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曼达勒之战

血染军魂 嘉明道者 2315 字 12个月前

政治委员还算义气,担下大部分责任的同时,辩说中了狡猾敌军的奸计,致使赛音山达丢失。军长同志一听,这还得了,一个旅和两个二鬼子团的损失是小事,赛音山达存集的大量物资与武器这才是天大的事。遂连忙安顿小政治委员同志,再问过中年的军政治委员,得到首肯便点起大军出击。

别说请空军助战,连上报军区都往小里说,否则不是能不能打仗的问题,而是接受组织审查、先坐牢再说。

曼达勒戈壁不属于战略要地,但要绕过它,荒废的时日和路程都不短,急于找回场子的军长和老政治委员同志当不管你前方有何阻拦,你东西两个方向,咱就分兵两下,得到前方状况便一声命令:

“第五骑兵师和第二十六炮兵旅突击曼达勒戈壁以西;第六十二机械化步兵师和蒙军第三骑兵师冲击曼达勒戈壁以东。”

针尖对麦芒,哪个怕那个!苏埃的布尔维克,所向无敌。

第二十六炮兵旅80多门76和122榴炮首先密集炮射,打上一个小时的炮弹再说话。

拒敌的日军第一和第八师团那个苦啊!戈壁比草原还不适合做战场,尽管尽量地挖出标准的战壕和掩体,鹅军打来的76炮弹勉强抵防得住,可122榴弹一落下来,无需击中战壕,光是巨大的冲击波都能将人震死,再加上飞溅的石块和碎石,不少的日军生生被撕裂。

好在日军为防止敌人的坦克一举而破,战壕修得重重叠叠,面积也放得宽,方得以在凶猛的炮击下保存下8成兵力。

桥本道正用工兵铲拍实掩体壁,检查一下自己的单兵防炮洞,没见什么疏漏,便放心手中的兵工铲,拿出毛巾搽下汗,便摆弄起属于自己的莫辛-纳甘步枪。

日军士兵并非不认识莫辛-纳甘步枪。作为第一代无烟火药步枪,莫辛-纳甘足足比三八式步枪早服役16年,38式属于全手动型,而莫辛2型已属于半手动型。最明显的差别是莫辛-纳甘有突出的固定弹匣,而三八大盖没有。

如果论精确度,莫辛-纳甘与三八式步枪不分伯仲。但论威力,38式威力远不足;而论可靠性,莫辛-纳甘更好,从来没有因可靠性而受诟病。而三八式由于日本的稀有金属稀缺,枪膛寿命等指标均都不如俄国货。

因此,除了莫辛-纳甘762毫米子弹对比三八式65毫米子弹,前者威力较大且后坐力稍大外,作战的士兵哪有不喜欢杀伤力有效性高的武器!

三八式相较于莫辛纳甘,优势仅仅在于射程远、精度高。其有效射程为460米,训练良好的士兵可以达到600米,而莫辛纳甘通常在400米内使用,精度相比三八式有所不及。可几百米外人形比准星大不了多少,战场上哪有时间给你慢慢瞄准,都给安装个瞄准镜便扯平了。

第一师团两个旅团以联队为单位在曼达勒戈壁边沿布置狙击阵地,鉴于敌情告警及时,第一和第八师团互为犄角,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战壕工事和反坦克壕的挖掘,士兵们热火朝天地干完活路,忙着熟悉他们的枪械和掷弹筒等,显得比较轻松。

但匆忙组建的反坦克手和防空大队便极为头疼,各阵地上就数他们忙忙碌碌,军官们呼来喝去,士兵和操作手跑来跑去,摸头不太知脑,毕竟大多都是赶鸭子上架。。

鹅式反坦克炮便是zis的2型与3型反坦克炮,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鹅国为军事改革制作的武器,主要有37毫米和45毫米两种型号。

zis-3堪称最著名的鹅国火炮。克虏伯军工集团火炮分公司首席工程师,沃尔夫教授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