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老干部

房门背后 沙丘 3941 字 11个月前

宋佳妮这次抢焦师傅的东道儿,她和焦师傅讲是为了庆贺他们家老杨提拔为供销公司副总经理,这也不是假话,老杨确实被提拔为地区供销公司的副总经理,但那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当时她并没有张罗请客。

这次她主动要请大家吃饭,真正的原因是她想借这次分房的机会把家搬进省城。

她在市场管理局是个正科级干部,按照这次分房的规定,只能享受两居室的待遇,她现在已经住上了两居室,按照规定不能再要房了,可是,她听说今后要取消福利分房,改为货币分房。

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眼下抓住机遇,大胆进取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在分房上也要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否则就会丧失乘坐福利分房末班车的大好时机。但是怎么样才能抓住这个机遇,着实让她费了一番脑筋。

与老杨召开家庭研讨会,反复探讨论证,都没有想出什么高招,就在宋佳妮感到山穷水尽行将放弃这一战略构想的时候,一天老杨回来给她讲了一个发生在他们单位老经理身上的故事。

老杨说他们单位的老经理前几天因病去世了,结果没过几天来了一个采购员,手里拿着老经理批的一个条子,上面写着收了他们单位的货款若干元,还欠多少钢材没付,最后是老经理的签字。

问单位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查帐也没有记载,结果单位拒绝支付,那个采购员不依不饶,还要上法院去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宋佳妮脑海中突然电光火石般一亮,想起了刚刚搬过来的时候,秦守仁局长和自己说的一句话。

有一次在局里她迎头遇上了秦局长,秦局长关心地问她家搬过去怎么样?有什么困难?

她抱怨说:搬到南郊太远了,上下班也没有班车,实在不方便。秦局长当时安慰她说:这是暂时的,等局里再有了房子就让她们搬回来。

宋佳妮当时只是把秦局长的话当成一种精神安慰,并没有往心里去,现在听了老杨讲的故事,突然想起了当年秦守仁的这句话。

她听贾大生说秦守仁对现在的班子不满,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矛盾,让秦守仁为自己说话,把自己的房子换回省城去。

想到这个计划,宋佳妮十分兴奋,她立即开始筹划这件事情。并设计了实施步骤。第一步是要广泛发动群众,要让这里的住户一起向局里进行呼吁,人多力量大,呼吁的人多了,才能形成声势。第二步是要于近期抓紧时间去看望秦局长,请他给南郊的住户做证明。

第三步是要请几个分房委员为自己呐喊,不然在分房会上没有人提这件事情也不会引起分房委员会的注意。第四步是要去找冯有义和赵智勇两位局领导谈这件事情,否则党组会讨论时没有人为自己说话也会功亏一篑。宋佳妮设计完了这个计划,内心感到十分得意,虽然比不上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但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

长期的插队独自生活养成了宋佳妮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性格,一旦计划考虑成熟了,就马上实施,绝不拖泥带水。

她利用春节前给老干部拜年的机会,已经和贾大生一起拜访了秦守仁老局长,并且用玩笑的口吻,特意提起了当年秦老说过的话,唤起了秦守仁尘封已久的回忆。春节后,她准备马上去拜访冯有义和赵智勇两位局领导。今天是发动南郊住户的动员会,一定要把大家的热情鼓动起来。

其实,宋佳妮已经盘算过了,即使局党组同意南郊的住户搬回去,也不可能全回去,只能是个别的一、二户,自己按照分房草案已经计算过分数了,在南郊的住户里,自己的分数最高,因此不管一户还是二户,这个便宜都跑不出自己的手心。

宋佳妮为了这次聚会,做了精心准备,不光有大虾,鸡、鸭、鱼、肉,还让老杨从单位拿回来了一些高档的名烟名酒,她认为自己的这顿饭是有聚会历史以来水平最高的,大家一定会非常满意,大家只有吃满意了,才会高高兴兴地听从自己的建议。

楼道里传来了一阵嘈杂的男男女女的欢声笑语和桌子、椅子的撞击声,她知道这是聚会的人来了,想到聚会结束时即将得到的胜利感,宋佳妮微微地笑了,她从沙发上站起来,喜盈盈地到门口去迎接客人。

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的下午是局里离退休老干部学习文件和聚会的日子,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来,老干部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自愿参加。

由于每次来的人都寥寥无几,所以活动地点平常就放在老干部处。这次活动内容是讨论分房方案,而且贾大生事先也通知了所有老干部,这是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能来的一定要来。听说又要分房了,老干部们热情高涨,与会的积极性特别高,平常很少参加活动的也都早早到了会场。

贾大生知道,只要是发钱发物,外出旅游和与福利有关的事情,来的人一定多,所以,他很有预见性地把会场设在了局大会议室,而且向魏局长请示,请学圆帮忙做记录,因为学圆会速记,可以把老干部的意见完整记录下来,他一个人又主持会议又记录实在忙不过来,而且借机会也让学圆熟悉熟悉局里的老干部。

魏局长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给辛处长打了一个招呼,学圆觉得不是本处的工作而且老干部处闲人不少,记录的活儿怎么摊派到自己头上了,但是辛处长发了话,只好被迫给贾大生当了一回书记员。

宽畅的会议室老干部一个人坐两把椅子,也绰绰有余,可一进门离退休的老干部就挤靠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分成两拨儿。

学圆轻声问贾大生老干部为什么要分成两拨?贾大生在学圆耳边小声地告诉他:人数比较多的这拨儿是拥戴原离休老局长秦守仁的,人比较少的一拨儿是拥戴原副局长老徐的。人多的一拨里一个白头发、白须、背微微有些驼,大约60多岁的老干部冲贾大生喊了一嗓子:“大生说什么悄悄话那,这个小伙子是你们处里新来的人。”

贾大生示意学圆站起来,用手指着学圆对老干部们介绍说:“这是我们局新分配的大学生,叫孟学圆,分在收费处。学圆既是分房委员也懂速记,今天专门来给大家做记录。金处长请你们坐的分散一点儿,不用那么挤。”

刚才说话的人叫金大鹏,退休前是生产资料处的副处长,他对着学圆微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对贾大生的话却充耳不闻,贾大生见下面没有人理睬他的话,也就偃旗息鼓,任由他们去了。

这些老干部为什么要分成两拨儿?这与这些离退休老干部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原来的老局长秦守仁,家在陕北老区,他父母生了他们弟兄四个,按照忠、孝、仁、义排列,小弟弟得病死了,剩下他们哥儿三个。

红军长征到了陕北后扩大队伍,地方政府动员他父母送孩子当红军,父母考虑他两个哥哥年轻力壮,是家里的壮劳力,就把14岁的秦守仁送到了部队。因为年龄小,到了部队先给首长当勤务员,后来调到警卫部队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