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李信跟林佳欣坐在一起。
离起飞还有一段时间,简单的闲聊之后,又聊到了接下来要拍的电影。
当然是林佳欣当女主的那部。
也就是那部《情书》。
这个时代并没有这部95年的电影,李信打算把它拍出来,因为的确太经典了。
这部片子,毋庸多说,直接让岩井俊二封神,而且在上映后的好多年,一直被亚洲各国的影迷津津乐道。
这部片子即便拿到2006年来拍,仍然不落伍。
这部片子成为了那个时代文青或者说文艺青年的心头之好,不过,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太文艺。
对于文艺片来说,这当然无所谓,但对于符合现代观影习惯的影片来说,就有些不合时宜的地方,需要进行修改。
比如,开头直接就可以砍掉七八分钟,紧凑一些,不然观众根本没有耐心,直接下调好评度。
网络时代普遍快节奏,节奏太慢会被淘汰。
其实这是部作者电影,导演以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方式在叙事,很多观众会看不懂。
李信要做的,是保留这部片子优点与美感的同时,尽可能地从作者电影的窠臼里头跳出来,变成一部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爱情片。
这很考验编剧能力,至少目前李信有些力不从心,招了两个传媒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还是拿不出让他满意的方案。
为此,他准备找那些资深编剧合作。
听李信一说,林佳欣就明白了,李信是要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要把这部文艺片拍成经典。
这难度真的很大。
就好比《肖申克的救赎》这种神片,票房惨淡的要命,制片方裤子都赔掉,幸好dvd卖的不错。
这样的片子比比皆是。
要找一个符合李信需求的好编剧,很难。
要到芦荟那种级别才行,当年凯哥导演拍《霸王别姬》,芦荟编的剧本,凯哥老老实实绝大多数都照着拍,可以说芦苇功劳可以跟凯哥并列。
林佳欣想到一个人,推荐给李信,让他找机会见一见。
杜致琅。
李信都没听过这个名字,暗暗记下。
这次整个剧组都是商务舱,拍摄预算还剩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