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这才略微欠身:“世母教导,儿不敢不从。”
怎么是不敢?倒有几分不尽服气模样,乔氏却也没放在心上,只又暗诽这个庶女真是朽木不可雕,干脆拉了十一娘起来:“如此,便随世母去见你母亲,就称你已宽谅瑶英无心之过,故来讨情,你母亲见你这般体谅下人温婉宽容,心里只会高兴。”
十一娘也任由乔氏将她拉行一路,到了萧氏正在一间厅堂,只见阶下立着不少管事,都是垂头摒声,萧媪立在挡帘前,也只有她,才敢上前阻挡乔氏直入,禀一声:“乔娘子稍候,娘子正在问话。”只不无担忧地看了一眼被乔氏稳稳牵在手里的十一娘,最终也没多话,挑帘入内。
十一娘人在帘外,这时却也听见岂曰隐约话音——
“婢子与碧奴才至内厨,便闻瑶英当众放肆,称娘子枉掌家务却厚此薄彼,只容娘家侄子长时寄居,却不容姻亲子侄拜望求学,瑶英瞧见婢子与碧奴,非但不知收敛反而越更猖狂,嘲讽萧家也称京兆大望,如何要送子侄长住别家,占姻亲便宜。婢子斥责瑶英语出不敬触犯府规,她却恼怒起来,动手推搡婢子,待被一旁下人劝阻,瑶英仍然不服,执碗热汤直冲婢子扑来,多亏得碧奴阻挡,婢子才免烫伤。”
乔氏自然也听清这番话,当即不待萧媪来请,一手挑帘一手拉着十一娘就迈了入内。
厅堂正座上,萧氏虽然瞧见萧媪入内,但没有打断岂曰禀报,却猜测着应是来了不速之客,果然便见乔氏前来“兴师问罪”,她也不恼,只示意岂曰收声,欠身做了个“请势”:“阿嫂来了,还请入座,岂曰,替阿嫂奉上浆饮。”
十一娘上前礼见毕后,自然乖巧跽坐末榻,萧氏却也不问十一娘何故来此,只待乔氏捧起琉璃盏略微沾唇后,这才看了一眼岂曰与萧媪。
待二仆退出厅堂,乔氏便迫不及待笑道:“我才领着云英与十一娘陪了不是,这孩子果然乖巧,称仆婢间有些口角,瑶英又是失手才将碧奴烫伤,她根本不会怪罪,还主动与我前来替瑶英讨情。”
竟似根本没有听闻岂曰那些话,不知瑶英语出不敬一般。
{}无弹窗十一娘慢慢走回西厢,已经备好清泠豆粉的青奴才松了口气,待替小主人换下出门穿着的绣襦半臂,换上一身更显舒适又不失雅致的软绸杏色素袄裙,重新梳整垂髫,只在脖子上带一串玉珠缨络攒花项圈,十一娘便立即恢复神清气爽,只她才刚想避开仆妪练番笔书,却被一“不速之客”搅扰了清静。
“十一娘可在?”随着女子脆生生一句问询,垂帘就被挑起,一双卷云高缦遍绣棠花的锦鞋如入无人之境般踩了进来,又立即被蔷薇金绣长裙掩没。
相比朝早省安,二房主母乔氏眼下又换了一身装扮,却是更加靓丽。
还值仲暮春交接气候,她却已迫不及待换上轻纱桃红衫,虽是穿着两层,但仍隐隐露出玉臂肤色,臂上依旧挽着帔帛,乌发梳成高髻,露出两耳佩着的嵌宝流苏金坠,那流光轻晃,只让唇角笑意越发漫不经心。
她审视般的目光扫了一圈儿屋内陈设,只见虽说并无花团锦簇金玉装饰,壁角架前只有碧植盎翠,唯窗台上摆了一盆玉兰,然则一侧墙上垂挂那幅牡丹绣画竟是越州缭绫为底,一应柜架案榻也是紫檀料造,又细细一品蕴绕鼻端那若有还无薰香,恰是萧氏惯常使用般雅淡,却偏偏让人分辨不出哪几种香料配方而难以仿制。
乔氏这才微撇唇角,正眼看向她还从不曾注意这位得以序齿的三房庶女。
也就是大多稚童都有的玉雪可爱,只那循规蹈矩的行止显出过于老成,却不够活泼有趣。
乔氏一边挑剔着,一边扶起上前礼见的十一娘,待看清小丫头眉目,再次忍不住撇了一下唇角。
这双眉目,倒像是新墨画成般显得黑亮灵透,仿佛比七娘姐妹更肖三叔,许长大后还真是个美人儿,只不知到了那时,萧氏还有没有这般贤良大度,替这庶女择上一门能与亲生女儿媲美姻缘。
心下是这般琢磨,乔氏脸上却笑容可掬起来,拉着十一娘跽坐锦榻,颇为和善可亲询问起诸如“乍离江南,归京可还习惯”这类闲话。
柳十一娘一边应对,不由暗暗揣摩乔氏来意,她当然感觉到这位二世母几日以来对她的视而不见,是以越发狐疑乔氏何故会有此行,当闻一句“听说归途你不慎落水,亏得王七郎及时救起”时,十一娘不由警慎起来——乔氏亲生五娘已经及笄,该当论及婚嫁,难道说,她盘算起王家这门姻缘?虽然王、柳同为京兆十望,而柳五娘到底是庶子嫡女,凭出身自是不及阿蓁嫡长嫡出,不过只怕在袁氏心目中,更加偏向于为王七郎避开裴氏生女这个隐患,一则眼下柳氏嫡宗唯柳五娘年岁适宜,再则袁氏必知柳拾遗甚得帝心,乔氏又与韦郡王妃交好,依袁氏只计利害那等心思,弄不好真与乔氏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