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荣国夫人为姑母,又是姓刘,关系已经十分清楚了,难怪敢在太后面前自傲。
十一娘之前就揣摩着这一桩事十之八九是灵药在后策划,看来这宫人打的是一石二鸟的主意。
既然刘修仪也是太后眼中钉,十一娘当然更加不会瞻前顾后了。
又说刘修仪被莹阳真人直言拒绝,脸上笑容也是一僵,可想着姑母荣国夫人对凌虚天师一贯追崇,她也不敢放肆,只好干干笑了两声且作下台,这才询问太后:“太后诏见妾身,可是为问询赫连九娘一事,这事已经水落石出,真不知太后为何缘故将人扣审,依妾身看来,王十五娘德品有亏,怎能担当侍读?将其黜落也就是了。”
太后却道:“今日莹阳一来,我倒醒悟过来,这赫连九娘,仿若还是澄台舅家表妹?”
太后口中这位澄台,正是贺湛,澄台是他及冠时莹阳赐字。
贺湛这时虽然时常出入禁内,但名声还不至于赫赫,就连为蒋师之徒这件事也只是太后与韦元平等少数人知晓,不似王七郎已经走访过不少蒋师门生,名气反比贺湛要大,刘修仪数载之内幽居禁宫,顶多也就是听说过莹阳真人收养了这么一个族侄,至于贺湛父祖是哪一支宗室,却不甚了了,这时一听赫连九娘竟然与莹阳真人有些关联,心下便是一沉。
挑来挑去,专拣了这么一个出身不显又暗怀贪婪的软杮子利用,刘修仪根本没料到赫连九娘身后还有这么一座靠山。
还好这事做得天衣无缝,一点破绽没有,纵然莹阳真人要怪罪,也会把帐算在王十五娘头上!
原来,赫连九娘根本不是投水自尽,而是被刘氏姑姪害杀,当然,刘氏姑姪也是被人利用,主谋便为灵药。
灵药深知单凭挑唆闹事,不足以让王十五娘罪责难逃,果然无论刘四娘怎么兴风作浪,王十五娘都是不温不火,一点没有冲动妄为,于是通过耳目碧波,灵药促成刘四娘向刘修仪求助,刘修仪原本不甘侄女屈居人下,听说入选侍读还有黜落可能,当然难免针对王十五娘这个队首动起心思,以期让侄女取而代之。
碧波被刘修仪视为心腹,经她这么一打听,赫连九娘就“脱颖而出”。
{}无弹窗在等待一应涉案人奉诏前来含象殿对质的时间,太后预先将这桩凶事简单告知,十一娘才知死者是王宽一组的侍读赫连九娘,好巧不巧,正是贺湛舅家表妹,贺湛生母赫连氏,与死者之父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因为这一关联,在这数十名公主侍读当中,十一娘对赫连九娘虽非同组但还有些印象。
年龄已是豆蔻了,颇喜奉承诃谀,惯常笑面迎人却目光闪烁,十一娘记得初见时赫连九娘便对她极尽讨好,言辞中不无期望十一娘在太后跟前替她美言,最好择她同组的意图,十一娘目光如炬,看穿这丫头口蜜腹剑,兼着对赫连氏压根不存好感,因而表现得冷若冰霜,连敷衍应酬都懒怠,赫连九娘算计落空,表面上毫不介意,转身就怒形于色,十一娘看在眼里,也由得她暗暗记恨。
当然,赫连九娘奉承讨好的对象不仅十一娘一个。
赫连氏源自鲜卑大姓,虽不算寒微之族,却不能与各大名门望族相提并论,更何况赫连九娘的父亲还是庶子,她这样的出身,在侍读中即便不算垫底,也算是低末一级了,而赫连家之所以竭尽心思让九娘入宫,一来是让她侍机讨好其余出身高贵的侍读,凭着这个纽带为家族争取利益,二来也是因为适龄女儿中,也只有赫连九娘最为伶俐。
当然,赫连家或许也存着三、五年后,待赫连九娘及笄,凭借着公主侍读这个近水楼台的机会,说不定能争取帝宠,选为后宫嫔妃,总之目的无非功利,想来赫连九娘如愿选为侍读后,得了家人长辈不少教导指引。
其实有这种心思的家族当然不仅只赫连独一,只不过赫连九娘表现得尤其急切一些罢了。
“昨日巳课时,赫连九娘因受王十五娘责罚,心里忧惧,竟在宫中投水自尽,人证主要就是刘四娘,声称王十五娘处处针对赫连九娘,以致九娘想不开……”太后说到这里叹一口气:“王十五娘上书自辩,却称她并没因为私怨报复,处治也是依照礼规,不偏不倚……赫连九娘之死决非王十五娘有心谋害,这点无庸置疑,然而终究是个闺秀在宫里夭亡,不察问仔细,我也没法交待。可是要不问青红皂白就论断为王十五娘苛厉,对她也不好。”
岂止不好,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大周臣民虽然不怎在意女子贞洁,风流韵事的传闻无伤大雅,然则却并非完全不重女子闺誉,相比男女之情,世人更加看重的是品德心性,打个比方来说,眼下女儿与郎君并骑出游甚至花前月下许不会遭至非议,可要是行为凶虐刁霸之恶,比如逼害他人丧命,蛇蝎心肠的恶名一传开,必然会遭受鄙夷斥责,甚至质疑家族门风!
当然,整个家族若都是跋扈无德,纵容子女无法无天也不算罕见,例如荣国公一系就毫不畏惧人言,可京兆王却万万不是这等嚣张之族,王十五娘也并非凶霸狠毒之辈,让她背这黑锅恶名岂不冤枉?
再说十一娘也根本不信赫连九娘这么一个心怀欲望不惜诃谀奉承的孩子会为几句责斥想不开投湖自尽。
她忽然想到,难道太后就对赫连九娘之死毫无怀疑?
不,这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