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要他死

盛世权宠 陶夭夭 10699 字 2024-04-22

先帝名讳昭璟,昭明太子乃先帝皇兄。若起论辈分来,正是聿帝的皇伯。

昭明太子天资聪颖,文采诗赋治国韬略无一不通,深受先先帝喜爱。其母丁贵妃,当时亦颇得圣宠。

正因如此,先先帝不顾聿国立嫡不立长的规矩,力排众议,执意立了宋昭明为太子。

不想,昭明太子二十五岁那年,游后池,乘舟摘芙蓉,却不幸落水,虽得宫人救起,却染了风寒,高烧不退,未即位而亡。

帝大恸,命人厚葬,入皇陵。

宋昭明虽惊才绝艳,却没有文人迂腐的通病,性情仁厚,体恤民情,颇得当时百姓爱戴。他死后,后人尊称其为昭明太子。

然而——

关于昭明太子的死因,这么些年来一直众说纷纭。

史书上记载昭明太子是落水后高烧不退而亡,民间却传说昭明太子是被当时的五皇子——即先帝宋昭璟给害死的。

宋昭璟为皇后之子,若按聿国百年规矩,这太子之位本该传于他。不想先先帝却突然立了宋昭明为太子,他难免心怀不忿,因此有这种谣言传出也不足为奇。

但不管如何,当时昭明太子的死还是以意外结了案,两年后,先先帝再立先帝宋昭璟为太子,先先帝死后,先帝顺利即位。

这一个扑朔迷离的插曲,便被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从此再无人敢提起。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宋清欢只提了个昭明太子的名讳,聿帝便如此大惊失色,若说这其中没有猫腻,她却是不信的。

聿帝脸上神情变幻一瞬,终于收起了眼中惊骇,强自镇定道,“当然。不过好端端的,舞阳为何突然提起昭明太子?”

“儿臣……从前闲来无事去宫外闲逛时,曾在街边小摊上看到过一本杂谈。儿臣当时觉得有趣,便买了下来。”

说是杂谈,不过是好听些的说法,其实就是野史和民间传说。这其中,自然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皇室秘辛,真真假假,有的看过也就罢了,有的,却非空穴来风。

里面有一则小故事,引起了宋清欢的注意。

“唔?”聿帝拧了眉头,不知她为何突然又提起这个,微一颔首,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那本杂谈中说,当年先先帝之所以那么喜欢昭明太子,除了昭明太子的德才兼备外,还有一个原因——”

顿了顿,觑一眼聿帝的脸色,她接着往下说,“听说昭明太子刚出生之时,手腕内侧便有一朵莲花形的胎记。先先帝认为此乃天降祥瑞之兆,因而愈加看重昭明太子。只是为了不引起后宫其他人的嫉恨,这才一直秘而不宣。”

聿帝的脸色变幻几分,终是点了点头,“此事,朕亦有所耳闻。”

“儿臣曾有一次,无意间看见杨复的手腕内侧也有一个莲花纹样的刺青。”宋清欢缓缓说出了事情的重点。

她对聿帝说的这番话,真假参半,也是她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唯一一个稍微合理的借口了。

她的确无意间见过杨复手腕内侧的莲花刺青,却是在上一世之时。当时她并未细想,还是很久以后知晓了杨复的身份,才将其与昭明太子的莲形胎记联系起来。

昭明太子死前只留下一女,其女后被封作郡主,赐“”和婉“封号。及笄后先帝将和婉郡主赐婚给了朝中大臣之子,又赐府邸另住。前几年其夫君调任扬州刺史,和婉郡主也随之南下,已几年未曾回京了。

不过,昭明太子生前代父下江南巡视时,曾遇一红颜知己,听说想将那女子纳为良娣,只是那女子身份不高,先先帝未允,后来便不了了之。传言,那女子当时已怀上了昭明太子的骨肉。

昭明太子意外去世,那女子也跟着销声匿迹,带着尚未出生的孩子不见了踪影。

”听说昭明太子曾有个红颜知己怀了他的骨肉,昭明太子意外身亡后,孩子的母亲便不见了踪影。算起来,那孩子若还在人世,现在其儿子也该是杨复这般大吧。父皇觉得,这一切,难道都只是巧合么?“

