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一个个名字。史笔如椽!

锦衣镇山河 肥胖的可乐 2512 字 12个月前

几百年后,华夏的水利专业学生,可以不知道张居正是谁,可以不知道万历帝是谁,却一定听过潘季驯的大名!他发明的束水冲沙法,一直沿用到二十一世纪。他被后人称为华夏古代第一水利学家。

万历二十三年,七十五岁的潘季驯,在浙江湖州老家无疾而终。

潘季驯,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万历十一年,五月初八。都察院御史杨寅秋与六科廊七名言官,联名上折,参户部尚书王国光“贪贿”、“跋扈”等大罪六条。万历帝虽将折子留中不发,王国光却不堪其辱。他知道,自己只要还是户部尚书,参劾的折子就不会断!皇上能留中不发一次、两次,不能留中不发十次、八次。

于是,王国光主动向万历帝乞骸骨。万历帝准其卸任,回乡养老。

王国光回到家乡,花了十年时间,重新修正了他以前编纂的《大明会计录》。几百年后,后世的华夏学者,评价王国光是明朝第一经济学家。《大明会计录》,更是成为了经济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选修读物之一。

万历二十二年,王国光在家乡山西泽州病死。

王国光,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后话不多说。且说二张挤走了王国光、潘季驯,终于率领手下亲信,向新政发动了全面的攻击。

承天殿,早朝。

张四维给手下几员干将使了个眼色,朝堂上立马炸了锅。

“启禀皇上!新政重商轻农,与大明祖制不合!洪武爷曾言,我大明乃以农为本!究竟是英明神武的洪武爷说错了呢?还是大明第一奸臣张居正说错了呢?事情很明白!臣建议,废除新政!”

“启禀皇上。新政之丈量田亩法,戕害朱氏皇亲利益。皇族以天下养,亦是祖宗制度!皇上应予以废除。”

“启禀皇上。新政之考成法,让官不聊生!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失了人心可不是小事!故而,臣建议皇上,废除考成法!”

“启禀皇上,隆庆元年,张居正蛊惑先皇隆庆爷,通关开海,与西洋人大做生意。臣以为,我大明富有四海,地大物博。西洋人有的,大明有。西洋人没有的,大明也有!西洋人跟大明做生意,只会占大明的便宜!应立即恢复封关禁海的祖制!”

“启禀皇上,一条鞭法施行以来,弊端丛生!且一条鞭法乃奸相张居正当初立主施行的!皇上应予以废除!”

承天殿上,各种魑魅魍魉全都蹦了出来,例数新政的种种弊端。仿佛万历帝不废除新政,就是洪武帝的不肖子孙,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一大昏君。

万历帝心中暗骂:好啊,都蹦出来逼朕了!呵,就像六十年前,杨廷和利用大议礼事件逼迫先皇嘉靖爷一样!朕以前受制于张居正、冯保,今后怎会受制于你们这些蠢货?你们这些蠢货,想做新的张居正、冯保?呵,恐怕你们连张居正、冯保的一根毛都比不上!

万历帝没有表态,而是猛然起身:“散朝!”

万历帝气冲冲的出了承天殿,没有回永寿宫,而是去了王皇后所住的坤宁宫。

几炷香功夫后,坤宁宫大殿传来茶盅摔到地上的声音:“啪嚓”。

王皇后站在万历帝面前,小心翼翼的问道:“皇上,您这是怎么了?”

万历帝怒道:“朝廷之中,总有些小人,要把黑的说成白的!要把太阳说的比墨还黑!他们以为朕还是当年的那个十岁天子么?什么事有利于江山社稷,什么事有害于江山社稷,难道朕看不明白?”

王皇后道:“皇上,大明有制,后宫不得干政。臣妾只劝皇上一句,保重龙体。”

万历帝喊道:“王安!”

司礼监秉笔,坤宁宫管事牌子王安连忙来到万历帝面前:“奴婢在。”

万历帝问:“贺六那老家伙去通州看粮仓多长时间了?”

王安道:“一个多月了。”

万历帝骂道:“朕这个做皇帝的闲在不得,他也别想闲在!你派几个可靠的人,秘密去一趟通州,让贺六回京,进宫见朕!”