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圣母兴周”的得道仙人若成欺世盗名之辈,简直不像话!
一点都不科学。
只要这段时间将蒋大郎应付过去,待太后大功告成,大不了造成走水事件声称尸骨无存,没让他陪钱已是大幸,还闹什么闹。
如果应付不过去,大不了杀人灭口,蒋大郎一死,对方也无计可施。
刘玄清前所未有的狂妄起来。
高高一叠邀帖经她挑挑拣拣,荣国公府居然还排在第五位。
也是正常,刘玄清自以为荣国夫人已经是她信徒,保持来往即可,相比之下,“新客户”更加重要。
长安城内气氛已经空前紧张又异常热烈,除了闭门待客的王家,但凡与太后沾亲带故的家族门前都是车水马龙,柳家自然不会例外。
可繁忙者却是源平郡公三兄弟,女眷们相对轻松。
尤其十一娘,这段时间她只忙着与众位姐妹冰释前嫌。
柳荧玉一事出后,倒没什么人敢再挑衅十一娘,但大家看她的眼光无不显示“敬畏”二字,就连柳瑾都受到影响,有回与十一娘不留神路遇,居然像见鬼般哭嚎起来,还一边求情:“妹妹知错,姐姐莫要报复。”
十一娘:……
就连白姬都无比尴尬。
十一娘为了终止“妖魔化”,不遗余力显示和善可亲。
她有心这么做了,效果自然不会差强人意。
原本对十一娘心存不服的孩子们,当见她当众展示画艺之后已经五体投地,更不说十一娘一点没有“天才神童”高高在上的架子,十分乐于分享画艺心得。
至于那些心存好意,主动指教她琵琶音律的姐姐们,十一娘也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众人连好胜心都得到补偿,于是仅余那点芥蒂也烟消云散。
而在这番“你来我往”“彼此为师”中,十一娘还真发现了一位“天赋异禀”——便是柳婷而。
婷而没有正式学习过绘画,可才刚尝试临摩,已经不俗。
十一娘自认为当年启蒙时,也多有不如。
倘若柳婷而也有她前世机遇,经过数载精进,成就只怕远超蒹葭伊。
因爱好相投,十一娘与柳婷而就越发亲近。
只她完全没有注意则是,柳七娘的心怀不满——这位,原本是柳氏女儿中画艺首屈一指者。
{}无弹窗城外东向里,一处郊村。
蒋大郎一路听着农夫乡亲热议着咸宜观主再得上仙显灵发现预示圣母兴周的宝镜这桩大事,脚步却未停歇,手臂上挽着个竹篓,当中盛放着好不容易靠劳力换得那香烛,并有自家积存的数十枚鸡卵,行走得满额热汗,终于到了咸宜观外。
悄悄跟在他身后的两个大汉,面面相觑之余,一口长气吁出,也不知是如释重负抑或颇为失望。
两日过去,蒋大郎之子仍然不见踪迹,今日眼见这人出门,还以为会有收获,没想到却是来咸宜观。
事实上自从妻儿被刘玄清收容“解厄”,蒋大郎每隔三、五日便会前来探问,农人家境不丰,拿不出什么锦缎金玉为谢,可因为挚诚纯朴,又实做不出空手而来之事,原本打算是入山打些山鸡野狍,可又被里正提醒伤及生灵更加不利消厄,于是蒋大郎甚至连腌肉薰肠都一并舍了,拜托邻人乡亲操劳稼穑,自己入城出卖劳力,换取些贵人们用的香烛等物,才好登门。
纵然妻子已经“厄重不治”,蒋大郎伤心之余,想着儿子还未平安,不敢有丝毫松懈。
这回他依然没有获准面见儿子。
门上壮仆趾高气扬:“观主正在施法,若见闲人,必定功亏一篑。”
蒋大郎反而长吁一口气,只要不得噩耗,总归是有希望。
他一步三回头离开,刘玄清也立即得到仆从禀报,眉心皱处,简直能夹死一只蚊子。
小儿失踪势必人为,并且不怀好意,本以为会立即挑动蒋大郎闹事,不想这边却毫无动静,对方究竟意欲何为?疑问得不到的解答,心中阴霾自然越渐浓厚。
倘若蒋大郎今日一反常态强烈要求要见小儿,刘玄清打的主意是将人迎请入内,再杀人灭口!
太后听政一旦达成,她便有了免死金牌,区区一户农人生死根本不足为惧。
但没想到蒋大郎就这么走了,总不能追着上前杀人吧?再说那隐藏在暗处的威胁并非利用蒋大郎,也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要万一动手,反而可能会被捉住马脚,中了请君入瓮的圈套。
刘玄清不由进退两难起来。
倘若这时把意外告知韦郡王妃……
不妥,毕竟太后听政一事还未尘埃落定,免死金牌还未颁发手中,要万一太后为万全计,更改甚至终止计划,自己一番作为岂不毫无作用?非但没有免死金牌,说不定还会惹火烧身被太后一怒之下重惩。
是以刘玄清最终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她甚至不无自慰地想——说不定对手不过是江湖游侠,意在讹财,只要太后顺利听政,何惧吃这小小暗亏?
贪欲让人疯狂,有时也会让人愚笨。
原本就不怎么聪慧只靠着股狠劲力争荣华的刘玄清,显然两者皆中。
她不知道则是,某位被她早早“试死”的妇人家中,这时也正招待一位路客,是行商,路经村郊,给币歇脚,让农户奉以饮食,无疑是十分受农家欢迎的。
这一处是畿县,已近长安,亦属京兆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