听了宋清欢的话,聿帝脸色微变。

若把这一切发生的事都归咎在巧合上面,着实有些说不通。

他曾有所耳闻,在江南某些地方,刺青文化盛行,有时,同一户的父子爷孙都会纹上相同刺青,代表某种传承。

如果杨复当真是昭明太子的孙儿,那么,他手腕上的这个莲形刺青也就说得通了。也许是缅怀,也许是铭记,也许是一种提醒。

这么一想,就不难猜出宋清欢在暗示什么了。

见聿帝脸上神情变幻,宋清欢亦沉了目色,郑重开口道,”父皇,这虽然只是儿臣的猜测。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您想想,如果杨复没有其他特殊身份,怎会有人愿意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来救他呢?无非是看中他身上有利可图罢了。“

聿帝深吸一口气,定定凝视着宋清欢,将脑中呼之欲出的猜测缓缓说了出来,”你是说,你觉得当年那个女子偷偷生下了昭明太子的遗腹子,并将其抚养成人。而那个孩子,也已长大成家,其儿子,便是杨复?“

宋清欢重重一点头,神情凝重,”这正是儿臣的猜想。“

聿帝不说话,垂眸陷入沉思。

宋清欢觑他一眼,斟酌着开口,”当年昭明太子身亡的原因,民间传言众多,也许……那女子受人蛊惑,也信了谣言,心有不甘,欲替昭明太子报仇。或许当年昭明太子的遗腹子也曾想举兵起事,却因种种原因未成,故而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杨复的身上。“

一顿,语气愈加凝重,”儿臣以为,杨复名字中的这个复字,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杨复,他想复的……大概是昭明太子的国吧?

如果当年昭明太子没有身亡,最后即位的毫无意外会是他。那如今坐在聿国这个皇帝宝座上的,可就不是聿帝,而是昭明太子一脉了。

那么在杨复看来,这皇位本就该是他和他父亲的,所以才想方设法想要夺回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聿帝眸色冷凝,神情肃然,似受了极大震动。

如果这真的就是杨复的真实身份,那就等于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任这把利刃高悬在自己头顶,并且没有丝毫察觉。

若不是误打误撞正好出了荀美人与杨复这一桩事,也许杨复现在还蛰伏在宫中,冷眼观察,只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给自己致命一击。

思及此,阵阵后怕涌上心头。

不自觉地想到种种可能,忍不住浑身冰冷,身子一颤。

甚至,如果舞阳没有发现杨复手腕内侧的刺青,或者没有联想到昭明太子身上,那杨复的身份仍不会被察觉。因着杨复与荀美人之事是皇族丑闻,就算杨复如今越了狱,他也不会大张旗鼓派人搜寻。

那么日后,他极有可能趁其自己不备,带了叛党卷土重来,杀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聿帝越想越觉得可怖,垂在身侧的双手紧握成拳,眸色阴鸷,眼中透出浓浓怒意。

他向来自傲,这次居然被蒙在鼓里这么久而不知,让他如何不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嘴一张,刚要唤了人进来吩咐下去彻查,却忽然觉得心脏处又是一阵绞痛。

一口气吊在嗓子眼里喘不过来,苍白的唇一面,面露痛苦之色。

宋清欢一惊,忙上前搀扶住他,”父皇,您怎么了?“见聿帝不说话,只用手揪着自己的胸口,当下明白过来。

父皇这是又犯心绞痛了。

忙搀扶着聿帝走到上首的龙椅上坐下,一面替他顺着气,一面急急大声唤了钟怀进来。

”钟公公,父皇又发病了,你赶紧派人煎服药来给父皇服下。“因着聿帝这病,太医院前前后后开了不少药方,虽然都是治标不治本,但好歹能遏制病情,缓解疼痛。

却见钟怀面露为难之色,站在原地没有动。

宋清欢皱了皱眉头,心中狐疑,又唤了一句,”钟公公?“

钟怀觑一眼龙椅上的聿帝,见他没有要开口的迹象,这才无奈解释道,”殿下,皇上先前叫奴才把所有太医院开的药都给扔了。“

”为何?“宋清欢一惊,不解问道,手中替聿帝顺气的动作仍是未停。

钟怀愈发无奈,一五一十同宋清欢说了出来,”皇上觉得太医院开的那些药都没用,对他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所以不愿意用了。“上次聿帝被安阳帝姬气着,他本想叫太医,就被聿帝给制止了,后来还叫他将宣室殿里所有的药都扔了出去。

