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挖墙脚

暖暖一笑倾子心 离兮 543 字 12个月前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题。烛之武退秦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b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假设)

d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下列各组加粗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夫晋,何厌之有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焉用亡郑以陪邻

不阙秦,将焉取之

c吾其还也又欲肆其西封

d因人之力而敝之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事完备,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叙述中多用伏笔,暗含意味。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表面交代晋军、秦军分驻两地,实际上为下文烛之武分化秦晋提供可能,为瓦解秦晋联盟埋下伏笔。

b本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如第二段先写佚之狐荐贤,语气非常肯定,让人看到解围的希望;再写烛之武的拒绝和牢骚,为解围又蒙上阴影;然而郑伯的自责与劝告,又最终打动了烛之武,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堪称“尺水兴波”。

c本文集中表现出《左传》善于“记言”的特点,烛之武的一段说辞,由郑国必亡入手,以退为进;进而分析亡郑于秦有害,于晋有益;然后指出晋国亡郑以后,必然进犯秦国;最后点出晋国过河拆桥的不光彩历史,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显示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d本文除了成功刻画了烛之武这一主要人物,一些次要人物也写得极有光彩,如写晋文公,在盟友变故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盲目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寥寥几句,就把一个具有广阔胸怀和深远谋略的政治家的形象勾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