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志清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汉卿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城虎在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员会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志清,时称“长安兵谏”。
蒋志清被扣之后,国家党内部一片混乱,以何老西为代表的亲日派趁机争权夺利,欲置蒋志清于死地。何老西以国民政府名义褫夺张汉卿本兼各职,表面上迎合宋三妹,暗地里继续向长安调兵遣将,准备向张、杨方面动武。
12月16日,国家党委任何老西为“讨逆军”总司令,顾同、刘峙为讨逆军西路、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在兰州、潼关调集20个师的兵力对长安进行威胁,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东西呼应,对长安进行军事威慑,并派出飞机轰炸渭南地区,又一次内战一触即发。
何老西的“司马昭之心”,明眼无不担忧,若蒋系崩溃,国民政府不仅仅成为亲日派的天下,新形式下的内战足以形成压垮骆驼的那一根稻草。
事变后,蒋志清先后被送押至长安绥靖公署新城大楼,后迁居张汉卿公馆。蒋被扣押期间,他一度想到了死,甚至想自杀,在一天之内,写了寄其妻宋三妹、两儿蒋经和蒋纬与全国国民三份遗嘱。
蒋志清身为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军事委会委长、国家党席等重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被他的部属张汉卿、杨城虎拘押,沦为阶下囚,失去了尊严和自由;而他经过十年的apot剿feiapot战争,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消灭fei军已经指日可待,长安事变爆发,使他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这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他宁愿死,也不愿受侮辱,不愿放弃apot剿feiapot。
他自被扣押后,态度羞愤绝望,不吃不喝,并坚决拒绝和张汉卿谈判国事;他曾在13日的日记中表白:apot生而辱,不如死而荣。apot他决心自尽。
总之,长安事变发生后,蒋志清从至高无上统治者的权力巅峰,跌落至谷底,沦为他部属的阶下囚,失去了尊严和自由;他踌躇满志的apot剿feiapot计划从此功亏一篑,完全破灭,使他感到屈辱、沮丧、悲伤和愤怒。
事变发生后,他与张、杨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他12日被扣押后,张汉卿曾多次去见他,他态度倔犟,说话赌气,不容分辩;张向他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八条,他严厉拒绝,并痛斥张汉卿,apot深恨其无耻无信一至于此apot。
老蒋的不合作态度,使得事变几乎没有一点解决的希望,整个长安局势乃至全国形式十分凶险。
长安北新街七贤庄,始建于1934年冬,1936年春落成,占地13600平方米,由10座“工”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由西向东排列组成,借《晋书》中的“竹林七贤”而得名。
1936年春夏之交,党人刘dg来到竣工不久正待出租的七贤庄,因这里距火车站较近,考虑到向陕北运输物资比较方便,于是用200块银元租下了七贤庄的一号院。
1936年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七贤庄的一号院“秘密交通站”改为半公开的“fei军联络处”,1937年9月又改为第军驻长安办事处。
由于长安事变的紧张局势,长安全城实行宵禁,普通之人或民众是无法出现在街面上的,能走动的人肯定不简单。
这天傍晚,冷清的北新街道出现的三个明显的外地人,风衣礼服西装皮鞋仿佛是三人的标配,其中两人腰间隐约的凹凸和犀利的眼神吸引着各个不同角落的视线。
紧要之地自然外表平常,实则戒备森严,某个窗台或门缝中,若干长短不一的枪口随着三人的走动而移动着,原本冷清的街道上也似乎多了些不寻常的行人。
三人好似随意走走般便来到北新街七贤庄一号院门口,也不敲门,但见其中一人从门缝中塞进一张小小的纸片后,几人便更是随意的站着等着,再不见有任何多余动作。
不多时,院内隐隐发出快步奔走的脚步声,院门瞬即打开,门外三人信步入内,好似回到自己家一般样。
“畅鹏兄,今晨喜鹊欢叫不停,却不想是你这贵客临门,欢迎欢迎!周某欢迎之至。”
一名气质不凡、眉宇轩昂的中年男子快步迎来说道。说话间,伸出手掌与入门三人中的领头者两手相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