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正阳耸耸肩,“这无需隐瞒,资源有限,尤其是在真阳没有寻找到可以和市经开区匹敌的资源和基础优势前提下,市经开区每吸引到一个项目,就意味着真阳少一分机会,这很正常。”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真阳和市经开区是竞争对手,不可调和?”袁成功脊背耸直,眉峰凛立,语气也有些不善,“那正阳觉得我们胜算有多少?”
“如果我们和市经开区全数对标,恐怕机会不多,至少近期是如此,市经开区在复兴大道东段和启航路这一区域的基础设施投入很大,资金投入强度远超我们真阳,而且还有雀巢食品、卡夫食品、顶益和华众电子这些大型知名企业落户带来的光环加成,我们没有太多胜算。”
沙正阳坦然应答。
袁成功眉峰终于拧成了一团,一只手按在椅子扶手上,嘴角微微下挂,显然是对沙正阳的这个意见很重视。
沙正阳是最了解市经开区底细的,但他现在即将成为真阳县的县长,不可能用这些大话来吓唬自己,因为这既无必要,也吓不住人。
“市经开区的规划构想是进一步巩固食品产业的优势,另外也要按照市委的意见在电子电器产业上做文章,现在他们正在接洽一批有望从浙江台温那边过来寻找机会的企业家,在这方面市经开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有力的环境。”
袁成功默然不语。
基础设施投入上不如对方,名气和影响力也不如对方,更重要的是经开区已经打造出了一批在招商引资和服务上很有战斗力的团队,真阳在这方面就要弱得多,这个差距不是沙正阳一个人过来就能你转的。
袁成功打量了一眼沙正阳的表情,眉头有些阴霾,但是更多的还是沉着自信。
“正阳,你应该有应对之策吧?”袁成功展颜一笑。
“现在还真没有,但是我个人认为,第一,电子电器产业这个覆盖范围很大,尤其是其配套产业链相当宽泛,别说我们和市经开区,就算是再来两个区县,一样有发展的纵深机遇,……;”
“第二,适度错位竞争对双方都有利,未必要在每个细分产业和项目上都针锋相对,……;”
“第三,真阳县经开区也不必局限于一隅,真阳范围要比市经开区大得多,有更丰富的资源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寻找我们自己的增长极。”
沙正阳的三点建议并没有缓解袁成功的压力,他皱着眉头道:“正阳,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觉得恐怕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错位竞争,更要从如何强化自身竞争力来做文章,你说的第三点,我很赞成,光靠县经开区就能让全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这既不现实,也会有所偏废,形成更大的发展不平衡。”
沙正阳也吐出一口浊气,他早就知道袁成功没有那么容易被说服,这家伙本身个性就强,有一股子不服输的性格,这种情势下更不会轻易认输。
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市经开区占着优势,陆健的能力不弱,又有钱正掌舵,就算是奚重山、曹河川和卢雅都离开,但是像胡志洋、晏家林这些人都已经成长起来了,一样可以扛起重担。
“成功书记,真阳的发展恐怕还是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评估,根据我们全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有一点我坚信,真阳一百多万人,位置优势凸显,没有理由会被市经开区压住风头,全市也没有哪个区县可以压住我们真阳的风头!”
沙正阳的话语铿锵有力,自信满满。
雷霆的问话让沙正阳无言以对。
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没有答案,或者说心中无数,所以无法回答。
他甚至连顾湄家庭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都不清楚,他也没有刻意去了解,而齐瑞芬作为顾湄的闺蜜,好像也没有提到过顾湄的家庭,只是说顾湄家境很不错,其父应该是在经商,应该颇有家资。
这种感情能维系多久,或者就像是雷霆所说,疯狂的燃烧之后就是余烬,那真的和孙妍这段感情又有何区别?
雷霆把沙正阳送到了幽园门口就离开了。
沙正阳刚踏入大宅大门,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微胖青年早已经迎了上来,“沙县长,您好,我是袁书记的秘书小谷谷同生。”
“你好。”听见人喊自己沙县长,沙正阳还有些不太适应,真阳县人大还没有过会呢,理论上自己还只是真阳县委副书记。
“袁书记已经在那边等您了,我带您过去。”
微胖青年谷同生不是第一次见到沙正阳,但是沙正阳却是第一次见到对方。
以前沙正阳和袁成功在一起时,这位秘书从未出现过,感觉袁成功平素一般不喜欢带秘书出来。
“好。”沙正阳点头。
沿着大门进去,身着旗袍的女服务员微微欠身,粉妆玉琢,姿色都不赖,堪比日后三四线城市里那些所谓的房车展的模特儿了。
在这个时代,在宛州,这绝对又开了一个头炮。
也不知道这家幽园的老板是从哪里借鉴来的,但是放在现在的宛州,绝对逼格满满,高大上的风骚气息迎风飘出三十里。
微胖青年把沙正阳带到了一处幽静所在的茶室,上边居然挂着一副楹联,“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横批是“何陋之有”。
也不知道这幽园主人是附庸风雅,还是真的是一代儒商了。
茶室不大,两张酸枝木的官帽椅,估计是高仿的,不太可能是明代的,还有一张高脚茶几,袁成功坐在靠左那张,正在饶有兴致的为茶注水。
把沙正阳引到,谷同生就掩门离开。
袁成功也没有起身,直接招手示意沙正阳入座,“坐,正阳,尝尝明前龙井,一个朋友从杭州带回来的,他说质量如何不敢保证,但是肯定是明前的。”
“嗯,杭州龙井自然是不错的,但其实咱们宛州的茶叶也还是很有历史的,像桐山的山中野茶,宋代就很有名。”
沙正阳随口挑起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