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开导姚姬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951 字 11个月前

“你做得极好,莫打草惊蛇。”韦太夫人却似心有成算。

原本她早疑心陪房被人收买,是以这些年来,一直未将韦大夫妇当成心腹重用,也始终没让韦妪生出一男半女,防备的就是需要避人耳目装作毫无察觉,不得不将这对夫妇所生子女留在晚辈身边照顾起居。

只乔氏欲为五娘谋夺姻缘,何故还得先行利用姚姬生事?这不像出自乔氏那浅薄头脑,倒有些像她那庶妹义川王妃在后出谋划策……韦太夫人不由冷笑——自己已退让至此,不想对方还是不依不饶,既然风波寻了上门,那么也只好迎战,只这棋局,是攻是守,还得好生思量。

十一娘自然也预料到风波就在眼前,交待碧奴专心留意风吹草动,自己却只能装作一无所知,或者背习萧氏于《孝经》后布置那卷《论语》,或者练习临帖“精进”书写,然而两日过后,却没任何异像,仿佛乔氏上窜下跳一番后,事情竟被搁置在旁。

当然,这更像是暴雨之前的异常平静。

这日,萧氏忽然又知会十一娘,说要带她去拜会姨母——嫁入著姓李氏的萧氏长姐。

李氏虽为京兆十望,然而萧姨母嫁的这支虽也为嫡系,却并非鼎盛嫡宗,李姨丈当了两任县令,便多年候职不出,李家仿佛也不怎在意这位嫡子,任由他结交文士、纵情风月,倒得了个潇洒不羁名号,号称篱下居士。

十一娘前世就听说“李姨丈”在樊川终南下,置一别墅,美名“篱下居”,内引溪水通竹洲花坞,建有不少馆斋,常与友人浮舟赋诗、纵饮笑谈,而那些馆斋当中,多数只设茶铛、酒臼、经案、绳床,雅朴别致,竟引士子称誉“必当一游”,视篱下居士相邀为幸。

这样一个洒脱不羁之士,当然身边少不得红颜知己,美妾艳婢。

印象当中,“萧姨母”却是善妒之人,每每听人议论“李姨丈”又得美色佳人安置别墅红袖添香,毫不掩饰怒容,有好些时候,竟怒斥旁人道听途说。

然而当十一娘眼见“萧姨母”这时容颜,仍然不免暗吃一惊。

{}无弹窗半月禁足,无疑让姚姬心头积蓄的怒火更添蓬勃之势,又兼萧氏竟然将她由江南带回仆妪尽数打发——就连姐姐当初赠予那几个,也被萧氏公然送往及恩侯府,显明不给她留半分颜面!

好在萧氏百密一疏,不察安氏早已被她收买,居然将这人安排近身侍候。

这些日子以来,安氏倒也与她说了不少柳府内情,譬如太夫人对萧氏甚是看重,譬如白姬眼下竟得协助理家权力,譬如郎君新添庶长子身子虚弱,太夫人不放心,留在膝下亲自照管,好不容易才有几分起色,算是保住一条小命。

安氏甚为她将来处境担忧,屡屡建议要早作打算,如今之计,也只好求得及恩侯府撑腰,她才有立足之境。

姚姬却没有放在心上——区区仆妪,能有几分见识?安氏还道柳贵妃在宫中有多得宠,却是不知眼下……得宠又能如何?根本就是奉承错了人!

至于韦太夫人看重萧氏,那也是当然,谁让萧氏是太夫人亲亲儿媳妇呢?可若是韦太夫人一旦得知宫里是那样情形,就明白柳贵妃靠不住,柳家想要长保富贵,还得靠她!姐姐不是也说,别看太夫人出身韦氏,那位却对她不无防范,并非世人想当然那般亲近信重。

所以姚姬才能强捺怒火隐忍,没急着知会及恩侯府,好教元贤妃这时施压,她必须得等禁足解除,想办法去拜会太夫人,晓以利害……纵使太夫人不会立即休弃萧氏将她扶正,却也不会眼看她让萧氏欺辱。

可是今日,乔氏却借口散步到此腿酸口燥入内暂歇,待打发走侍婢,与她好一番交心。

姚姬本就从姐姐口中听闻乔氏与韦郡王妃亲近,却不满萧氏掌管中馈,这位也是深明隐情者,故而姚姬自然将乔氏看作自己人,毫不避忌将她一番盘算说来,甚至拍着胸口合保证:“只要我得了机会,也替柳郎产下子嗣,必不容萧氏在上耀武扬威,她落个休弃下场,我却懒得亲自打理家务,将来,还得靠阿嫂替我分忧。”

哪知乔氏却叹息一声:“阿姚也将高门族务想得太过简单,萧氏出身望族,虽说无子,却也容纳白姬为均弟诞下子嗣继承香火,无犯七出,又有娘家仗势,哪会这么容易就被休弃。”

姚姬却不服气:“明人不说暗话,阿嫂既与韦郡王妃亲近,必然也明了内情……只要那位贵人开口,萧家又能如何,难不成,想步裴郑两家后尘?到时候为了荣华富贵,也只有牺牲女儿。”

乔氏固然暗笑姚姬妄自尊大蠢不可及,却不曾显露一丝半点,只耐着性子与蠢妇交心:“别说那位,即便是圣人,也不能将天下望族都尽数铲除,名门望族根底深厚,圣人治理国政,离不开望族士人协助,那位眼中,萧家与元家孰轻孰重自然分明。”更何况姚姬还不是元家人,甚至与元家连亲戚关系都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