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倭国的老师也站了出来,向刘清语问道“那为什么会有崖山以后无华夏的说法,还有一些什么唐朝文化在倭国的说法?”
棒子老师见状也跟着起哄,说道“对对对,还有明朝文化在棒子。”
倭国老师很看不起棒子,所以没有搭理他,继续说道“请问这些问题您要怎么解释?”
这些说法都是些民间说法,大致意思就是说现代的华夏已经失去了古代华夏那样的气节,也遗失了华夏文化的精髓。
上学的时候经常接触到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华夏文化究竟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整天都只会鼓吹一些今日华夏已非华夏的言论,而不知道去想办法继承这些灿烂的文化。
倭国老师这个问题正中要点,明显就是想要针对刘清语。
身为一个历史老师,接触到的历史比普通人更多,能够知道华夏文化底蕴多么深厚,但是这些话却如同否定了华夏的千年伟业一般。
“我自然也是听说过这些话的。”刘清语说话的语气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些话既然已经存在,否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看来你应该是一位对华夏有些了解的老师吧。”
倭国老师点了点头。
“身为一个历史老师,我想要告诉你的是千年前你们的祖先不惜身死也要换来的知识不是让你现在炫耀用的。”刘清语重重的合上手中的书说道。
倭国老师无言一对,唐朝距今却是一千多年了,当时的倭国倾尽全国之力造船让人入唐,海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这样的历史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还有什么崖山以后无华夏的言论,那算什么?人云亦云而已。”刘清语继续说道。
倭国老师虽然被说的哑口无言,但是对方这样说给了他反驳的机会。
“崖山海战,南宋灭亡,华夏最后的气节全部都断送在这里,甚至连皇帝都被拉着跳海自尽。这种事仅凭您这样的说法恐怕是解释不了的吧。”
孙鑫从男生当中走了出来,他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应该由老师来回答,而是由他们这些学生来回答。
见孙鑫走出来,刘清语笑了笑,默认让他来回答。
“老师,如果你的理解只是这样的话,那我只能说你还不了解华夏。”
孙鑫的话说的倭国老师有些生气,他研究华夏都多少年了,而你一个小屁孩才多大,居然还好意思说我不如了解华夏。
孙鑫拍拍自己的胸口说道“我在华夏出生,在华夏长大,所以我至少要比你清楚所谓的崖山以后无华夏的说法。”
“崖山一战,十几万人共同跳海,你以为是华夏气节消亡了?不,在我看来他是向世人证明了华夏的气节,让后世的人明白,华夏人宁死不辱的气节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从两千年前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到千年前的崖山海战,再到一致对外的近代华夏,这种气节难道变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