他当然不赞同这种做法,但皇命难为,只得照做了。这会子叫宋清欢问起,忙同她说明了情况,想着宋清欢或许能劝劝聿帝。

宋清欢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看一眼面露痛苦之色的聿帝,眼中闪过不赞同。但这个时候也不能再次刺激到他,沉思一瞬看向钟怀,”钟公公,替父皇倒杯热茶过来。“

钟怀应了,很快捧着茶盏走过来,递到宋清欢手中。

宋清欢接过,揭开盏盖轻轻吹了吹,然后送至聿帝嘴边,柔声道,”父皇,喝口水,消消气。“

聿帝听话地张开了嘴。

半杯热茶下肚,聿帝的神情似好了些许。

宋清欢又喂他喝了一点,这才将茶盏递还给钟怀,凝视着聿帝,语声轻柔,”父皇可觉得好些了?“

那阵痛过去之后,聿帝的眉头果然舒展了些许,虚弱地点了点头。

宋清欢知道他现在身子弱,也不再提方才那话,只微微蹲了身子,”父皇不如先回宣室殿歇息片刻可好?“

聿帝却是摇摇头,紧握着龙椅两旁的把手,支撑着想要站起来。

宋清欢忙按住他,又劝,”儿臣知道父皇担心杨复之事,可再重要的事,也比不过父皇的龙体。您现在身体虚弱得很,可千万不能再强撑下去了。儿臣还是找个太医来给您瞧瞧。“

”朕不用看太医。“聿帝仍不听劝,面上犟得很。

宋清欢无法,心知父皇骤然知晓了杨复的身份,难免心存芥蒂,若是不解了他这个心结,必然不会回宫休息。

想了想,提议道,”父皇,您若不放心杨复一事,不如请太子来负责此事。您最近实在是太过操劳,若再不好好休息,把身子累垮了怎么办?“

”是啊。帝姬说得有理,皇上,您保重龙体要紧啊。“钟怀忙跟着附和。

聿帝这才收了要起身的势头,只面上仍有不郁。

在椅子上坐了片刻,约莫觉得心口好受些了,这才沙哑着嗓子叹一口气,”罢了罢了,这身子……当真是大不如从前了。“

看一眼钟怀,”去,把太子叫来。“

见聿帝把自己的提议听了进去,宋清欢才微舒一口气。近日聿帝连连动怒,若再这么下去,身子铁定吃不消。

她虽然对聿帝的感情算不得深厚,但毕竟是自己的父皇,血浓于水,到底狠不下心来不管不问。况且,此时聿帝若出了什么事,于她并没有任何好处,因而愈发尽心尽力起来。

至于调查杨复一事,她本是想提五皇兄之名的。但父皇此时对五皇兄并没有多少好感,贸然提出,只会适得其反,还是得徐徐图之才好。

钟怀应了,唤了人进来去东宫传话。

宋清欢见太子快来了,自己再待在此处似有不妥,便萌生了去意。望一眼仍是眉头紧皱的聿帝,柔柔开口告辞,”那父皇就先好生歇着,儿臣改日再来看您。“顿了顿,望一眼去而复返的钟怀,还是劝了一句,”父皇,您好歹听儿臣一句劝。太医的药方虽不能治本,但好歹能遏制住病情,您平日里还是按时用着药,儿臣也能放心些。“

不知是不是连日病痛缠身,聿帝今日倒不似往常那般执拗,闻言也只轻轻点头,露一抹苍白的笑意,”倒也是这个理,朕倒是越活越回去了。罢罢……“看向钟怀,”还让太医开了方子过来,每日给朕煎服便是。“

钟怀忙应一声,笑言,”还是殿下的话管用,早知如此,老奴就该早早请了殿下来劝。“

听得他这打趣的话,聿帝也舒展了眉头,望向宋清欢的眼神愈发柔软起来,心中慨叹。到底……是阿璃的孩子,便是这么多年自己对其不闻不问,也依旧如此孝顺体贴。这么一想,心中对宋清欢的喜爱用多了几分。

