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鸣也是一个干净利索的人,喜欢开短会,唐华和明永昌介绍,他也就一边表态,三下五除二,不到半个小时这个碰头会就结束了,拿明永昌的话来说,创造了宛州市高官碰头会历史。
接下来明永昌和郭向阳也就把沙正阳的工作交代了,首要任务,选秘书,其次,就是抓紧是熟悉和了解宛州以及市委办的情况,同时下午还要开一个市委办机关党委会,沙正阳也成为市委办机关党委成员。
“正阳,恐怕前期的调研你还是得陪着林书记,虽说林书记说没有必要,但是你知道林书记也才来,咱们这边人都还不太熟悉他的习惯,你跟着在一起,方便一些。”明永昌一边走一边道。
“行,这边就请郭秘书长早点儿把人选名单拿出来,咱们早点儿替林书记把秘书给明确了,我也好找点儿交差。”沙正阳也乐呵呵的道。
“嗯,已经给市直机关几个单位打了招呼了,还有就是咱们市委办里边,正阳你也可以选一选。”郭向阳也觉得头疼,这风声一传出去,立马就引起了无数人关注。
给市委i书记当秘书,对所有人来说无疑都是一条终南捷径,如果能入市委i书记法眼,日后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沙正阳也询问过林春鸣对秘书的要求,林春鸣曾经半开玩笑的说像沙正阳这样的最合适,当然这是玩笑话,后来林春鸣也提了几点,一是头脑清醒,二是态度端正,三是要有一定文字能力,四是最好年龄不要太大。
最后一条沙正阳也问了林春鸣的具体标准,林春鸣的回答是最好在三十岁以下,看来他在汉都对展涛这个秘书还是比较认可的,沙正阳就只能按照展涛的标准来寻找。
市委办这边三十岁以下的人员不多,要么就是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沙正阳觉得林春鸣恐怕不太喜欢这类太过于稚嫩的角色,三十多岁的干部倒是不少,但又不符合林春鸣的标准。
沙正阳自己大概勾勒了一个标准,大学毕业,最好是中文、历史、政教这一类文科类毕业生,男性,三十岁以下,工作三年以上,有办公室工作经验,形象气质合乎标准,文字能力上佳,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勤学肯干。
后面几条有点儿抽象,不太好认定,但是前面几者可以筛掉不少。
郭向阳的工作效率很高,很快就已经让人给沙正阳送来了几份简历,基本上都是来自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这样的部门中,也有包括市教育局以及宛阳区和龙陵区的一些人选。
粗略的看了一遍,应该说看上去都不错,能够被各部门推荐过来的,当然都是优中选优的,如果不是林春鸣初来乍到,宛州市委这边和林春鸣都不熟悉,这份工作也轮不到沙正阳来。
下午的市委办机关党委扩大会,除了机关党委委员外,还包括各处室的负责人,明确了沙正阳的工作分工,协助郭向阳副秘书长分管秘书一处和综合一处,同时还要主持市委政研室工作。
市委政研室另外一名副主任向文广已经五十好几了,还有一年就要退二线,早就开始了他的喝茶看报钓鱼下棋生活,所以也乐得清闲。
见沙正阳若有所思,姚莉倒是帮沙正阳解了围。
“小沙,都一样,咱们宛州是老城市,发展慢了,贷帐多了,所以财力一摊薄,就更顾不上了,公安局还算修了几栋房,可我们检察院就只能跟着市委市政府的干部们一块儿排队挤了,更惨呐。”
“嗯,宛州这几年的确发展慢了,比起汉都距离在拉大,我去过涪岗和昭阳,都比宛州发展快,城市面貌也比宛州好,这都需要财力支撑。”沙正阳也只能说点儿这些没盐没味的话,“不过宛州条件好,只要发展起来,就好了。”
“小沙,你这就是在安慰我们了,宛州自然条件好也不是这几年才好,从古至今都好,这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还是看领导。”常磊笑着道:“算了,说这些没意思,你还是将就着烧点热水擦拭一把吧。”
各归各位。
沙正阳简单洗漱了之后,也就直奔林春鸣居所。
林春鸣住的地方在距离他所居住的小区不到五百米的一处平房宅院中,这里是原来老宛州地委领导的宿舍区,有大大小小七八处院落,宛州市委一直保留着几处小院,算是为经常调整的主要领导预留的住所。
郭向阳专门和沙正阳介绍过,而昨晚在回来之前,沙正阳也让廖师傅专门拉着他去跑了一圈,明确了位置。
沙正阳到林春鸣居所时,才发现林春鸣已经收拾停当了,“林书记,我来晚了。”
“不晚,刚合适。”林春鸣提起包,沙正阳要替他拿,他摆摆手,“不用,你不是秘书,是市委办副主任,只是临时顶替一下,走,咱们出去吃早餐。”
沙正阳陪着林春鸣出门,人民中路这一带是主干道,并没有太多的饮食店,当然也有本地饮食服务公司开设的门店,但林春鸣显然不愿意去吃,走了一圈拐进一条巷子,巷子上悬挂的店招表示着正在营业。
“正阳,我吃烩面,加碗牛肉汤,你来点儿啥?”
林春鸣看样子对宛州并不陌生,沙正阳很快就反应过来,林春鸣是在宛州读的书,在宛州生活了三年,只是他都走了这么多年,怎么看起来还是对宛州不陌生啊。
“我也来碗烩面,再来碗豆浆。”裕城烩面在汉东地区颇为有名,用大羊骨熬制的汤汁格外浓香,煮出来的烩面就更不一般,沙正阳在汉都也吃过裕城烩面,味道的确不错,在宛州吃,自然就更地道。
“林书记,您好像很怀念在宛州读书的时候啊,您毕业之后,还回过宛州么?”沙正阳好奇的问道。
“嗯,在安襄工作时基本上一两年就要来宛州一趟,主要是有同学在这边,像裕城和东峡我都有同学,后来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之后,差不多每年也会来宛州一两趟,那是因为工作,呆的时间都不长,不过只要在宛州住,我早上都是自己出来吃,晚上也尽可能争取自己出来吃,不吃宾馆里的饭。只是到汉都工作之后,就没时间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