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非常装备

血染军魂 嘉明道者 3590 字 2024-04-22

子弹蚁大队:大毒蜂手枪、德国p40冲锋枪、德国g13机枪班用机枪、stg-44暴风雨突击步枪、德国沃尔特43半自动步枪、西德g3通用机枪、苏联sks半自动狙击步枪和多用途手榴弹、掷弹筒、枪榴弹。

毒水母大队:大毒蜂手枪、美国汤普森冲锋枪、捷克zb-26式班用机枪、ak-47突击步枪、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美国60通用机枪、苏联sks半自动狙击步枪和多用途手榴弹、掷弹筒、枪榴弹。

特战旅的的各个作战小组和1个加带三脚机枪架的重管通用机枪战斗支援火力组,已经搭配形成了一个中远近的火力体系。

二战期间步兵交火的主要距离在50-100公尺之间,即使到了后世的战争期间,这种火力搭配,在炮火的协助下也有得一拼。

不同于特战旅,dj警卫营和cf特战支队全都采用子弹蚁大队使用的德系装备,狙击步枪亦是老式的英国造李-恩菲尔德狙击步枪,还是区别对待为好,特种部队和特战旅可是畅鹏手中的利器和王牌。

好在德裔军人对能够使用不同于西海湾常规部队的武器已非常满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特种部队”,但令他们自豪的是,他们还装备着特种部队都没有配置的75毫米步兵炮。

jy特工处对自己的武器则很不满意,无非是柯尔特1911型手枪和改进型的连发毛瑟驳壳枪、可点射的p18式冲锋枪,但经过特训的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隐蔽和伪装是他们最好的武器。

畅鹏正感叹着自己已拥有装备精良的军事力量,而无法早日阉割那狗都不日的小鬼子时。

苏小明急匆匆地走过来,低声报告道:

“老板,一队桂军约有6000人从邕城郊外集结出发,在那马镇以北的吊更坡停下了,以他们在八桂自己的地盘却隐蔽宿营的态势来看,恐怕他们不怀好意。其所针对的目标可能是我军,由于情况尚不明朗,不便惊动他们,只查出了领军者是俞作柏。”

“堂堂一个特战旅长,慌慌张张地像个娘们,论实力,特战旅的战斗力不下于民国一个军,你手下是吃干饭的?他们平日高额费用的训练是拿来好看的!滚一边去,别耽误老子喝茶。”

畅鹏说着,不再给予理睬,提起一杯单丛喝下,闭上眼睛回味着浓香的茶味。

苏小明灰溜溜地走开去,张文忠放下空茶杯说道:

“这苏大旅长,扎营前我就和他说过不要来烦老板您,他自己讨得挨骂,‘刀枪不学、学贱’,嘻嘻!”

“你也给老子滚开,没有你的事吗?”

张文忠闻言如同苏小明般,连忙起身跑开去。

畅鹏骂完,对站在身后的王成峰说到:

“给部队每人发5个大洋,大大方方大把地花出去,别给西海湾丢人。”

基于这几年来大都是辛报国与李德林打交道,所以今后如何与桂系共存、相互协同、北伐等后继的军事合作等都是他的事。

结交了日后的八桂大佬李德林这个朋友、铺平了道路,领军等的事务便由辛报国与李德林之间去进行,畅鹏有自己要干的事。

德裔警卫营由于调走了300多名犹太人,余下的800人按行军队形,分成一前一后两个部分以队列行进着,中间是后勤马队;jy特工处早已身作便装分散到各处;cf特战支队和特战旅则是按作战小队为小组分别行进,分布在队伍的前后左右。

各部相互之间,以西海湾电讯研发组研制生产的u波、v波短波电台和无线对讲机保持实时联系。

行军中,几坨马背上的中转电台,能让对讲系统达到50公里,但由于山体的阻隔,通话距离大大的缩短到5-20公里不等。

不过,特种部队里的通讯分队,不时轮换式的在各个路径山头架设中转台,保证着部队的通讯通畅。

畅鹏看着这支几乎由自己亲手建立和训练出来的部队,心里得意之极!

如果自己仅仅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那该多好啊!那岂不玩转民国、震惊世界。但他们的运转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持,所以必须要完善西海湾的各项基础建设和达到一定的标准,他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夕阳落下前,部队到达预定的宿营点,前出部队已设立警戒线,后续部队一到达便落实警戒壕沟、掩体、岗哨、临时指挥部等的规范布置,完成后才开始搭建帐篷、做饭。

这是西海湾军事纲要的严格规定,除了特种作战和特殊任务外,所有排以上的外出执勤单位必须遵守。

守备军的食宿和弹药配备已标准化,各部配置有师级后勤部、团级后勤处、营级辎重、连级补充、排级留存的后勤保障制度。

单兵装备有单人双人帐篷、睡袋、雨具、背包、工具等的行军物资及3个基数的弹药和武器;野战军粮有罐头、压缩饼干、肉干等。

由于这次行动,不在敌占区或交战区等危险地域,后勤便降低了弹药和物资的携带量,多余的运力补充了一定数量的食物,即活禽家畜大米等食物食品,营地一到便杀鸡烹羊宰牛,好不热闹。

有着外围的警备,士兵们放下不轻的标准装备,取下头盔、脱下防弹衣、集中枪支弹药,有前去伙房帮忙的,有成群吹牛打屁、下河游泳嬉闹的。

畅鹏和辛报国、张文忠几人坐在小河边,摆开茶具喝起功夫茶来。

他看着面前的这支军队,心里满意之极,得意的神情现于言表,以他们跨年代的武器配备和战斗力,不计重无力,即使碰上小日本一个联队都可以完胜、给予其歼灭式的打击。

西海湾最早期的武器研发组长张祥生,如今已经是位于煌城的《西海湾第一兵工厂》厂长,这间生产德系枪械弹药的兵工厂内,有一个特殊的车间,由一个警卫连守卫着,没有配发特种证件的人根本进不去。

这里便是特区特种武器研制中心,张祥生任厂长的同时兼任研制中心主任,为便于各类零件的制造,研制中心便设置在这个各种材料、机床、设备齐全的兵工厂内。

研制中心根据储存器内的资料,几乎将资料内存有的武器复制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