宋清欢也抿唇一笑,顺着他的话头接着打趣,”既如此,日后父皇若是再闹性子不肯吃药,钟公公只管派人来叫我便是。“

”好啦,你们还真把朕当小孩子了。“聿帝眉头一展,嘴角难得的露出一抹笑意。他素来严肃,这会子竟也跟着开起玩笑,倒让钟怀也生了奇,愈发朝宋清欢多瞄了几眼。

平日里只觉得平阳帝姬最为得宠,这会子瞧起来,竟还是舞阳帝姬最得皇上的心意。

宋清欢估摸着派去请太子的人也该到了,起身朝聿帝一福,”父皇,太子该来了。那儿臣便先告辞了,改日待父皇得了空,儿臣再来看您。“

不想,聿帝却是随手摆了摆,道,”也不是什么外人,又是你都知道的事,你也留下一道听听。最近朕是忙得焦头烂额,若是有吩咐不到位的地方,你也提出来给朕听听。“

说着,看向钟怀,”给殿下看座。“

宋清欢心有诧异。

严格说起来,聿帝与宋琰要谈的可是国事,父皇竟叫自己旁听,这……可是从前不曾有过的事。悄然看一眼聿帝,却见他未有半分异色,仿佛方才所说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般。

心思转了转,也不多话,清脆应一声,不动神色地坐了下来。

自从昨日与苏镜辞见过一面之后,她便彻底断了先前那个借苏镜辞之手避开沈初寒的荒唐念头。那么,摆在她眼前的就只有最后一条路了——

孤军奋战,以一己之力与沈初寒抗衡。

要做到这一条,头一条,就是得扩充自己的势力。而要在宫中站稳脚跟,得了聿帝欢心是必不可少的。没想到今儿走这么一遭,倒误打误撞得了聿帝的信任,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果然不多会,殿外便响起了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宋琰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处。

进了殿,宋琰朝聿帝行了礼,目光一瞥,落在一旁的宋清欢身上,眼中闪过一抹诧异。

父皇要同自己议事,舞阳怎么会在这里?

见宋琰望过来,宋清欢起身朝他一礼,神情不疾不徐,”见过太子皇兄。“

宋琰笑笑,敛下眼中诧异,也略略颔首,”七皇妹。“

等两人见了礼,钟怀便上来请宋琰入座。

”不知父皇今日唤儿臣前来,所为何事?“宋琰直了身子,恭恭敬敬看向上首的聿帝。

聿帝缓缓抿一口杯中茶水,透过袅袅白雾看他一眼,目光又恢复沉然,”琰儿可听说了昨日之事?“

宋琰迟疑一瞬,点头道,”父皇可是问昨夜天牢被劫一事?“

一听这四个字,聿帝顿时又一阵气血上涌,勉强也压住内心的怒火,用鼻腔哼了一声,算是应了。

宋琰眼珠子转了转,心中有几分惴惴。

昨夜天牢被劫一事可是大案,他一早起来便听说了,正暗自心惊之际,却听得父皇唤他前来承明殿,不免有几分惴惴,没想到竟真是为此事而来。

聿帝沉默片刻,忽的望向他开了口,”琰儿可知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

宋琰一愣,迟疑着点了点头。

昭明太子之事他自是听过,不过当年昭明太子死得有些蹊跷,先帝即位之后,宫里之人就渐渐不大谈论此事了,却不知此时父皇突然谈起,又是何意?

聿帝接着往下又道,”当日昭明太子去世得突然,太子妃只得一女,却另有一遗腹子流落民间。朕怀疑,这杨复,极有可能是昭明太子的孙儿。“到底心中有芥蒂,便也未多说,只言简意赅地说了下情况。

宋琰一惊。

只听说当日昭明太子去世得蹊跷,却从未听说他还有一个遗腹子在民间。不过父皇既然这般说了,想来是做不得假了,点点头,继续往下听。

”这杨复不知受了什么贼人的蛊惑,竟暗自潜在在宫里,妄图借机对朕下手!若非此番牵扯出他来,这般危险的人物还不定在朕身边潜藏多久!“说到这里,面色一冷,好不容易压下去的怒火又涌了上来。

