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打枪而尽量不打人,或是打持枪者拿着的枪械,以解除威胁和导致杀伤过多。
西海湾研制生产的圆头橡胶子弹,不限于防爆,100米内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身体脆弱处被击中,伤残难免。
此时如果民团的谁做好还击的准备,另六七十支索米和狙击步枪就将不止将他们的衣裤打出破洞而已了。
民团伙计们当下可做的只能是在小东江边手舞足蹈‘跳舞’,聪敏些的立即双手抱头趴下,不似被有些动作的人被不是子弹的子弹打得呱呱叫。一阵慌乱后,谁都知道,不知名的对手在放水!否则在这密集的枪声下,真正的打击,难有人能活。
这边的陆上‘造反队’被瓦解,水路一军本是会仙民团的主力军,十一艘木船好不容易被风帆带到象鼻山上游的深水回水区,打头的两艘木船刚架好那挺破旧的哈奇开斯,负责水面战斗的罂粟花另一半在沈楠的号令下出击,两艘平底快船从岸边冲向木船。
钢制的平底快船相对风帆木船,无论是体积还是外形与性能,无可比拟之处。大多民团者根本不知平底快船是何物,却也知来者不善。
不知所以间,手脚快的几名各船头目,急切间下令对快船射击开火,打响的几十只步枪的子弹对带有轻型装甲的钢板快船如同‘隔穴瘙痒’。
而当快船上的机关炮、重机枪打响,民团便没人再敢射击。那动静和巨大的枪炮声,吓傻木船上的人众,如同号令般,民团木船上的射击立即停止。
突突突、通通通。。。强大的威慑式火力将多艘木船水线以下瞬间洞穿,木屑四溅、船边的水花直冒。机关炮多打两炮,那木船便解体。
一时间的江面上,如同开锅的饺子在翻腾。尚没被攻击的几艘木船欲纷纷四散,无动力的风帆木船岂是说动就能动的,拉上布帆还是人力划动,也要有人敢于动作才是!
两艘平底快船上的十几挺重机枪与从船帮边上冒出的轻机枪和冲锋枪等,打出的可不是小东江边的橡胶子弹,真正要人命的枪弹。
快船划过水面,船上的武器及匍匐在船上船帮的武装者,整两只水面上的刺猬。民团‘水军’的木船便如一个个固定的靶子任由之摧残。
既然民团已无斗志,威胁且不再,沈楠便命令机关炮、重机枪停止射击,只让快船横冲直撞,将一艘艘木船在人众的呼喊间撞翻。当即只要不是傻子便知道不跳水就死路一条。
好在南方人大多会水,漓江也不宽,就那几分钟时间,民团主力水军已不存在。虽然没有人中弹,但如在这零上几度的水中泡上一阵上岸后又不及时换上暖和的棉衣、喝几碗姜糖水,感冒发烧致死遂只能去怪罪白家人。
不过,黄季宽不会放过他们,是否有心造反亦是造反。民团1523人,除了12个被橡胶子弹打中手脚筋络活动不便的人外,所有人被带往梧州编入现役,成为八桂或是民国的第一批壮丁。
花艇上的解救行动正在展开。文忠平和段燕作为‘造反事件’的当事人,亦获得了前往观摩‘女人打男人’过程的殊荣。他们俩感慨着北伐中赫赫有名的桂系新军原来出至于西海湾,设想着白家人的处境,亦意识到白家人的悲催。
白德民与白先飞不愧于白健生家族的白家人,具有一定的思维基因,还是比较会动脑筋,‘谋定而后动’,将春夏秋冬作为预设的人质,早早将其人诓到艇上。
当挟持她们上到君莫来与君莫来的老bao、老板被集中在艇顶三层厅堂里时,望着白先飞洋洋自得的神情。她们心里想到这一下可能做不成清倌了。
遂当自己几人的身份由赖以依凭的清倌变成红倌后,两者的身价对比不言而喻,破瓜的破鞋哪里还会有谁替自己赎身。四美不由得对拿着一支破手枪在花艇厅堂里耀武扬威的白先飞恨得咬牙切齿。
君莫来的老板和老鸨以及艇上自有的红倌们并不太显害怕,谁人搞何事都不重要,大家乡里乡亲的,大不了退财消灾。
手持驳壳枪的其中两人还是君莫来的常客,多名相熟的红倌尚在挤眉弄眼,似乎在说‘今晚老娘们的床可空着,搞什么事不重要,生意可得做’!
这边的枪口遂便做做样子,男人们对视几下,心中想着今晚至少算得上‘团购’,以批发价付费哦!
君莫来平日里的‘消费’水准可不低,白家主事今个儿可得好好地出点血,犒赏大家伙一番的吧!
“噗、噗、噗。。。”的轻微撞击声响和一连串跌倒的声音传进三层人的耳朵中。
厅堂中的两位‘熟客’正要迈动脚丫子去查看,阁堂入口处便伸出几支枪口,两人叫声‘不好’,刚想举起手中的驳壳枪,入口处和艇侧的隔间包房内突然冒出的多只枪口轻微震动。
噗噗噗。。。他俩身上便如同被几十块拳头大的石头砸中一般,拿枪的手臂被不明物体击中不知多少下,痛得钻心,手中枪早已落地。
晃眼间,两个显得瘦小的身躯瞬间而至,看那拳头不大,可打在面额上、脑袋顿时发懵,站立不住唯有倒地。
晕倒前,身上衣衫四处是破洞,“这就是被子弹打中的样子吗?怎么不出血”
白先飞比较幸运,他自中弹后便倒在地上、手脚乱舞哭喊呼痛,基于他是最后一个不再具有威胁的人,他没被打晕。
春夏秋冬与君莫来的人等依然不得自由,这些突来的、带着面罩的,身材和身高稍显瘦小的十多个人,手中端着长短不等的枪支,向内朝外地戒备着,一句话都不说。
望着怪异模样园筒筒里乌黑的枪口,众人哪敢乱动,场面上就剩下躺在地板上直哼哼的白先飞。
待到畅鹏等人上艇入座后,人质们方得到释放,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厨子、丫头、红倌等人各回其处,春夏秋冬留了下来,展示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