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进攻日租界

血染军魂 嘉明道者 2820 字 2024-04-22

他们一旦发现目标和可疑目标便立即停下,如果用尽他们自身具有的武器都无法清除威胁,他们便回对着空气大声地抱着什么数据,一轮密集炮击便呼啸而来。

进攻部队快速地进入日租界边沿的几处建筑物内,与防守的日军展开类似于巷战的战斗。

一颗颗手雷与手榴弹的爆炸声响起,一面面不坚实的墙壁倒下,一阵接一阵的连续射击枪声响起,一名名暴露的日本士兵和军曹、军官倒下或被物体掩埋掩盖。

半匐趴在一支矮柜上的野藤就雄,一直瞄准着房门外的他,终于扣响了手中的三八步枪,子弹打在一名冲入房内的支那士兵,只见那士兵仅仅晃动一下,端着的枪口随转身便‘砰、砰、砰’三枪打过来。

是的,是三声枪响,野藤扔掉手中的三八步枪,双手握着不断冒血的胸口,心里想着:

“他们的什么枪,不用上膛,能连续射击?”他想大声地告示他的战友们,但眼界中出现另一名支那士兵,手中的手枪‘砰、砰’两枪打来,野藤就雄额头爆开,彻底失去了意识、魂归故里。

野藤还是幸运的,至少他遇到一个冒失鬼,大咧咧地冲进房内,军装和避弹衣上破了个洞。

其余的日本兵连照面的机会都没有,不是被扔进来的手雷和大威力手榴弹给炸飞,便是光看见一只不断冒着火花的枪口在乱跳,直到他自己被打中。

因为他们的军事训练手册与训练内容中,根本就没有巷战这一个名词。

无论日军士兵、不管是军曹或军官,他们只知道如野藤就雄一般,躲在建筑物内对发现的目标射击,而唯一有可能反击的爆破、爆炸物的手雷或炸药包,他们根本就没有配备。

有的只有步枪与刺刀,手枪与指挥刀和自杀切腹用的肋差。而掷弹筒于本土已经装备,但属于军事秘密,在外驻军尚未配置。炮火更别提了,凭着民国军队的窝囊,哪里用得着!

开战十分钟。短短十分钟,日租界防守的岗亭和明垒与退入三栋建筑物内防守的两个中队全军覆没。

其两个中队配置的六挺机枪和三挺重机枪尚都没打完枪机上的首个配弹,即被搁置或缴获,日本的战斗力有待提高!

天津卫事件后,日方对华夏西海湾军队为在华驻军和军事机构下达了一些通告,但并不太全面和详细。

村田二野看着租界外、对面掩体沙袋上伸出的枪支,居然一支枪的样式与型号都未曾见过,这些看起来厚重些的枪支绝不是支那军使用量最大最多的老套筒,绝不是德制系列的武器。他难以想象这些新式枪械具备何种威力。

他将视线转向20米外的代春,内心更充满各种疑问,军部和特高课的通知通告中怎么就没一点相关方面的内容!

这名充满自信的上校军官的军装军容何止怪异!头戴的军盔像是德制的,是金属的吗?怎么还包上一层布料?他军装外面为何套着一件背心?背心与作战有关系吗?武汉也不冷啊!

上校军官的军衔相当于帝国的大佐,配枪有点像柯尔特1911,枪是好枪,可手枪怎么便如此草率地插在腰腿间那么简易的帆布套子里?至少也要像我一样背着只全牛皮的王八盒子。

村田二野再将视线望向布防中的支那士兵。全都带着那种有点类似于德制钢盔的布料头盔,人人都在军装外套一件背心,背心上一个个的凸起应该是挂着的手雷,一排排竖着的弹匣。

对,是弹匣,而不是支那北伐军惯以背挂着的子弹带,也不是日军腰间垮着的子弹盒。他们手里的枪难道都使用弹匣供弹,那到底什么枪啊!如冲锋枪一样的连发步枪?怎么可能!

机枪,数不过来的机枪,两支架的、三脚架的,长长的、满是圆洞洞的机枪,机枪边上是链接的子弹的供弹箱。两支架上连着的是弹链。天啊,不管两支架、三脚架的机枪上全都是弹链,而不是皇军重机枪的供弹条。

村田二野少佐到底还是认出了不怀好意的对手士兵们手中的冲锋枪、步枪和架设好的掷弹筒,心存警惕和不安,这西海湾军队到底是怎么样的部队!

但是他看不到稍远各处的那些枪管后部安装着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和沙包掩体下、房屋背后的迫击炮与炮口朝上的70步兵炮和75野炮,更没看见对手完全没打算使用的坦克和装甲战车。

山崎浩言是名外交官,他企图开战外交活动,但没有人理会他这名外交官,无论他手持简易扩音器,说着华语、日语或英文,他都无法接近支那军布置的警戒线,眼看3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

日军大队在村田二野少佐退开的几分钟后,于命令下亦开始布防,他们想象着于天津卫的同僚一样将要被围困,反击是不可能的,支那军摆在眼前的军力就不低于2000人,超过守军的一倍。

如何应对,还得等大本营的命令下达,才知道如何取舍。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获得任何来自于外部的消息,因为林豹团带来了最为先进的西海湾制造的实验性无线电干扰器。

方圆10公里内,非特定电波,任何的电报机发射波信号根本发不出去,除非他们有可调频的无线电,这可能吗?集成电路这个电气设备用词,全世界还没被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