钟怀忙又替聿帝斟了盏茶。

聿帝略略喘口气,语气愈加严肃起来,”如今杨复不知被何人劫走,他在明朕在暗,实在是危险重重。他一日不除,朕便一日不得心安。但近日朕的身体颇有些力不从心,你如今年纪也大了,是时候该替朕分忧了。此事,朕便交与你去办,务必尽快将杨复极其逆党捉拿归案。“

宋琰先是一惊,继而大喜。

他虽早早封了太子,但宋懿却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父皇又对其颇为倚重,每每让宋琰生了危机。

只是父皇不知是念他年纪尚轻,还是对他的能力不信任,从来不把什么大事交与他去办,这两年,他愈发惴惴惶恐起来。

没想到今日父皇将这么重要的事交与自己去做,不免欣喜若狂起来。然细细一想,却又生了担忧。

杨复既是昭明太子的后人,又蛰伏多日,还能从重兵把守的天牢中逃出去,想必不是什么等闲之辈。若是自己迟迟未能将其捉拿归案,父皇那边……恐怕难以交差。

见宋琰撩眼看自己,面露迟疑之色,聿帝眉头皱了皱,语气一沉,颇为不满,”怎么?你不愿意?“

”不不。“这种情况下,宋琰哪敢违背圣意,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走到殿中,朝聿帝一跪,口中高声答道,”儿臣领旨,定会早日擒得逆贼,让父皇安心。“

”好。此事便全权交与你,若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与你二皇兄商议。“

听到宋懿的名字,宋琰脸色一僵,眸中闪过忿然之色,面上只不显,依旧恭谨应了。

却不想聿帝忽的别了头,看向一旁的宋清欢,柔了语气,”舞阳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宋清欢应一声,也走到殿中,盈盈一福,清泠开了口,”杨复深知羽林军行事手段,昨夜天牢被劫,羽林军和期门骑定会在城中大肆搜捕,所以这会子早已出了城。但他若想起事,就必会偷偷潜入建安。所以儿臣以为,太子皇兄不妨派重兵把守城门,务必对所有出城和进城之人严加盘查,不要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聿帝沉吟着点头,”舞阳之言,甚是有理。琰儿,便照舞阳方才所说去办。“

”诺。“宋琰忙应了,却不免多看了宋清欢几眼,心中狐疑。这七皇妹,何时竟得了父皇青眼,就连谈论如此重要之事时也让她在一旁听着?

心里打起小鼓,思忖着待回去后定要快快将此事告知母后才是。

”好了。“聿帝昨夜又是一宿没睡,早已疲惫不堪,见事情都已吩咐妥当,疲累闭眼地抚了抚眉心,有气无力道,”你们都先退下吧。“心中不放心,再次睁眼嘱咐一句,”琰儿,此事兹事体大,你务必要全力缉贼才是。“

”儿臣遵旨。“宋琰忙再次应下。

见聿帝再无甚吩咐,钟怀便亲自请了宋琰和宋清欢下去,直送到殿门外方才折返。

宋清欢朝宋琰一礼,略略一笑,便要转身离开。

不想,宋琰却在身后唤住了他,”七皇妹。“

宋清欢转身,笑得端庄有礼,”太子皇兄还有事吗?“

”七皇妹是来看父皇的?“他眼珠子一转,探起了宋清欢的口风。方才出来的时候,左思右想还是有些不放心。父皇向来不看重舞阳,怎的今日突然转了性?莫不是这丫头……

宋清欢又是一笑,假意听不出宋琰话中的深意,”听说昨夜发生了劫狱之事,我担心父皇的身体,便来看看。“

”七皇妹有心了。“宋琰定定打量着她,试图看出什么来。

宋清欢却仍是笑笑,再不多说,那清皎如泉的眸子落在宋琰面上,倒将他看出了几分心虚,略显尴尬地笑笑,”那我便先回宫准备此事了。’

宋清欢颔首,愈发有礼,“太子皇兄慢走。”

说着,也带了宫女转身离去。

望着宋清欢娉娉袅袅的身影,宋琰眸中神色愈深,原地顿了片刻,猛地转身,往长乐宫方向去了。

四方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