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有段时间未曾在母亲跟前尽孝,心甚不安,还望母亲许可女儿这回在宫中小住。”
什么尽孝,无非是准备要打长期战,缠磨太后首肯罢了!
“慈母”自然不会拒绝“孝女”的心意,当下留了晋安于含象殿小住,十一娘眼看着长公主殿下红着眼圈暂且告辞,暗暗咬牙,终于是将怔忡的模样显露无疑,忽闻一声轻笑,十一娘抬眸,正对太后温和的眼眸,脊梁骨顿时窜上一股冷意。
“伊伊可是在为薛六郎担忧?”太后倒是开门见山,十一娘也毫无隐瞒:“回禀太后,儿是听十四兄提起,薛六哥最近颇为苦闷,正是为长公主一事……依儿对薛六哥了解,他确是无意,故而不敢耽搁贵主姻缘。”
又听太后长叹一声:“这我何尝不知,晋安性情过于刚强,又是打小被娇纵过度,薛绚之温文尔雅,和她性情的确不和,只晋安也有可怜之处,我实不忍心拒她所求,这事且拖延一阵,最好是晋安自己想通了放手,否则,我也只好尽一尽心,且看绚之是否能够劝服。”
十一娘眼看着太后那张和蔼可亲的慈祥面孔,顿时醒悟过来这位只怕是在装模作样,以防旁人议她有失慈爱忘恩负义罢了。
这才放下一半心,好歹又想起陆离早有应对办法,待那事一闹,简直就是向天下坦诚对晋安决无好感,更加不可能被太后“劝服”,太后既然表示不会强人所难,只不过尝试着居中撮合,那么晋安便绝对不会趁愿!
想明白这事,十一娘便将心思集中在“公务”上头,然而待她总算忙碌完正事,刚出议事厅,不想又被晋安堵了个正着。
{}无弹窗与小韦氏的雷厉风行相比,不得不说这回晋安的反应的确落后了许多,当她终于入宫这日,已是十一娘又一轮当值的最末这天了,也就是说,至少过去了十五日,这十五日间,韦元平已经联合中书省官员并眼看就要“告老”的王淮准正式向太后谏言“磨刀霍霍向豪阔”;又连十一娘都亲眼目睹过小韦氏不下三回前来含象殿,添油加醋、言之凿凿向太后描述晋安如何撩拨陆离却自取其辱,以致于坊间流言四起议论纷扰,甚至暗下讥嘲晋安恬不知耻的新闻,并未卜先知晋安必定会入宫恳求赐婚,以强逼陆离妥协,小韦氏自是上足了眼药,义正辞严地指责晋安此举完全是将皇室尊严踩在脚底践踏,丢人丢出新高度,苦口婆心劝谏太后千万不能放纵晋安,以至让天下臣民寒心。
其实这也不能怪晋安反应迟钝,她自从娘胎落地,就被德宗宠纵得无法无天,怕是连要天上的星星,德宗都会下令工匠打造足够高度的天梯,对于男人,晋安完全就具有“帝王”一般的心态,认为只要是隶属大周统治之下,都可由她任意“宠幸”,当初她之所以嫁人,完全出于给腹中胎儿找个世望之族作为父族,不被天下人议论生父不详罢了。
事实上这些年,也的确没有男子胆敢拒绝晋安的“亲睐”,甚至多的是主动“献身”者,而晋安那位可怜的附马自从吞剑自绝,她便再也没有考虑过再嫁,这与忠贞无关,完全是出于对风流快活恣意无束的留恋。
因而起初被陆离婉拒时,晋安并没有想到立即以赐婚相逼,还寄望于用自身魅力征服,即便是上回“送餐”被拒,她甚至并无气怒,越发来了兴致,尚且筹划着亲自再送一回,给足陆离颜面,可转头却听卢锐前来搬弄唇舌,方知陆离当众将她比为砒霜,晋安这才恼羞成怒起来,开始盘算着仗势强逼。
晋安行事,从来就没有瞻前顾后过,也正是因为她一贯嚣张,是以在入宫请旨前,决意要先给陆离一个下马威。
她打听得不久之前薛家打算与京中一中流世族联姻,正是欲为陆离求娶那家女儿,于是特地将那小娘子请来公主府赴宴,毫无顾忌地让家中部曲恣意调戏对方,将那闺秀吓得花容失色,跪伏地上哭求饶命,晋安手里拿着把匕首,在那可怜女子脸上轻轻比划,冷笑警告:“本公主意中之人,尔等狗鼠之流也敢肖想?要想活命不难,今后对薛郎退避三舍即可。”
虽最终并没伤及那姑娘毫发,然而晋安无疑已向世人表明态度,倘若有不识趣者胆敢嫁给薛郎,必然性命难保!以晋安看来,当陆离完全没有退路,一但皇室赐婚,他便只有千恩万谢一条路可走。
敬酒不吃便予罚酒,长公主从来都是如此直接粗暴。
她不仅要让陆离屈服,并且还必须心惊胆颤惶恐难安的屈服,否则怎雪被其喻为砒霜避之唯恐不及之恨?!
这么一耽搁,十五日就转瞬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