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落井下石已然是十一娘胸怀大度了,她实在没有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最多只能陪着太夫人为谢莹念上两声“佛祖庇佑”,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
却不知是否谢莹命不该绝,闹得谢相府几乎鸡犬不宁好些时日之后,竟又化险为夷逐渐康复了,十一娘闻听“喜讯”后便彻底将这事抛之脑后,因为她这时忙着与贺湛完善计划,准备以牙还牙,教贤妃与淑妃互相攀咬,将贺衍耿耿于怀的诽议皇后大案再度掀开,并力求做到逼迫太后必须舍弃一人的“惨烈”势态。
只是这回在一些具体步骤的安排实施上,十一娘与贺湛之间却破天荒地产生了分歧,商量了好几回也没达成统一意见,到最后十一娘不得不固执己见强行拍板:“就依我之言,贤妃这头,只能从及恩侯府入手,一来秦桑虽被天子赐封婕妤,可她在宫内仍是毫无根基,若利用她挑唆贤妃行事,一旦露出破绽,全盘皆输不说,甚至会连累她无辜丧命,太过冒险,还不如放弃计划,横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也不是非要立即还以厉害。”
见贺湛总算没有坚持,十一娘解释说道:“你称及恩侯虽蠢,但元得志却甚狡诈,而他又与谢饶平、毛维狼狈为奸,故而不会听信挑唆对付淑妃原也是情理当中,然而不知为何,我总有一种极其微妙之感,似乎元得志之野心勃勃更胜毛维,决非甘居人下之辈,故这回也是试探……倘若他真暗中支持贤妃与淑妃争势,说明确有逆谢之心,就算他不受挑唆,大不了咱们这回白忙一场,却不至于有任何风险。”
“你真认为元得志会在这时与谢饶平翻脸?”贺湛实在认为十一娘的想法太过匪夷所思。
“且不至翻脸呢。”十一娘笑道:“十四郎,你虽善于谋策,也有识人之能,然则对宫中那些女人却不甚了了,比如贤妃,她若真识大局,这回便不会挑唆淑妃与贵妃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至于淑妃,相信她并不会被谢饶平重视,此二妇人一贯明争暗斗不断,不管谢、元两府是否同盟,二妃之间却早已翻脸,就算这回风波闹得大些,谢饶平也会以为是二妃之间积怨难消之必然结果,元得志更加不会承认有他牵涉其中,他有一个行事糊涂之兄长,更有一个对贤妃寄与厚望之长嫂,谢饶平就算不满,元得志只需将责任推予元侯夫妇便能置身事外,谢饶平为了太后,连亲生孙女都能置之不顾,更何况是侄女?因而他决不会为了淑妃与元得志翻脸,造成内斗。”
十一娘眼中烁烁:“一旦如咱们所愿,逼得太后必须取舍,有些事情便能得到证实。”
贺湛沉吟许久,终于一掌击案:“虽然这回我并不看好你之计划,不过……罢了,谁让你是我姐呢?小弟听令行事。”
{}无弹窗一阵急而猛地咳嗽,随着婢女们惊慌失措地卷帐察看,床榻上瘦骨嶙峋的女孩挣扎着张开眼睑,眼睛里恍惚了好一阵才逐渐清明,待有气无力地半坐起身,却蹙眉推开婢女递过来的汤药,指了一指窗外:“我说了,病早就没有大礙,不需再服汤药,扶我去外头走走也就是了。”
婢女急得跪下:“小娘子可别再任性,这一场病,可是让夫人与娘子好番担忧挂心,数月以来寝食难安,倘若小娘子不肯服药,婢子们可少不得一场责罚。”
“你们只惧大母与阿娘责罚,难道就要逼我就范不成?我说我没病却没人相信,只顾灌我满腹苦汤,这样下去,我不被病死却要被汤药苦杀。”
婢女耳听小主人出这不祥之辞,更是吓得神魂出窍,然而却又不敢强迫一惯倔强又娇弱的主人,最终也只好随了她的心愿,只虽然扶着谢莹往屋外闲逛,到底还是壮着胆子劝道:“今日小娘子难得有些精神,莫如去夫人院里坐坐,也能慰夫人安心。”
谢莹的居处本就挨近韦夫人的正院,她也没有太多余力闲逛,故而听这话后倒也没有心生抵触,却厌烦婢女们寸步不离烦缠聒噪,虽是从善如流往祖母居院行去,又坚持不让婢女随行。
忧心忡忡的婢女相跟着谢莹一直到正院角门外头,才敢停歇步伐,暗自祈祷小娘子千万要日渐康复,病情可别再出现任何反复才好。
谢莹走走歇歇,途中还倚着廊柱瞅着一株开得正盛的金菊泪眼朦胧了一阵儿,当经过一间厢房时,却瞧见祖母跟前的婢女倚门而坐昏昏欲睡,料得祖母定是在厢房小歇——祖母有个习惯,不喜杂香独爱玉兰,这间厢房外偏有一树玉兰经年茂盛,这时虽过花期,但祖母却惯了在此小歇,这时正值午睡时间,仆婢们都不敢打扰祖母静歇,因而一路行来,竟然不见一个人影。
故谢莹也没惊动门前打盹的婢女,自掀了帘子入内,隔着榻前画屏,却依稀听见了祖母与阿娘正在小声说话。
“妾与姒妇昨日获邀入宫,听淑妃自己说起,才晓得太后封禅这段时日,竟发生了一起大事!不知宫里何时开始流传诽议,说是裴后冤魂不散……事情将淑妃牵涉入内,仿佛是她身边两个宫人散布谣言,已然认罪伏法……就连伊伊也险些被连累,竟是扣审于暴室,若非太后及时解救,只怕是……可怜伊伊那孩子,往常那样伶俐乖巧,这回可吃了些惊吓,听说也病得不轻,是以妾身以为,还是当去问候问候,姨母为了莹儿可没少请医求药。”
“什么话?十一娘好歹也是世族女儿,怎能扣审暴室!圣上未免太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