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所谓“钦佩”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3079 字 2024-04-22

太后会真正钦佩崔后?

春莺不信,便连更加头脑简单的灵药也不相信,尤其春莺,因为恩人江迂之故,更是对贺烨怀恨于心。

她这时借机火上浇油:“端敬皇后的确贤良,也是徐国公教导有方,先帝当年也甚信重徐国公,可惜国公竟也多灾多病,早早致仕,倘若不是徐国公退居,裴逆当年又怎能蒙蔽圣听,那等奸逆小人,却装作忠义之臣,若非谢相等,也揭不开裴郑二逆真面目,险些养虎为患。”

这话说得很有技巧,徐国公“多灾多病”经年,此时却仍然“苟延残喘”,虽看来不问政事,但裴相当年可是力保他忠于君国无有别心,裴相既是逆贼,徐国公又能清白去哪里?不过韬光养晦罢了,实为隐患。

“大王眼下还小,对太后与圣上相对还算恭顺,可就怕将来……被有心之人挑唆,误以为义烈皇后与崔大夫是被圣人与太后谋害,以晋王性情,必定不肯甘休。”春莺又说道。

太后却也不责宫人妄议国政,当然更不至于与宫人勾通计划,只是莫测高深一笑。

徐国公倒也罢了,这多年看来,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还不如崔牧尚具匹夫之勇,有这样一位宗主,京兆崔只怕难免江河日下,贺烨那小儿,更加不足为惧,然而倘若有机会,当除则除,就算不为隐患,也为心里憋了几十年这口怒火!

只这时,却不是时机。

太后正想到这儿,就听禀蓬莱殿“闹鬼”一事,刚才因为春莺抢先谏言正自懊恼的灵药连忙抓紧机会:“太后,这事可不普通,那被恶鬼报复者,可是……当年叶昭媛身边近侍,本应被圣人杖杀,是太后求情才留得性命,安排于蓬莱殿中打扫,以赎罪孽。”

见太后似乎不以为意,灵药更加心急:“其余也就罢了,这个霁善可是……可是与霁德交好得紧,那一件事,她未必毫不知情。”

提到霁德,太后当然心领神会灵药所说是哪一桩。

当初霁德正是叶昭媛近身侍女,也多亏得她,才能将那毒药加入叶昭媛奉予裴后药膳当中。

“如此,灵药便去趟蓬莱殿,诏霁善前来一问,究竟是她大惊小怪恐怖于人,还是另有旁人在后装神弄鬼,我倒要问个仔细。”

灵药得了差使,喜滋滋地称诺,然而却垂头丧气归来。

“太后,霁善已经被贵妃拘问起来,婢子无能,虽称太后有诏,却被贵妃严辞拒绝,说,说是圣人有令,蓬莱殿中之事由贵妃全权处治,即便太后过问也需得回禀圣人才能决断。”

{}无弹窗自从裴后薨逝,蓬莱殿被天子下令封禁,并将“维护”任务交托予贵妃,韦太后也并没理会过多这一桩不关要紧之事,当年皇后身边心腹,早被太后连根铲除,剩余之人,就算极个别也许察觉几分真相,都是不济于事之人,守口如瓶才有一条生路,只要泄露一丝半点,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裴姑母、裴后尸骨已冷,就连嫁去薛家的裴八娘也“及时”难产而死,太后心头巨患可谓一一清除,单凭区区宫人之说,不可能引发风波,她足有这样自信。

胜利让人大意,这个道理同样适合聪明人。

总之,因为太后放任不理,篷莱殿闹鬼事件竟是率先被贵妃察知,直到次日清早,晋王前来烦缠一番终于讹诈到手那件鲛珠衣走后,消息才传入含象殿。

当时,太后正与两个心腹春莺及灵药感慨:“大周以来诸多女子,虽许多不乏才智,然而唯有两个让我真心钦佩,一个不用说,首当端慧文皇后,还有一人,便是端敬皇后。”

太后似乎是被晋王刺激了一下,这日竟提起端敬皇后——德宗元配崔氏。

至于评价,却不见得有多么标榜,与其说是钦佩,莫若“羡慕”二字更加确切。

“端敬皇后颇善音律诗赋,温婉端方,虽身体羸弱,然而一直得先帝真心爱重。”太后不无感怀:“当年若非端敬皇后贤良大度,我也不能有如此幸运。”

然而春莺与灵药这两个宫人,却从太后此番口吻中听出了隐藏甚深的妒嫉之情。

崔后当年独占君宠,竟致后宫为虚设,诸多妃嫔无一是德宗亲择,尽皆为卢太后操持采选,事过境迁,当年许多隐情,如今已经再也不是秘密。许多宫人都明白,卢太后原本就不喜崔后,一门心思要让卢氏女为德宗正妻,更不说崔后身子羸弱,一年中有大半年都离不开药养,子嗣还艰难,多年独宠而无孕,好不容易才有了晋安长公主,却因为这回产女险些不保,彻底断绝再有子嗣可能。

也正因如此,崔后无奈之下,才劝说德宗亲近嫔妃。

大度贤良?这真真是个笑话。

崔后若不是不愿早早劝说德宗雨露均沾,卢太后即使对她不满,倒也不至于恨之入骨。

即便后来崔后想开了,能够“亲近”德宗者也是她亲自挑选,卢太后那位侄女卢昭仪,殁前仍是处女身,别说承宠,德宗帝甚至看都不愿多看一眼。

至于当今太后,当年份位尚且不如卢昭仪,只是才人而已。

不过韦才人虽然也是卢太后择选入宫,却从不与嫔妃们热络,惯常只居寝宫读书练字,虽然对卢太后恭顺,也不显眼,反而常在崔后身边服侍,请教经史才学,这颇投崔后喜好,也的确是崔后在中撮合,韦才人虽则相貌平平,竟然能得德宗帝除崔后以外唯一宠幸。

可当韦才人怀有龙嗣喜讯传出,崔后却不免心情郁怀,又经连年病痛,大皇子未出世,就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