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姬已经打定主意,这时也不再委婉,叩首求道:“妾身自知出身寒微,不懂得大族礼规,不合郎君心意,还望郎君念在妾身到底生有瑾儿情份上,予妾身一封离书,让妾身与家人团聚,也免两地牵挂之苦。”
这下莫说萧氏,连柳均宜都呆怔住了。
“妾身今日归去,便与柳府再无干系,再不会烦缠,郎君也不要担心江南路远,及恩侯府念及旧情,想必还不至于凉薄不助,自会送妾身返家。”
柳均宜听了这话,倒不介意姚姬是在讽刺批判他凉薄,只问道:“你果真乐意请离?”
“果真乐意”四字显然刺激了姚姬,想到今后生死无干,也不愿再忍声吞气卑躬屈膝,改跪为坐,冷笑说道:“这也正好让郎君与娘子趁愿罢。”
柳均宜却压根不愿与姚姬纠缠这些爱恨情仇,颔首说道:“你既然想开,当然皆大欢喜,待到卯正,我便往官府开具切结书,送你去及恩侯府,从此你婚嫁自由,柳府再也不会干涉,不过你需谨记,关于瑾儿,今后我不会准她与你联络通信。”
“瑾儿姓柳不姓姚,这点世情妾身还明白。”姚姬咬牙说道。
萧氏见她竟然如此“大度”,心中虽有狐疑,却也以为这么个隐患自请求去两厢省事,当然也没阻挠追究:“临走前你还是去见见阿瑾罢,道别总归需要。”
姚姬目的达成,也再不多话,转身走开。
不说柳均宜怎么转怒为喜,柳府众人听说姚姬竟然自请辞离后,便连韦太夫人都啧啧称奇,对傅媪说道:“若依我手段,一早便将这么个碍眼阿堵清除,也亏得行舟贤良,处处以大局为重免却多事反而造成外人忌防,又的确仁善,才只是处处堤防她而已,我看姚氏也不是个聪明人,蠢笨得可以,怎么这回倒做了回明白事,与其在咱们这里忍辱负重,还不如归去,及恩侯府也好,江南刺史府也罢,总有她容身之处自由自在张狂跋扈。”
柳瑾原本还以为是姚姬教唆她那一桩事捅破受了责罚,哪知姚姬生怕女儿不舍得她开口求情而造成变数,坚决咬定是自愿请辞,柳瑾反倒如释重负,倒也不是她凉薄,若生母孤苦无依,当然也不至于袖手旁观,然则姚姬一副离开才是庆幸的神色,柳瑾当然也乐得成全。
九娘等闺秀因为事不关己,也只是略微议论了几句而已,没有过多关注。
根本没人怀疑姚姬请离背后是十一娘在策划引导。
只有碧奴是知情人,却实在想不通明明十一娘什么事都没做,只不过让她送了回信去及恩侯府,怎么就造成姚姬自愿“扫地出门”?
婢女终于忍不住疑惑向十一娘讨教。
十一娘却依然故作玄虚:“自个儿琢磨,倘若能想明白其中根由,有赏。”
于是青奴惊讶的发现碧奴忽然变得沉稳起来,得闲就一个人坐着冥思苦想,再也不似往日走门串户的活跃。
{}无弹窗天才蒙蒙亮,萧氏已经打理完朝早一轮家务,正往无衣苑归来。
身披蓑衣的仆妪一左一右提着两盏风灯占明,火光在苍青朝色中,似乎更显昏黄。
木屐踩在石板路上,却只有轻微的声响,反而不如雨打青瓦叮咚嘈杂。
一阵风起,到底还是将寒雨卷入伞下,虽然外罩着带貂皮围领一件大袖袍服,可冷意使终还是没被完全隔阻,沿着脖子侵入体肤,已有彻骨般阴冷。仆妪们都忍不住打起寒颤来,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萧氏却依然步态端正,只是微微蹙了一下眉头。
“娘子,今日早膳摆在何处?”
因为这年天气别外寒凉,非雨即雪,才进十一月,太夫人已然免了众人定省,免得晚辈们早晚冒雨问安受了风寒生病,萧氏也紧跟着嘱令儿女们不需定省,连带着姬妾也不需再立规矩,然而因为昨晚柳均宜宿在无衣苑,这时他并非朝臣,不需朝会,当然不会这么早起身,故而萧媪才有这一问。
是担心早膳摆在居卧,惊扰了郎君。
可一行才进无衣苑,便见已是灯火通明,尤其暖阁里。
有婢女迎出,微笑禀道:“郎君猜度着娘子到了时辰回来,才刚令人将早膳摆进暖阁,等着与娘子共进朝食。”
凄风苦雨的天气,跟着萧氏忙碌一早的仆婢们听了这话却都唇角带笑,欣喜着郎君依然是这般体贴。
“怎么起这般早?”萧氏除了木屐,解了遍染寒意的外袍,才一入暖阁,便被听见响动躲在门后的某个被及恩侯判断为不识情趣的男子突然蹿出搂个正着,好在仆婢们都十分识趣地没有跟进来,不过萧氏仍然一本正经地询问,没有显示出被突然“袭击”的一惊一乍来。
不过柳长史就没这么得体了,弯眉眯眼笑得十分谄媚,几乎是衔着萧氏耳垂:“没你在身边,我睡不着。”
萧氏美目一斜,似笑非笑,声音压得极其低微:“辛苦郎君了,远在汉州四年都不曾入睡。”
柳长史大言不惭:“如此,娘子要如何弥补?昨晚之事,莫若此时再行一回……”
纵然老夫老妻,眼看长女都到了嫁人的年岁,可这般露骨的话,还是让萧氏有些脸红心跳,她推了一推那越更逼近的胸膛,胸膛却不为所动,于是用力推了一推,还是纹丝不让,再更用力……这下连手腕都被人扼制住,被动往腰上一环……
萧氏想到两人这般亲密形态会被灯火映照在窗纸上,不由大窘。好在柳长史素来也知妻子脸薄,低笑道:“行舟若是软软求上一声,为夫这就去吹灯,管不教旁人笑话行舟如何?”
萧氏:……
正当夫妻两个打情骂俏时,却有不速之客突从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