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111章 王爷

天苍黄 有时糊涂 3373 字 12个月前

“诸位,这春江花月夜,”王沛赞赏之意难以抑制,瘙得众人心里痒痒的,王沛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才缓缓开口吟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也就在王沛拿到三篇诗赋之时,石船之上的三人也拿到了三篇诗赋,不过,他们却没有象小亭内那样,而是三人分别观看。

“我大晋有幸,又出诗才。”右边的那人看后长叹道,这人看上去四十多岁,着乳白色便袍,白袍上花团锦簇的,非常漂亮。

“王爷说的是,”左边那人点头赞道:“清丽脱俗,壮阔中又有道的神韵,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春江无月明,人生短暂,犹如这江流,一会便过去了,后面的江水又再度来临。”

“申侍郎看来很有感慨啊,”中间那人笑道,这人年岁要高些,大约五十多,颌下长须有些花白,布帛包着的头发也同样花白,右边是王爷,左边是朝廷四品的侍郎,可他却能坐在中间,可见身份不凡:

“纵观我朝,武帝之时,乃我大晋文萃最盛之时,之后,文才虽多,可拘于形式,过于追求文辞的华彩,如此便流于形式,难免给人堆砌之感,失了圣人之本意,而此三篇,春江花月夜和这首水调歌头下元,奔放中有细腻,豪迈中又透着看透世间红尘的味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说到这里,他轻轻叹息一声,看着湖面上倒映的一轮明月,水波轻轻荡漾,明月随波起伏,远处的假山披上了一层银辉,蒙蒙的,看不清,也怪怪的,有中奇怪的美。

“甘老说的是,”王爷笑道,他知道恐怕勾起了甘老的心思,连忙拿话岔开:“我最喜欢的却是这春江花月夜,找人抄一份,我让府里的歌姬排练下,过几天上府里听听。”

申侍郎连忙答应,甘老却摇摇头:“若你喜欢,倒可以练练这水调歌头,这本是古曲牌,这春江花月夜倒是适合琴曲,找乐师谱成琴曲,倒是不错。”

王爷含笑点头,抬眼看看竹林那边,竹林里已经安静下来,他忽然微微一笑:“这郑恺今天恐怕要气得发慌,本来想让他那得意门生露脸,没成想居然这样一人横空出世,他那得意门生恐怕相形见拙了。”

申侍郎扑哧笑出声来,今晚的诗会本来没这么大规模,就是一群公子哥商量着,不成想被国子监的郑恺知道了,郑恺便将规模扩大。郑恺扩大诗会的目的很简单,他有几个得意门生要参加今年的品鉴。本来以他的地位,他的学生参加品鉴不会有什么问题,可这郑恺好大喜功,想给他的这几个得意门生造势,于是才有了这个诗会。

“这郑恺表里不一,明称正,实则包藏私心,我很不耻其人。”甘老神情不屑,申侍郎面带微笑,王爷则惋惜的叹口气,实则俩人都赞同甘老的评价。

“听说这柳寒年岁不大,”申侍郎再看这诗文:“居然有股看破红尘的味道,也不知他经历了什么。”

“估计不怎么好吧,”王爷说道:“不然以他的天分才情,怎么会沦落经商。”

“此人恐怕没那么简单,”甘老思索着说:“这段时间,朝中上下弹劾秋云,为的便是秋云给拓跋部落送粮之事,而秋云给拓跋部落送粮则是通过一个叫瀚海的商社,这瀚海商社之主便是一个姓柳的商人,不知是不是此人。”

申侍郎闻言先是微微皱眉,随后便看了王爷眼,王爷神情自若,可申侍郎却看到他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白衣顾公子目光扫了下,微微一笑,没有说话低下头继续看文,王沛有些担心也有几分好奇,起身到到亭外观看。

这时从石船内出来三个身着便服的中年人,三人显然也注意到竹林内的动静,不知那边出现,正站在船头伸长脖子朝这边张望,不过,显然他们比小亭内要发现得晚,候在石船边上的下人正急匆匆朝竹林去。

过了会,下人急匆匆回来,手里拿着几张纸,到了小亭边上,见到王沛,下人连忙施礼禀报。

“大人,这是那人的诗文,抄录的人很多,第三篇洛神赋,由于太长,秋大将军的二公子在念。”

这下人很精明,将事情说得很清楚,王沛听后稍稍松口气,不过他更加好奇了,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算有好文,也要在点评推荐之后,才会有此轰动,今儿是怎么啦?

“什么文章,拿来让老夫看看。”

王沛还没说什么,身后便传来郑恺不客气的话声,王沛不由苦笑,郑恺这烂脾气,几十年前如此,现在愈加利害了。

王沛走进小亭,郑恺依旧低头看文,听到身后的动静,开口问道:“听起来好像不是士子的,不知是那位的?”

申府下人在外面答道:“据说是为商人,名叫柳寒。”

郑恺闻言抬头,脸上浮现一层怒色,厉声喝道:“今日乃文坛盛会,怎地商人也混迹进来,还不快快赶出去!”

“回大人,是秋二公子带来的,小的打听了,好像得过什么木真先生的品鉴。”也难为这下人了,这么短时间居然还能打听出这么多东西。

“木真先生?”郑恺有些糊涂了,王沛也有困惑不解,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倒是顾公子目光一转,微微笑了笑问:“是不是巨木先生和稚真先生?”

“对,对,对!”下人高兴的叫起来:“是这两人,是这俩人,还说是在长安。”

这一下亭内众人都明白了,这天底下得到巨木稚真两位品鉴的商人就只有一个,顾公子眼光顿时亮了:“没想到他也来了,我读过他的《将进酒》和《出塞》,前者奔放,后者壮丽,令人向往。”

“呵呵,听说《将进酒》一出,凉州烧刀子倒是大卖,长安城青楼女无人不会唱。”

“我也听说了,顾公子说得太对了,这《将进酒》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王公,这次他作的什么诗,让老夫看看。”

说话间,从边上站起来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就朝王沛过去,郑恺有些不高兴了,一拍桌案:

“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