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贺泽贞的后路已经铺好了

锦衣镇山河 肥胖的可乐 3331 字 12个月前

二十二岁的魏忠贤,走进了大殿:“皇上,奴婢在。”

万历帝道:“贺爱卿牙口不好。朕记得,御膳房有江南新贡上来的香糯。炖粥是极好的。你陪贺爱卿去御膳房取一些,再把他送出宫。”

魏忠贤拱手道:“是,皇上。”

贺六跟魏忠贤出了永寿宫,走向御膳房。

走了片刻,贺六道:“魏小公公,我老了,腿脚不好,咱们站下歇一会儿吧。”

魏忠贤道:“是,六爷。”

贺六问:“没记错的话,魏小公公今年二十二?”

魏忠贤道:“六爷好记性。奴婢犬龄二十二。”

贺六笑道:“二十二岁,便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魏小公公前途无量啊。”

魏忠贤道:“六爷过誉了。奴婢只是为皇上效些犬马、微末之劳罢了。哪像您这样一等一的大忠臣,替皇上办的,都是些关乎朝廷社稷的大事儿。”

贺六道:“你比我家泽贞,大了那么十多岁。泽贞那孩子,性子孤僻。原来汉骄在京城,他还能有个兄长照应。现在汉骄已经去了山东当县令。唉,泽贞形单影只的,可怜的很啊。若魏小公公不嫌弃,我看不如让泽贞认你做义兄,如何?”

贺六这只老狐狸,一生见过无数的人。现在,他已经练就了一双看人的火眼金睛。他认定,魏忠贤将来必定权势熏天。现在让泽贞认他当义兄,是为了多给泽贞找一个靠山。

魏忠贤虽然年轻,却城府很深。他闻言内心一阵狂喜,面色倒是很平静。

跟锦衣卫六爷的孙子结干亲?这是何等的荣耀?谁不知道,六爷深得皇上信任,又掌管锦衣卫几十年。在朝中一呼百应!魏忠贤正愁自己身份卑微,找不到机会巴结贺六呢。贺六竟主动向他示好。

魏忠贤跪在贺六面前:“奴婢何德何能,怎么敢跟一门忠良的贺家结干亲?”

贺六笑道:“魏小公公,你是司礼监年轻一辈支应太监中的尖子。迟早会有一番大作为。到那时啊,泽贞遇事免不了要你帮忙呢。”

贺六哪里能想到,魏忠贤将来不是有一番大作为,而是在朝堂上有一番胡作非为!数十年后,魏忠贤成为了大明开国以来,权势最骇人听闻的第一大太监。大明亲王只敢称千岁,朝中官员们却称魏忠贤为“九千岁”!

魏忠贤道:“六爷如此看重奴婢。奴婢要是再推脱,倒是不识抬举了。”

贺六笑道:“好,就这么说定了。我回去挑个黄道吉日。请你来寒舍,让泽贞跟你斩鸡头,烧黄纸,义结金兰!”

陈炬成了贺泽贞的干爷爷,王之祯、骆思恭成了贺泽贞的干爹,王锡爵成了贺泽贞的老师,魏忠贤成了贺泽贞的义兄。等王安回京后,贺六还打算让贺泽贞拜王安为干爷爷。

若干年后,贺泽贞虽无亲生父母,一圈干亲却都是权势熏天的大人物。当时京城里的人,都称他为“京城第一少”。

皇宫,淑德院。

郑贵妃跪倒在万历帝面前。

万历帝凝视着他深爱的女人,良久才开口:“栽赃贺六,是你跟张鲸合谋的吧?”

如果换做其他寻常的嫔妃,一定会矢口否认。

郑贵妃在万历帝面前,却丝毫没有隐瞒的说:“是!此事的确是张鲸与臣妾合谋。”

万历帝道:“你现在该对朕撒谎的。”

郑贵妃用一种泼辣的口吻说道:“臣妾为什么要对皇上撒谎?凭什么慈宁宫、坤宁宫里的那两个女人,可以联起手来,用什么巫蛊案陷害臣妾和洵儿,臣妾就不能陷害他们最忠实的走狗?!”

万历帝之所以如此宠爱郑贵妃,就是因为她身上有着一种不同于寻常嫔妃的泼辣性子。

万历帝一声叹息:“唉,你错了,大错而特错!贺六不止忠心于李太后、王皇后,更忠心于朕啊!你要陷害他,就是陷害朕的大忠臣!”

郑贵妃不甘示弱的说道:“谁不知道,他贺六一门心思想帮皇长子坐上太子之位?有他在,我们洵儿迟早是要被他害了的。”

万历帝龙颜大怒:“胡说八道!抛开国本之争不谈,洵儿是朕的儿子。贺六忠诚于朕,就会忠诚于朕的儿子!他怎么可能害洵儿?”

郑贵妃道:“皇上,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他贺屠夫心里,装着多少暗箭毒药?”

万历帝摇头:“你始终是个女人,见识有限,不会看人。嘉靖朝、隆庆朝,再加上本朝,贺六已经整整替朝廷效力五十年了!执掌锦衣卫也有三十年。他的心里,对奸臣、贪官装的是暗箭、毒药。对朕,对朕的儿子,装的却是赤胆忠心!”

万历帝站起身:“这场刺杀案闹剧,让朕很生气!朕最生气的,不是你陷害贺六。而是你跟张鲸搅合到了一起!你记住,后妃与内相搅合到一起,迟早会干预朝政!这是大忌!”

郑贵妃小声嘟囔着:“那李太后和冯保以前还搅合到一起了呢。”

郑贵妃跟万历帝的确是真爱。也只有真爱与真爱之间,才敢说出如此狂悖不堪的话来。

万历帝朝着郑贵妃嘶吼:“没错!朕当初为什么那么恨冯保和母后?就是因为她们联手,干预朝政!拿走了本属于朕的权力!你给我好好想想吧!”

说完,万历帝气冲冲的出了淑德院,移驾永寿宫。

一回永寿宫,万历帝连喝了三杯清茶,强压住了心头的火气。而后,他吩咐支应太监魏忠贤:“去,宣贺六入宫见驾。”

半个时辰后,贺六进得永寿宫大殿。

万历帝屏退一众太监宫女。大殿内,只剩下他和贺六二人。

万历帝道:“贺爱卿,朕没有管好自己的嫔妃。让你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