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众力推墙倒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852 字 2024-04-22

这位颔首笑道:“英国公呀,我还记得,当初他因精谙音律,颇受先帝看重。”

晋安笑靥如花:“不想太后还记得他,若有机会,莫不诏英国公觐见,这些年,他闲来无事也谱成不少好曲。”

太后这时哪有这等闲心,不过一点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来:“也好。”

她对英国公固然没有多少兴趣,然而却对推波助澜的徐修能有所关注,英国公自从德宗驾崩,就被排挤出势力圈外,只知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便连长子也深肖其父,典型纨绔,没想到却有这么一个小儿子,勋贵子弟立志科考入仕不说,听来还欲尝试进士科?并且能鼓吹得一个文士剑指冯薛,可见心智见识不凡。

才士新俊,可最得太后欣赏,在这位眼中,甚至可以不拘门第派别,只要可以争取为己所用,不妨一试,更何况,徐修能还是主动示诚?

当然,徐修能与柴取的推波助澜是在太后意料之外,除这二人之外,太后早就安排下助势团伙。

天子在韦毛党的逼迫下,不得不下令收审余格缉捕朱邛,却一直没有接纳谏言将冯薛二相停职甚至软禁,然而随着余格的招供,朱邛的落网,大理寺审明天降灾异之说果然是冯薛二相主使,这消息毫无意外又张扬得人尽皆知,纵使冯薛未倒,两人无论上朝抑或返家,都会引得百姓们围堵哄骂——国相遭遇此等折辱,也算大周建国以来头一桩了,当年裴郑即便大逆罪定,京都不少百姓围观刑场时,也有不少为两族遇害落泪。

当然,哄骂者固然有普通百姓,其中也掺杂着不少太后党,倘若没有这些人蛊惑推动,真正的布衣哪有围斥国相这等胆量。

也一如陆离所料,冯伯璋眼见事态越闹越大,终于忍不住撕下伪装,对薛谦显露獠牙。

可怜的薛大相国直到这时才觉万念俱灰,好在没到众叛亲离的地步,一边悔不当初,一边彻底清醒,当真暗照陆离的叮嘱行计,与冯伯璋在御前据理力争,闹得韦元平与毛维反而插不进话,操着手看起笑话来,天子贺衍那叫一个焦头烂额。

没过几日,渐有御史弹劾冯薛二相借荐举之名,私通内宦顾怀恩,收受重贿买卖官职。

紧接着,冯伯璋一党借用搜括令强占民田中饱私囊的罪行也引得群臣弹劾。

这下太后终于“震怒”了!

{}无弹窗一日之间,两起事故,薛谦这时当然也想到一切果如陆离所料,他们正中太后陷井,如今民怨沸腾,简直将四年前汉州之厄锁定在他与冯伯璋两人身上,薛谦哪还有从前自信,更不说事发后,太后党立即发难,今日韦毛两个先锋悍将在紫宸殿慷慨呈辞,力谏严察刘渡贪昧案,最终若不是圣人谎称不适,他与冯伯璋几乎被逼得当场引咎挂冠!

懊恼是一方面,心虚又更占上风。

因而面对老父与兄弟,更兼子侄,薛谦一揖拜倒:“谦一念之差,此时只觉无颜以对。”

薛子瞻一声长叹:“起身罢,如今说这些也没用处,我且问你,接下来意欲如何?”

几乎是被薛陆离扶入厅堂的薛齐光,这时自己忐忑不安,却依然抑制惊惶与陆离一左一右将薛谦掺扶入坐,齐光借着灯火映照,瞧见父亲那斑白鬓发,不由得又是一阵辛酸。

父亲自幼教导他,为人应当忠耿修德,凡事力求无愧于心,父亲多年来也是以身自则,然而当裴郑两族遇祸,数月间动变连连,父亲昭雪心切,才至于急于求成……可他正要替父亲分辩两句,手臂却被一掌握紧,侧面即见堂弟陆离冲他摇头。

就是这一犹豫,齐光已听父亲说道:“事到如今,唯我独担过错,就算豁出性命,也不会让圣人声誉受损。”

齐光心里焦急,就要插嘴,臂上却受更重一握,陆离已经抢先一步:“世父,倘若你真如此行事,便是将薛氏一族带入万劫不复,起初种种努力故布迷瘅,皆为无用功,非但不能替裴郑两族昭雪,咱们一族,也只能坐等太后斩草除根!”

薛谦茫然之间侧目,看向烛火映照下,陆离那张依然苍白的面孔。

陆离迎视,语气沉稳坚定:“世父若这时还不信侄子之见,不妨再等几日,侄子断言,冯伯璋必然会将罪责尽推世父承担,到那时,世父许才会相信冯伯璋早存歹意!”

薛谦尚想反驳,然而这时因为大受打击的心态,他几乎已经心力交瘁,也只徒劳般地翕动嘴唇而已。

“收买司天丞朱邛一事,世父早已知情罢?”陆离平平静静问道。

薛谦闭目。

薛子瞻长叹一声:“你竟然……你知不知道,一旦收买作伪,就再也没有回头路?本是光明正大,可用这等阴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