧宫廷,紧跟着受到亲长逼迫不得已才重返险境,可谓身心俱疲,这不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能够轻易释怀全作不值一提的经历,倘若她过于大度,岂非显明虚伪?相当于是告诉太后——恩服无效,我并不相信你将我看作亲生孙女,在你眼中,显然谢、元二妃更加重要。

“太后既问,儿斗胆直禀心意,倘若最终察明真是淑妃、贤妃意图设计陷害十一,恳请太后惩责主谋,不过十一相信太后所称小惩,必能达到大戒之效。”

这便是不肯糊里糊涂放过此案,而坚持要察明是谁在背后设计陷害了。

“这有何难,太后只需审问乔娇,相信厉刑之下,那宫婢必然会如实交待。”淑妃紧紧抓住乔娇这个破绽,企图力证她自己的观点。

“太后千万不能轻信谢氏狡辩,乔娇虽然的确曾经收买宫婢挑拨是非,这岂不正能辅证谢氏一心为自家侄女出气,而收买掖庭丞陷害十一娘?”贤妃在淑妃的紧逼下,却突如醍醐灌顶一般明白过来,干脆自认罪状并用作辅证——连掖庭丞都挨不过酷刑将谢氏招供出来,乔娇又哪里长了铁口钢牙?还不如主动承认:“十一娘,乔娇对你心怀私怨,挑是生非之行起初一直是她自作主张,我也是事后才察知,已经呵责过她,并不曾想到谢氏竟会如此狠毒,意欲毁你容颜害你终生。”

太后果然不在意十一娘的“锱铢必较”,反而以为小丫头对自己这时已然是真心依赖,却十分恼恨贤妃这回不依不饶,明明可以轻松揭过皆大欢喜的事,却偏要咬住淑妃不放。

“贤妃既然已经承认,我也没那必要再审。”太后缓缓开口:“好在十一娘无甚大碍,否则那宫婢决无生理,乔娇触犯宫规,当交掖庭罚以笞责,并三十日苦役,贤妃也有包庇纵容之过,禁足一月,今后必须严加束下,倘若再纵宫人触律,从重惩责。”

“太后圣明,十一敬谢太后主持公正。”十一娘自然见好就收。

“好了,此案到此罢休,今后莫要再提。”

眼看太后三言两语审断此案便要起身,淑妃如释重负般吁出一口长气来,她虽然怨恨元氏,却也明白继续纠缠下去对自己更加不利,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元氏,今后我与你誓不两立,咱们走着瞧!

着急的是贤妃:“太后,妾身虽然有过,然相比谢氏之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