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路上潘全贵告诉孟学圆:哪个企业的帐目没有水份,企业全是涨价的时候一个成本,降价的时候一个成本,怎么对自己有利用那个。
现在谁在社会上能没有几个朋友,包括局长、处长他们也有自己的关系和朋友。你以为他们全是大公无私吗?这种事千万不要太较真了,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了。
再者说,李经理对咱们也不错,把咱们当朋友,能照顾朋友的地方就关照一下。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这件事,只要回去你不说,我不说,也就过去了。
听了潘全贵的一席话,孟学圆恍然大悟,以前的一切他都明白了,为什么以前开业时潘全贵要拉他来吃饭,原以为是潘全贵关心照顾自己,现在才明白,原来潘全贵早就为以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自己被潘全贵当猴耍了。
俗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孟学圆也觉得查帐这两天,饭店天天好吃好喝的招待,还送了礼品,潘全贵又竭力劝说自己别抠的太紧了,特别是杨娜也求他,说这件事关系到她的前途和在饭店的地位,千万看在小妹的面子上,请多多关照。
孟学圆看见杨娜的笑脸非常开心,对她的请求感到很难拒绝。
检查期间,潘全贵还有意无意地对学圆说:“你和杨娜真是天生的一对,得机会的时候我给你们当个介绍人,你们交个朋友。”
学圆当时心里特别开心。思来想去,学圆觉得这不是查帐,而是在解开一个人际关系的纽带。
再者说潘全贵是带队的,自己也不太好意思和他闹别扭。结果查帐回来,复查的结果成本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比饭店申报的还要略高一些,辛处长板着脸,粗声大气地的把他和潘全贵训了一顿。
孟学圆觉得自己的形象在处长眼里不但没提高反而打了折扣,着实郁闷了好几天。
各个处室的反馈意见收集后,行财处通知孟学圆:周四下午2:30分在八楼大会议室参加局第二次分房委员会全体会议。
孟学圆真的害怕参加分房会议,他甚至觉得自己当初当分房委员就是一个错误。
孟学圆心情沮丧的原因,是最近发生了几件倒霉事儿,极大地挫伤了他日益高涨的工作热情。
前不久,处里召开例行的处务会,辛处长在安排工作时,用略带不满的口吻说:“最近,省五星饭店又给咱们写申请,要求提高饭菜的毛利率和调整房价,现在他们的毛利率已经不低了,老百姓都把他们列为省城的三把快刀之一,怎么还嫌不够,涨多少是个头啊!小潘你抓紧时间去核实一下。”
潘全贵听出了辛处长话中对自己的批评之意,连忙谦恭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您说的对,我也一直对他们说,不能光想着涨价,要在内部挖潜上多下工夫。我明天就抓紧时间去核实。”
他停顿了一下,又提出了一个建议:“处长,明天让学圆和我一起去核实吧,他是学习财务的,有理论知识,正好到实践中去展示一下。”
“好!让学圆和你去!”辛处长爽快地答应了。转过脸又仔细地叮嘱孟学圆:“你和小潘去了,要认真审核他们的成本,看有没有不该列入成本的项目列进去了,成本核算准不准,一定要看第一手资料,别让他们把咱们蒙了。”
孟学圆想自己在大学学了四年财务,查个帐应该问题不大,正好也借机在处长和全处同志面前露露脸,所以,满口应承了下来。
第二天,孟学圆跟着潘全贵去五星饭店查帐,由于潘全贵给了他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一路上,学圆说了许多感谢潘全贵的话。
潘全贵不阴不阳地回答说:“不用谢我,是处长安排的,咱们俩人共同完成处长交办的任务就行了。”
离饭店还有一段距离,学圆远远就望见李经理站在饭店门口在等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